白愛雪
摘要:我們常說什么時間做什么事,什么年齡做什么事,什么位置做什么事。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弱,閱歷比較淺,他們所學習的知識都是淺層次的,比較基礎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也都是比較簡單的。數學這門學科與小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強的聯系,為了使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有效,教師需要選取合適的生活場景,采取各式各樣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需求出發,打造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課堂。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對策進行分析,為打造生活化數學課堂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分析
引言
我們的生活與各種學科之間有著密切聯系,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可以有效應對和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強國的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能力和核心素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教材內容有充分的了解,還要使自身的思維能力等得到顯著的提升。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僅對小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益,還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學習除數學以外的小學其他科目。數學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基于小學數學的特點,改進教學方式,大力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從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知道,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并且到生活中去的。新時代數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不僅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還是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生活的必備條件。很多數學知識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日常生活也會給學生學習數學很多啟迪。與此同時,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內容。數學教學不但是學科教育中的重點,也是升學、應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師們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們學習的核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讓學生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要豐富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喜愛上數學課堂,并使他們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即學習的主體,從而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標。
二、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非常有邏輯性的科目,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步步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漸漸深入。但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只是一味的根據書本上的知識點設置教學目標,并沒有針對性,沒有具體分析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并且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另外,教學素材選擇不當就會脫離學生學習的實際,這些都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都解決好,才能切實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效率和水平。而開展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三、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對策
3.1生活化的課堂導入
構建生活化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最重要的是要重視生活化的課堂導入。好的開始就意味著得到了成功了一半,而實現生活化教學的開端就是重視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有許多方式,比如做游戲、聽音樂、看視頻、講故事等等,都能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這門學科的邏輯性強于其他學科,小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自主思考,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任何一個學科都來源于生活,數學存在于生活處處,生活處處都有數學。書本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教師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搬運者,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只是一味的根據教材死板生硬的傳授知識,要善于從生活中整理知識點,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與生活深度融合。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教材和課本的同時,不僅能運用生活中的道理解決教材中的難題,還能用教材中的知識點來印證生活。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舉出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根據生活中所見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品,說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不同,并給他們講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的公式,這樣不但做到了與時俱進,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跟著媽媽去買菜、逛超市等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且將知識點轉化為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東西,也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的發展。
3.2情境化教學
小學生們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往往沒多長時間就會發呆走神,這時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們要積極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將教學內容放到具體的情境進行講解,利用情境化教學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情境化教學有很多方式,比如表演影視片段、做游戲等都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學習,合理適當的游戲也能開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們可以給學生們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講故事的時候也可以準備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聽故事中思考,之后把問題代入到具體生活情境中,對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課《圓柱與圓錐》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準備圓柱和圓錐的模型,讓學生們依次觀察,之后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為學生們講解圓柱和圓錐的定義、概念、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公式,并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隨機提問,如果學生回答對了就獎勵他一個小禮物,如果答錯了則要表演一個小節目,這樣不僅有效的鞏固了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讓學生樂于探索數學的奧妙,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這樣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與日常生活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如今乃至將來數學教學發展的方向,新教育理念倡導快樂學習,有用學習,這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目標是不謀而合的,將數學概念應用于現實生活可以很好的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當通過生活化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教育的特色化發展,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日常生活導入數學課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發展和教育進步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8(29):90.
[2]邢亞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J].學周刊,2018(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