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強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骨折類型,臨床治療主要通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為主,但由于老年患者身體耐受程度差,術中麻醉具有較高風險,因此,選擇合理的麻醉方案對確保手術安全、促進術后恢復有確切效果。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麻醉是新型區域神經阻滯方式,麻醉應激反應小,血流動力學波動低,對維持心肺功能穩定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選取樣本醫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基礎上結合喉罩通氣全麻,旨在分析對術中及術后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81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1例行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為觀察組,另40例行喉罩通氣全麻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1~73歲,平均年齡(66.87±2.57)歲;平均手術時間82~117 min,平均手術時間(100.57±7.88)min。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11±2.72)歲;平均手術時間80~122 min,平均手術時間(103.01±8.05)min。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納入標準:經超聲檢查確診為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年齡滿60歲,麻醉分級Ⅰ~Ⅱ級,均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開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麻醉、手術禁忌,合并免疫系統、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及心腦血管疾病。
術前常規禁飲禁食。(1)對照組行喉罩通氣全麻:取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單,穿刺L2~L3或L3~L4椎間隙,注入15 mL羅哌卡因(海南斯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073),留置硬膜外導管,改平臥位,15 min內達到T10以下麻醉平面,若未達到則追加4~5 mL利多卡因(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420);置入喉罩,維持期持續泵注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318)。(2)觀察組行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取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單,超聲引導下穿刺L3~L4椎間隙旁4~5 cm左右,注意脊柱與探頭平面呈垂直狀態,進針后注入20 mL羅哌卡因,完成腰叢阻滯;探頭移動至股骨大轉子、髂上棘連線約1/3處,顯示骶叢神經位置,注入15 mL羅哌卡因,完成骶叢阻滯;靜脈注射0.1μ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2 mg/kg丙泊酚,確認腦電雙頻指數達到65時,置入喉罩,維持期靜脈泵注丙泊酚。兩組患者術后均行靜脈自控鎮痛。
(1)比較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間點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T0:麻醉前。T1:麻醉后30 min。T2:麻醉后1 h。T3:術畢即刻。(2)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優:術中安靜,未主訴不適,肌肉松弛良好。良:術中輕度不適,可耐受,肌肉松弛良好,可完成手術。差:不適明顯,肌肉松弛較差。統計優良率。(3)統計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4)統計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1、T2、T3時觀察組HR、MAP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間點HR及MAP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間點HR及MAP情況(±s)
組別HR(次/min)觀察組(n=41)對照組(n=40)T0 T1 T2 T3 t值P值72.18±6.75 73.06±6.61 0.593 0.555 85.42±7.34 93.17±8.07 4.524<0.001 82.04±7.34 88.93±6.85 4.365<0.001 75.11±7.39 83.04±6.92 4.982<0.001 MAP(mmHg)觀察組(n=41)對照組(n=40)t值P值85.34±6.72 84.26±6.91 0.713 0.478 95.31±8.82 105.37±9.33 4.988<0.001 92.11±7.46 98.52±8.37 3.641 0.001 88.69±7.95 95.31±8.34 3.657 0.001
觀察組麻醉效果優良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情況 例(%)
觀察組術后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情況(±s) min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情況(±s) min
組別觀察組(n=41)對照組(n=40)t值P值術后蘇醒時間10.85±2.17 19.33±4.16 11.543<0.001拔管時間13.07±2.95 28.46±5.41 15.948<0.001
觀察組術后出現惡心嘔吐1例,躁動1例;對照組術后出現惡心嘔吐2例,躁動2例,認知功能障礙1例,低血壓1例,頭痛3例。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8%(2/41),低于對照組的22.50%(9/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57,P=0.021)。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案,通過重建髖關節正常結構促使運動功能恢復,對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但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衰退,耐受程度較差,存在較高麻醉風險,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術后恢復。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有重要意義。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通過超聲引導在骶管腔、腰大肌間隙注入麻醉藥物,精確度好,通過麻醉穿出神經而促使支配區域感覺消失,麻醉效果較好,且不影響循環系統、下肢肌力,具有較高安全性[2-4]。同時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聯合喉罩麻醉,可進一步完善麻醉效果,并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有助于呼吸道管理。有報道顯示,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應用于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促使血流動力學平穩,且術后不良反應少[5]。本研究中T1、T2、T3時觀察組HR、MAP均低于對照組,證實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可保持生命體征穩定。同時觀察組術后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較對照組短,說明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有助于縮短術后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老年患者代謝功能較弱,易發生藥物蓄積,且術中呼吸功能減弱,導致拔管延遲、蘇醒延遲等情況,而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可減少麻醉藥物使用量,通過喉罩麻醉對氣道無刺激作用,可降低患者對生理功能的影響,從而提高蘇醒質量、縮短拔管時間。另外,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優良率比較無明顯差異,但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提示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與單獨喉罩通氣全麻效果一致,但具有更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后喉罩通氣全麻應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手術,可穩定患者生命體征,提高蘇醒質量,縮短拔管時間,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