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 蔣勇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設中,要嚴格遵循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做好質量安全管理,達到質量安全指標后才能投入運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可靠保障。然而,當前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較大,容易受到其他意外因素的影響,嚴重限制了建筑行業的改革發展。為此,要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轉變質量安全管理模式,消除建筑結構中的質量安全隱患,防止造成嚴重的事故問題。本文將深入分析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為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對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7.051
引言:
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為社會改革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可以拉動當地經濟水平提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質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兩個重要問題,只有在保障質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創造更高的綜合效益,推動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然而,當前質量安全管理措施較為落后,不符合企業的工作需求,容易在工程建設中引發較多隱患問題。為此,應該結合國家基本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強化對質量安全問題的有效控制,降低建筑工程建設的風險,為人們創造更加便捷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創新質量安全管理方法,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結合工程特點加以融合應用,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1、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特點,尤其是涉及不同的階段,包括了可行性研究、決策、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等等,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后都可能對工程整體質量造成影響,因此應該通過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強化對關鍵環節的把控,以達到預期建設目標,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建筑工程規模不斷擴增,因此投資相對較大,在做好質量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可以避免重大意外事故和返工狀況等,在規定工期內竣工,防止企業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近年來,建筑工程質量安全問題更加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只有不斷吸取過往工作經驗和教訓,增強對質量安全的把控力度,才能真正維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質量安全管理也是建筑企業發展中的主要內容,可以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在施工環節,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需要了解不同施工工藝的基本特點與施工要求,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排查施工中的質量安全隱患,才能確保工程建設的高效化推進。
2、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問題
2.1重視程度較低
對于質量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較低,是引發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逐漸加劇,企業為了獲取強勁的競爭力,在施工建設中往往以控制成本、提高利潤為主,忽視了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只關注眼前經濟利益,未能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落實技術標準及規范,導致施工規范性及專業性不足,出現以次充好的情況,嚴重威脅建筑的質量安全。我國相關部門雖然出臺了相關規定,但是建筑企業在建設中往往逃避部門監管,存在較多的違法違規行為,雖然在規定工期內完成工程建設,但是在投運后容易引起較多問題。分包的方式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較多,更容易引發質量安全問題,難以達到全面化管控的目的。
2.2自然因素影響大
自然因素也是影響工程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不同環境下施工時,對于質量安全的要求也有所差異,如果忽視了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會埋下較多的質量安全隱患。在前期缺乏深入了解,施工組織方案照搬既有模式,沒有按照實際情況加以優化與改進,導致其執行效果不佳,容易出現混亂性問題。不了解施工區域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和水文狀況等,缺乏更具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比如受到不良地質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施工面的塌陷,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特殊天氣下施工時,沒有按照要求做好質量安全防護,引發事故問題后給企業帶來嚴重損失。
2.3監督機制缺失
沒有做好建筑工程建設過程的全面監督,也是引發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導致工作規范性不足,容易造成現場的混亂問題。部分企業在現代化發展中,逐步建立了專門的質量安全管理部門,但是其存在形式化問題,沒有嚴格執行企業的相關制度,對于施工中的問題不夠了解,也沒有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容易出現疏忽大意和失職的情況,質量安全管理職能的發揮受到限制。企業未能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監督工作,監督渠道過于單一而且不具備公開性,導致存在較多的監督漏洞,不利于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2.4人員素養較低
