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文
摘要: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小學生作業負擔與學習負擔得以有效的減少。為了更好的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數學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中心內容,并充分發揮數學智慧型課堂的教學功能,從而有效的構建減負增效的高質量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基于此,本文圍繞素質教育背景下打造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的嘗試展開探討,以期小學數學教學能夠更好、更高效的開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教學實踐
引言:
在數學教學當中,學導互動教學課堂通過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不斷的進行自主探究、挖掘自身的潛能,并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從而全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以此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效果。因此,數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學導互動教學課堂的教學功能,從而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活動。
1素質教育背景下打造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的必要性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往往會采取教師講寫做、學生聽抄看的教學模式,并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要求學生鞏固自身所學知識,使得學生的學習負擔較為沉重。當素質教育教育政策貫徹落實后,數學教師的教學模式受到巨大的沖擊,由于數學教師所慣于采用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革新數學教學課堂模式便至關重要[1]。而學導互動教學課堂能夠有效的將數學教學環節聯系起來,并以多媒體技術為輔,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抽象的數學,因此數學教師開展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十分有必要。
2素質教育背景下打造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的嘗試
近年來,“學導式”教學法在各行業、各學齡段被極廣泛的運用,并逐步從成人教育延伸至高中教育、初中教育乃至小學教育,對此研究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入。小學數學課堂的互動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如閻曉林在《小學數學課堂生生互動狀態的調整與優化》中從小學數學課堂生生互動狀態的調整和優化方面,論述了生生之間的互動。陳惠芳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師生交往互動的新思考》中通過對江蘇省張家港全市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調查,總結了師生交往互動中呈現的三大問題,并努力尋找對策,提出三大建議:重視課堂生態場的建設,重視課堂師生互動策略性的指導,加強學習評價,使數學生態課堂中的師生交往互動更具有效性。
2.1因材施教,教學注重自主性和針對性
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時,首先便需要對班級內學生學習數學的具體水平展開調查,并以此為基礎,將教科書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提煉,并將其融合,進而構建適合班級情況的教學方案,以此更好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學生在面對有著一定難度、擔憂并非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能夠更加易于接受問題,并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對問題展開分析與探究。而在此過程中,只有學生首先對問題產生興趣,才能夠自主的參與到對問題的分析當中,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充分把握教學設置,使教學內容與問題能夠始終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而更好的因材施教。
2.2創設情境,教學注重多樣性和有效性
數學教師在構建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時,需要注意一點,即運用固定的教學模式或是教學框架,易于使得學導互動教學課堂的構建機械化,如數學教師按照數學教科書的章節順序展開教學,并抽象的講解數學教科書中的數學定義、定理、公式等教學內,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中更好的學習。因此,為了更好的構建智慧型課堂,數學教師必須不斷的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此使數學課堂能夠始終能夠具備有效性,并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導互動教學課堂不斷的進行調整,以此保障數學課堂的多樣性與有效性。
例如:數學教師在開展有關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有關的教學活動時,首先要求學生拿出紙張進行剪裁,并獲得一個三角形,指導學生將三角形隨意分為兩個部分,并讓學生嘗試將兩個三角形拼接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能夠為學生保留出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并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驗證自身的猜測與設想[2]。
2.3預設題目,教學注重發散性和靈活性
數學教師的首要教學目的并非是使學生能夠掌握以及運用數學定義、定理、公式,而是使學生在了解數學定義、定理、公式的形成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發散思維,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邏輯能力。
為此,數學教師在構建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時,必須注重教學的發散性與靈活性,并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始終能夠全方面、多角度的看待問題。
2.4情感互動,教學注重互動性和生成性
課堂互動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數學教師在構建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的節奏交到學生手中。學生在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中,會充分發揮自身的自主能動性,并在與數學教師的互動過程中,積極的闡述自身的觀點。
因此,數學教師為了更好的構建學導互動教學課堂,便必須不斷搜集生成性資源,以此保障學生始終能夠在開闊性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數學教師若想更好的開展數學學導互動教學課堂,便必須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進行針對性、多層次教學,并通過合理創設教學情景,科學設計教學題目,高效展開課堂互動,使學導互動教學課堂能夠充分發揮其多樣化、靈活化、互動化的教學功能,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而有效的完成農村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蕾. 混合式教學促進小學數學精準教學探究——以學導互動教學課堂平臺為例[J]. 試題與研究:高考版, 2019(24):1.
[2]孫建勝. (2020). 學導互動教學課堂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 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12), 1.
項目基金:本文系2020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學學導互動教學研究》GS[2020]GHB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