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圣鈺,孟凡石,魏微微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棕色瘤(BT),又稱纖維囊性骨炎(OFC)。在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PHPT)患者中占0.1%~4.5%,石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患者中占1.5%~1.7%。是一種由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引起晚期骨代謝疾病[1-2]。早期臨床癥狀多見,晚期無癥狀者極為罕見,國內外未見報道。本病例報道是2019年8月19日由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收治的1例無臨床表現的肋骨棕色瘤患病。通過該病例診療過程,進行相關文獻的復習,提高臨床醫生對該病的認識。
患者女,53歲,因發現肋骨腫物,于2019年8月19日入院。患者大約10年前無意間發現右側肋骨腫物,無不適,未做任何處置。20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咳痰癥狀,在家自行用藥治療,癥狀未見緩解。于2 d前來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行胸部CT檢查,考慮肋骨腫物,胸外科以“右肋骨腫瘤”收入院。入院后查體:生命體征正常,體溫:36.5℃,脈搏9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28/85 mmHg(1 mmHg=0.133 kPa),氣管居中,雙側甲狀腺未觸及腫大。胸廓正常無畸形,右側胸壁可觸及一大小約3 cm×3 cm大小腫物,質硬,移動度差,無壓痛,無肋間隙增寬。心界叩診無擴大,節律齊。腹平坦,無壓痛反跳痛,無肌緊張,四肢活動自如。脊柱呈正常生理彎曲。
CT檢查:胸廓對稱,縱隔居中,其內未見腫大的淋巴結,多見右側部分肋骨骨質破壞,呈膨脹性生長,并可見分隔。氣管支氣管通暢。兩肺們影不大,左下肺葉可見散在條索狀及淡片狀密度增高影,邊緣模糊。心影不大,雙側胸膜未見明顯異常增厚,考慮右側肋骨軟骨瘤,巨細胞瘤,右肺炎癥,請結合臨床。DR胸片兩側胸廓對稱,右側第六肋骨局部骨皮質膨脹、變薄;雙肺紋理增強,縱膈無增寬,心影及雙側肺門大小、形態、位置未見異常。雙側膈面光整,雙側肋膈角銳利,余(-)。彩超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左側葉內徑44 mm×19 mm×11 mm,形態正常,回聲均勻,下極后方可見一大小約15 mm×10 mm×5 mm腫物。右側葉內徑約44 mm×31 mm×11 mm,形態失常,回聲不均勻,可見囊實混合型,大小約23.3×14.7 mm,其內可見強回聲光斑,長約1.5 mm。頸部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
實驗室檢查:鈣3.60 mmol(↑);磷0.70 mmol(↓);甘油三酯4.32 mmol(↑);膽固醇5.75mmol(↑);尿白細胞84.0/μl(↑);尿紅細胞24.60/μl(↑);PTH 880 pg/mL(↑);血清堿性磷酸酶:1780 U/L(↑);肺腫瘤三項、血常規、凝血常規、乙肝梅毒、心臟彩超、心電圖等未見異常。術后第6 d轉入普外科(甲乳外科)后完善相關檢查。甲狀旁腺顯像提示左下甲狀旁腺上高功能病灶見圖1。復查血清鈣3.59 mmol/L(↑);血清磷0.73 mmol/L(↓);甲功八項無異常;PTH 760 pg/mL(↑);血清堿性磷酸酶1520 U/L(↑);25-羥維生素D未見異常;雙腎輸尿管及膀胱彩超未見異常;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未見異常。