建筑工程建設的主體是人,因此人為因素也會對工程建設效果造成直接影響。雖然建筑施工人員的需求量較大,但是大部分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較低,對于先進技術手段和工藝、材料的了解程度不足,在施工中容易出現隨意性問題,也會引發質量安全事故。尤其是部分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足,在施工中存在違規操作的情況,會對自身及他人安全形成威脅,不利于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不高,局限于傳統管理理念和模式下,缺乏創新意識,對于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效率較低,這也會對質量安全管理形成負面影響。
3、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對策
3.1增強管理意識
逐步提高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意識,是實現規范化管理的基礎與前提,因此在工作中應該設置專門的機構,強化對各類質量安全問題的管控,確保各項施工工作能夠形成協同配合。針對施工中存在的隱患問題實施排查并上報,增進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之間的交流,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降低施工建設的風險。在管理工作中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將質量安全控制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當中,避免出現管理盲區和死角,通過全程化管理和全周期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水平。引入標準化管理理念,深入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確保每一項管理措施都符合標準要求,解決施工作業現場的混亂性問題,提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管理人員也應該意識到質量、安全和進度、成本之間的關系,明確自身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認知能力,防止出現隨意性問題。質量安全管理不是一個部門的職責,而是要做好各個部門之間的密切協同,在施工組織方案中明確各部門的質量安全職責,通過相互配合與協調,共同促進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
3.2分析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呈現出動態性和多變性的特點,因此在施工中應該深入分析自然因素的影響,嚴格控制施工作業環境,有助于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在工作中應該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施工建設既要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也要與自然生態環境保持密切協同,以降低對質量安全的威脅。在前期積極做好勘查工作,了解建筑工程所在區域的環境狀況,準確記錄水文條件、地質狀況和地形地貌等,同時要了解所在區域的氣候,編制設計方案時充分考慮惡劣天氣的影響,明確施工中的意外因素并編制預案。施工單位應該對設計圖紙進行深入分析,了解不同環節的設計重點及操作難點,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組織施工,降低建筑工程項目的實施風險。在惡劣天氣下施工時,應該制定專項施工方案,以避免引發嚴重的傷害事故,如果出現大風和暴雨天氣應該及時停止施工,防止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引入先進技術手段,做好天氣預報工作,在了解天氣變化情況的基礎上組織施工,體現制定相應的組織規劃,最大限度控制意外因素的影響。
3.3強化材料設備管理
建筑工程中的材料用量相對較大,部分企業為了節省開支,往往使用了質量不合格的產品,這也是引發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為此,應該從源頭上做好材料質量控制,確保材料性能達到建筑工程的建設標準,這是消除安全隱患的關鍵途徑。不斷健全材料采購制度,增進采購人員和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的交流溝通,了解建筑工程的結構特點和材料使用需求,確保采購的材料類型與設計方案相符,避免為了降低成本而出現以次充好的情況。關注不同材料生產廠家的生產資質,嚴格檢查材料合格證書,通過對比分析選擇更加可靠的材料供應商。建筑工程的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因此在材料采購中應該做好組織協調,結合工程進度確定采購數量,防止材料在長期存放過程中出現變質和損壞的情況。在施工現場由專業人員實施全面檢查,嚴格檢測材料質量是否符合當前施工建設標準,嚴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及時做好材料的庫存管理,在材料使用中做好記錄,改善存放環境。施工中用到的機械設備呈現出大型化和自動化的特點,如果設備存在隱患也會引發安全問題,因此在使用前應該做好全面檢測,通過試運行的方式分析其中的故障隱患并加以排除,防止在施工中對人員安全和建設質量造成影響。制定設備定期維護與檢修制度,提前處理設備故障,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4健全監督機制
加強對建筑工程建設過程的全面監督,也可以預防重大質量安全問題。在前期應該做好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之間的交流,通過合同的形式明確各自的職責,更加詳細的了解施工建設情況,防止施工不規范或者不標準而引發質量安全隱患。建設單位應該做好施工現場的動態化監督,及時針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與施工單位交流,在質量安全管理中形成合力,強化整體監督效果。施工單位也應該主動做好監督工作,成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從現場用電、日常安全和設備運行檢查等方面入手提高監督實效性,確保各項操作符合施工標準與要求,做好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之間的密切協同。在實施質量安全管理的同時,要積極與進度管理、人員管理等做好銜接,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綜合效益,確保各個環節的有序推進。此外,還應該自覺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政府職能部門要建立透明化的監督機制,針對施工相關信息進行搜集與整理,逐步拓展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群眾在監督中的權利,有利于增強約束效果,在大眾監督下解決工程中的質量安全問題。
