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利 付麗麗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區域都頒布了高考改革政策,讓學生自主選擇部分學科作為其高考科目。吉林省也已加入此列,推行了“3+1+2”模式的新高考政策。其中,“1”表示從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學科中選擇一門作為高考科目。本文將就此來主要討論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物理;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在高中階段,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科學精神和生活常識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新高考背景下,為了能夠讓學生適應政策的變化,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表現,物理老師應當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現狀芻議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解題能力的培養方式存在一些不當之處。首先,部分教師過于依賴題海戰術,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習題任務,以期學生能夠在解題經驗的積累過程中開悟,掌握解題技巧。然而,不少學生在這種方法下所練就的并非解題能力,而是記憶能力,其物理水平并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其次,部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面對完全陌生的題目時茫然無措。最后,部分教師沒能幫助學生歸納整理錯題,致使學生的解題經驗被浪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新高考背景下培養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策略探析
(一)培養學生的知識聯想能力
高中物理的各個知識點之間是有密切的關聯的。在新高考背景下,經常會有綜合性極強的題目出現,對學生的知識聯想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方說,在電磁學的章節中,經常會出現與力學知識相結合的題目,學生就需要綜合運用此前所學過的力學知識以及初學的電磁學知識去解題。基于此,老師在為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時,就要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利用思維導圖或微課視頻等手段去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及其在題目中的表現形式,從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為例。在講到《磁感應強度》這一節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老師就要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將電荷在電場中的受力分析、力的分解與合成、電場力方向的判斷方法等知識都糅合在本節課堂當中,將這些舊的知識與新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得學生在求解磁學上的綜合類題目時能夠得心應手,快速捕捉并應用知識框架中的相關物理理論去明晰解題思路,構建解題框架,繼而顯要提高其物理解題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考試中的創新類題目明顯增多,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能再一味地利用題海戰術去積累解題經驗,練就思維上的反射性解題習慣,以此來解答題目。學生要具有創新思維,要能夠解決完全陌生的物理題目。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應當經常圍繞創新思維去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為此,老師就需要時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給學生設計一些新穎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出題等等,從而充分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其物理解題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為例。在講到《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其解題能力,老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此來促使學生去自主思考。劃分完小組之后,老師就可以給出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圓周運動以及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為要素,設計一個物理題目,并自行求解,進行驗證,由此來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利用錯題本幫助學生總結經驗
解題經驗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強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如果能夠時常對自己做過的題目進行歸納總結,學生不僅可以認識到自己在物理知識上的薄弱點,在解題思維上的漏洞,以及在解題習慣上的缺陷等等,從而能夠及時地改正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還可以從中找出物理題目的普遍性規律以及其他特點,從而能夠更加高效地解題。基于此,老師應當利用錯題本來幫助并督促學生去總結解題經驗,以提高其解題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為例。在講完《相互作用——力》這一章知識后,老師應當讓學生去翻閱自己學習本章知識時所做過的題目,將所有錯題的題目都整理到筆記本上,并全部重做一遍。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模塊去給錯題進行分類,并標注做錯的原因,繼而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3+1+2”模式的改革政策彰顯了物理科目的重要性。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就學生的解題能力去探究科學的、能適應考試變化的培養方案,比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知識聯想能力,利用錯題本幫助學生總結經驗等等,以期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賈天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J].學周刊,2019(02).
[2]王寶林.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