圖1 甲狀旁腺顯像
胸外科診斷為肋骨腫瘤、高鈣血癥、低磷血癥、左肺肺炎。患者于2019年8月22日行肋骨腫瘤切除術,病理描述(右肋骨)送檢不規則骨組織一塊,長約7cm,直徑1.0~3.5 cm,一側膨脹,體積6 cm×3.5 cm×3 cm切面囊實性,鏡下囊腔內見出血及出血性液體,囊腔周圍及間隔部分纖維組織增生,囊腔深部可見反應性的骨組織及骨小梁,實性部分區域含鐵血黃素沉積,多核細胞反應,考慮棕色瘤,見圖2。術后抗炎、利尿降鈣升磷等系統治療。轉入普外科(甲狀腺乳腺外科)并于2019年8月30日行手術治療,術中給予注射納米碳混懸液,利用納米碳負顯影技術進行甲狀旁腺術中定位,成功后于甲狀腺左側葉下極發現一未被納米碳染色的腫物,大小約1.5 cm×1.0 cm,給予切除,見圖3。甲狀旁腺離體15 min后取頸前靜脈血復查PTH下降至28.71 pg/mL。術中快速病理提示腫瘤來源于甲狀旁腺組織。術后慢速病理提示左下甲狀旁腺結合HE形態及免疫組化結果:甲狀旁腺腺瘤,腫瘤體積為1.8 cm×1.5 cm×0.7 cm。免疫組化號:19-1229免疫組化結果:CgA部分(+),PTH(+),Ki67約1%(+),TG(-),TTF(-)。右甲狀腺濾泡性腫瘤(直徑1.5 cm),細胞豐富伴囊性變,小區不除外包膜浸潤,見圖4。術后診斷為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無臨床體征晚期肋骨棕色瘤、高鈣血癥、低磷血癥、左肺肺炎。患者術后自行要求出院。

圖2 鏡下囊腔

圖3 未被納米碳染色的腫物

圖4 右甲狀腺濾泡性腫瘤
PHPT是引起肋骨棕色瘤(RBT)最常見病因,80%~85%由甲狀旁腺腺瘤導致,其次為甲狀腺增生,甲狀腺癌僅占0.5%~4%。據報道,BT的患病率占PHPT的0.1%~5%左右,絕經后女性多見,多為多發[4-5]。近代醫學技術及實驗室檢查的蓬勃發展,導致早期PHPT多為早期無癥狀者。而棕色瘤的出現標志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進入晚期骨代謝階段。姚曉愛等[6]研究表明國內近10年PHPT患者大多數均因為明顯的臨床癥狀到醫院就診,常表現為骨骼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精神神經系統、神經肌肉系統病變等。X線、CT影像學上,可見全身多處骨骼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骨骼病灶呈膨脹性生長,形狀類圓形,大小不一。核磁共振上病變內有大小不一類圓形液性高信號區。骨掃描可見病變處核素聚集[10]。其病理生理機制為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多,抑制RNA合成骨膠原及基質,形成的骨基質有缺陷,成骨細胞活性增加。局部骨質溶解吸收,形成纖維囊樣骨質缺損、出血及含鐵血黃色沉積[7-10]。持續增多的PTH也可導致破骨細胞極度增生活躍,游離血清鈣急劇升高,引起廣泛骨質脫鈣、高鈣血癥,造成各系統病變,包括胸廓畸形、下肢短縮、佝僂病等。該患者病史較長,血PTH、血清堿性磷酸酶均高出正常值幾十倍,伴有高鈣、低磷血癥提示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除X線及影像學提示肋骨膨脹性生長骨質破壞,骨質變薄、核素顯像提示甲狀旁腺上高功能病灶外,其余臨床體征均為陰性,手術切除肋骨腫瘤后病理診斷為肋骨棕色瘤,查閱國內外文獻其中機制尚不確定。
治療方案:(1)手術切除病變甲狀旁腺。多數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手術治療后,骨棕色瘤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消失,骨密度一般可持續增加[9],一般3~6個月左右可逐漸恢復正常。極少數棕色瘤病灶不會消失,進一步引發病理性骨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這類患者需手術切除病灶,一般采用病變部位的骨腫瘤切除術同時行同種異體骨移植,如出現病理性骨折行內固定術。(2)保守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失敗或手術治療無效者;年齡較大,心肺功能不能耐受手術治療或手術風險較高者;給予擴充血容量、利尿降鈣,伴有低磷血癥者使用復方磷酸氫鉀注射液升高血磷[4,11,13,14]。研究顯示[2,13,15],雙磷酸鹽對棕色瘤導致的囊性骨質破壞,可以達到修復骨破壞,減輕患者骨痛,預防病理性骨折的作用。通過減少破骨細胞的合成和數量來抑制破骨過程,增加骨骼密度,降低破骨細胞活躍來達到治療作用。(3)同時對于年齡較大不愿意接受手術,患者可行微波消融治療,對臨床甲狀旁腺結節效果較好,目前該治療手段存在爭議尚未納入指南,臨床應用較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