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雯 李卓瑩


2020年以來,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東莞堅持以“監管有序、服務并重”為原則,不斷強化環境監管和服務措施,全力支持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通過深入實施正面清單制度,推動差異化執法監管,實現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
隨著正面清單制度的推進,東莞不斷加大對自覺守法、引領示范企業的正向激勵力度,壓減不必要的現場執法檢查,強化非現場執法監管及精準幫扶,同時,將有限的執法資源集中于嚴厲打擊主觀惡意排污等嚴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
建立正面清單,探索分類化監管
“我們把正面清單制度融入到日常監管工作中,推動環境監管更優、更人性化。”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為落實生態環境部《關于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相關工作的通知》及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廣東省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東莞于當年4月公布第一批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名錄共39家。在正面清單實行期間,對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衛生和物資生產企業、民生保障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排放量小和吸納就業能力強企業、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的企業等實施“無事不擾”監管執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根據正面清單制度的實施情況,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于2020年7月制定印發《關于落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工作的通知》,及時調整正面清單名單,擴大正面清單企業的范圍,分7類實行分類化監管,并把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在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中剔除,最終將全市381家企業納入第二批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名單。
“名單內的部分企業可免于現場執法檢查,也有部分企業我們會對其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正面清單中的前六類企業,包括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企業,供應水、電、氣等民生保障重點行業企業,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交通基建、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先進裝備制造業類企業,近一年省或市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為綠牌企業,符合納入條件的,在清單實行期間被“雙隨機”抽查到的,除信訪舉報核實等情形外,可免于現場執法檢查。
而對納入正面清單的第七類,已安裝在線監控且在線監控設備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的企業,在線監控設備穩定運行、在線監控數據穩定達標,且近一年省或市級環境信用等級為藍牌、一年內無環境違法記錄的,則不將其作為“雙隨機、一公開”重點監管對象,在隨機抽查管理系統中調整至一般監管對象,減少開展現場執法檢查的頻次。
設立優先條件,推動差異化執法
“我們即將要出臺的工作方案,創新設立了優先條件。即同等條件下,符合相關要求的企業,將優先納入正面清單。”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相關負責人向筆者透露。
據介紹,2021年下半年,廣東省將正面清單管理制度常態化,為了規范管理,省生態環境廳在去年10月出臺《廣東省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今年2月,東莞根據《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制定了《東莞市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2022年度第一批)》,并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結合東莞實際,在3月制定了《東莞市建立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推動差異化執法監管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創新設立了優先納入正面清單條件。
“比如清單發布前兩年內,環境信用評價連續評為最好等級的企業可直接列入正面清單,其次是與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污染物排放量小、環境風險低、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小微企業或主動開展污染防治績效和風險管理能力評估的企業,還有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企業分級評價為A級企業,另外經濟貢獻較大、“專精特新”以及上市企業、上市后備企業、市倍增企業、A庫企業等,可優先納入正面清單。”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相關負責人透露。
由于《管理辦法》中的一些納入門檻較高,部分優質企業由于個別指標無法達到而無法進入正面清單,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在制定《工作方案》時,充分考慮了過去兩年正面清單管理中的不足,結合東莞市2021年開展正面清單工作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相關條件,以推進正面清單制度更好地落地實施。
優化執法方式,推動智能化管控
“在正面清單實施初期,部分企業對這項工作的開展存在一些誤區,個別企業環保手續尚未齊全,但由于是疫情保障企業被列入正面清單,導致企業相關整改措施落實不到位。遇到該類現象,我們會對企業負責人進行約談。”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動正面清單落地實施的過程中,東莞以人性化執法為主,正面引導企業守法經營。
為做好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確保企業守法經營,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微型監測站、大數據分析等科技化手段進行非現場執法,通過“不接觸”執法、“信息化”監管等方式開展遠程在線監控,全面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實現對企業行為的智能管控。
“2020年,我們建立松山湖華為湖畔花園周邊大氣環境監測溯源體系。通過在松山湖華為歐洲小鎮周邊建設15個微型空氣監測站,綜合監測PM2.5、PM10、CO、SO2、O3、NO2、VOC、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污染因子。”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還先后采購走航車巡查服務和空中移動大氣監測站巡查服務,對周邊工業企業、建筑工地、垃圾中轉站等重點位置及地段開展深入排查和實時監測,精準溯源鎖定污染源的位置。
在茅洲河內河涌流域監控方面,東莞建立了污染溯源體系,通過茅洲河內河涌周邊的衛星遙感數據分析服務,周期性對目標區域進行衛星遙感拍攝,并運用光學、多光譜、全色等技術對衛星遙感圖像進行分析研判。運用衛星遙感圖像詳細記錄茅洲河流域的水質變化,監控各河段污染物排放情況,工作人員可以準確發現異常區域,為環境監管執法提供有效線索。
對四大流域重點涉水排污企業的監管,則采用全過程智能監控模式。東莞對全市388家重點涉水排污企業進行逐一實地核查,制定“一企一策”的差別化監管方案,并安裝全過程智能監控系統,實施智能化全過程監管,及時掌握企業生產、治污、排污全過程情況,進一步提升科技監管水平。
接下來,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將大力推動《工作方案》出臺落地實施,并結合信訪數據和監控數據分析情況,健全完善非現場監控體系,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產污、治污、排污等關鍵環節的全過程管控,高效開展服務企業活動,切實做到既提供優質服務,又不放松環境監管。27843E63-411B-42BC-A401-25DA5584D5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