3.5完善制度體系
制度建設可以為實踐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支持,因此要結合建筑工程的具體特點和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對制度體系予以細化,融合精細化管理理念,確保在每一個建設環節都有明確的制度作為參考。首先,應該制定責任制度。建筑工程的建設主體較多,包括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等,需要嚴格劃分彼此的生產責任,明確各自在質量安全管理中的職責范圍及具體內容,在工作中形成高效協同與配合。在責任機制的約束下,相關責任人能夠做好施工現場隱患問題的全面排查,避免在工作中造成孤立無援的情況,在聯合機制下提高管理水平。其次,應該建立獎懲制度。部分工作人員對于質量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較低,這是引發危險事故的主要原因。為此,應該通過獎懲制度的建設,對工作中不按規定施工的人員加以懲罰,而對于主動發現與排查問題的人員則應該加以獎勵,增強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現場施工氛圍。
3.6融合先進技術
先進技術手段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也能夠為管理人員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促進管理模式的創新。當前“智慧工地”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多,滿足了遠程管理和動態化管理的要求,可以更加全面的獲取施工現場情況,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了解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加以預防,能夠預防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為此,企業應該逐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信息化建設中引入先進設備與技術,以信息化管理平臺為依托,實現各類工程信息的匯總與整合,解決各主體之間的信息孤島效應,從而在信息化監督中增強管控實效性。建筑工程結構的復雜性越來越強,需要及時做好技術較低工作,幫助施工人員了解施工重難點,在此過程中可以構建三維立體模型實施交底,更加直觀地分析施工中的沖突問題并調整施工方案,避免對質量安全與工期等造成影響。此外,還應該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系統,針對建筑工程建設中產生的數據信息加以分析并實時化更新,為后期竣工驗收提供支持,在了解工程質量安全情況的前提下開展規范化驗收工作。
3.7提高人員素養
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能力,也是提升施工建設水平的主要途徑,因此應該加快高素質施工團隊的建設,消除建筑工程建設中的質量安全隱患。在正式上崗前應該開展專業化培訓工作,幫助施工人員了解施工環境狀況、工藝特點和操作方法等,掌握施工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防止自身操作不當而引發危險事故。在重點崗位當中應該做到持證上崗,針對崗位人員的資格證書加以審查,防止專業能力不足而威脅施工建設成效。做好人員招聘工作,選擇專業素質過硬的施工人員,并通過定期考核的方式提高工作積極性,防止在質量安全管理中出現懈怠的情況。在現場開展安全教育與宣傳工作,通過案例講解和逃生演練的方式,提高各部門人員的安全意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質量。尤其是在使用新設備時,要由相關技術人員全面講解操作方法,明確操作重點,以避免出現隨意操作的情況,預防重大質量安全事故。以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為依托,提高對施工作業人員的保障力度,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結語:
質量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主要內容,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創造更高的效益,防止建筑工程在投運后面臨較多的隱患問題。但是,由于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包括了重視程度較低、自然因素影響大、監督機制缺失和人員素養較低等,也會導致工程建設成效下降,無法達到預期建設目標。為此,應該通過增強管理意識、分析自然因素、強化材料設備管理、健全監督機制、完善制度體系、融合先進技術和提高人員素養等途徑,逐步體現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為建筑工程創造更高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許兵.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相關問題及對策探析[J].居舍,2021(32):151-153.
[2]紀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J].住宅與房地產,2021(19):163-164.
[3]萬春霞.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1(04):183-184.
[4]龍銀輝,裘敏浩.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對策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2020,18(24):75-76.
[5]張煜.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相關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11):23-24.
[6]葉濤.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林業科技情報,2020,52(01):82-83+88.
[7]劉志海.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9(19):158-159.
[8]楊雙印.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民營科技,2018(05):186.
[9]王雪梅.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5):144-145.
作者簡介:
張升(1974.04-),男,漢,本科,浙江省杭州市人,工程師,目前從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
蔣勇(1989.10-),男,漢,本科,浙江省嘉興市人,建筑施工工程專業,目前建筑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