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出現矛盾和問題乃常態。讓問題暴露出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面對問題的勇氣和破解之法。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存在的問題精準施策,是推動發展的關鍵所在。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通過的《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奮力開創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報告,通篇體現出強烈的問題意識,彰顯出新一屆省委強烈的責任擔當。報告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提出了涉及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思想觀念、政治生態等四個方面問題,每個都切中要害,直擊“痛點”。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既要著力把這些問題研究透、解決好,更要把問題意識帶到工作中,讓落實動真章、見成效。
問題是實踐的起點、創新的起點。如果害怕問題,不敢面對問題,那么問題就永遠是問題,小問題還會變成大問題;如果從問題切入,層層抽絲剝繭,找出內在規律,就可以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讓發展更為順暢。因此,問題是挑戰,更是契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遼寧振興發展的關鍵期,更需要增強問題意識,辯證地去看待問題,充分認識發展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回避問題,敢于迎難而上。矛盾不解、問題不破,何談創新發展?遇到問題遮遮掩掩,困難面前猶猶豫豫,又怎能“啃硬骨頭”?只有“知不足而后進”,把問題解決在當下,振興的腳步才能更加扎實。
問題無處不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既有全局性的關鍵問題、難點問題,也有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靠擔當精神。解決問題就是爬坡過坎,沒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與擔當,不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就無法逾越問題這座大山。歷史窗口期不會總在,機遇稍縱即逝。要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保持定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求變圖強,下真功夫、下實功夫、下苦功夫,打破常規出實招,努力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在破解難題中砥礪初心、勇擔使命。我們堅信,每個問題的解決,都不會輕松,但每解決一個問題,都意味著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工作就是斗爭”,解決問題,需要弘揚斗爭精神。張國清同志在參加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大連市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敢于斗爭破難題,自我革命促發展。強化問題意識,就是要有“問題就在眼前、斗爭就在身邊”的高度自覺,不為一時挫折而動搖,不因一人得失而不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直面問題、決不“繞道”。要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用好遼寧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弘揚斗爭精神,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全力消除阻礙振興發展的各種痼疾頑癥,讓遼寧營商環境更好、創新能力更強、區域格局更優、生態環境更美、開放活力更足、幸福指數更高,一步一個腳印把習近平總書記為遼寧擘畫的全面振興藍圖變為現實。
目標在前、重任在肩。只要我們在問題面前不退縮、困難面前不動搖,始終保持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干,就一定會干出一個更加精彩的遼寧。
本欄編輯/張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