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琳華
繪本,又叫圖畫書,是依據兒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賞趣味,塑造人物,安排情節,設計裝幀,以擬人、夸張、對比、循環反復等手段為圖畫書的表現模式,將兒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圖畫書中,使之彌漫著濃厚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鮮明的兒童性。在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繪本里,以國外的經典繪本為主,這些繪本題材豐富多樣,有關于友情的、親情的,也有關于勇敢精神的、生命尊嚴的、自然和環境等等的,幾乎涵蓋了兒童生活、成長的節的有機結合。
我們老師根據繪本與孩子的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聽、說、讀、寫、問、議、欣賞、想象、表演、創作等活動,讓孩子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并透過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孩子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一、賞圖——感受形象之美
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講故事的重要責任,圖畫不再僅僅起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圖畫、文字之間是一種平衡的關系,相互襯托,才能營造出整個繪本的完美感覺,所以繪本特別注重文字與圖畫的內在關系。一本好的繪本上的圖畫設計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豐富、生動、形象,即使是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單靠“讀”圖畫,也可以讀出個大概來,因此,在開展繪本閱讀時,我們要特別注重引導兒童欣賞繪本上的圖畫以及多有的細節。
二、猜測——擴寬學生想象的空間
猜測,是指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已知內容,推測未知內容。比如:看到標題,可以猜想正文,然后把正文與所猜測的內容進行比較;讀了開頭,猜測文章的結尾;讀了上段,猜測下段。想象是圖畫書的一大特點,兒童的想象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教師在教學中,選擇最富想象的部分,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遐想文字以外,圖畫以外的世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繪本里,圖畫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不同的繪本,我們可尋找不同的猜測點,讓學生在自由猜測中,贈送給他們一對想象的翅膀。
三、讀文——體會語言魅力
繪本的正文是由我們讀給孩子聽,還是放手讓認識了幾個字的孩子們自己去讀呢?繪本閱讀的推廣者們建議: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因為繪本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教師把繪本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繪本的體驗會永遠地留在孩子的記憶當中。對孩子而言,聽別人朗讀故事是一件輕松沒有壓力的事。在這個傾聽與欣賞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書寫方式,認識生字新詞,并熟悉語法。在朗讀中,讀讀聽聽,給予孩子充分時間,使故事內容在孩子腦中形成一幅畫,并于繪本上的圖畫相逢、互補。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其語言的魅力,激發閱讀的興趣。
四、創寫——觸動學生創作的靈感
有著精妙圖文的繪本似乎在敘述著孩子們自己的成長歷程,講述孩子們經常夢想的事情,經典的繪本故事仿佛給孩子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任憑他們徜徉在童年的快樂王國。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于: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在繪本閱讀中讓“孩子像個孩子”。通過繪本閱讀,兒童不斷進行著情感的體驗,憑借著閱讀,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埋下影響終身的良好情感。繪本語言,通俗淺近,生動簡練,朗朗上口,悅耳動聽,適合兒童閱讀,也適合模仿和借鑒。繪本中最常用的擬人、夸張手段也為兒童所相對樂于運用。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悅讀,還要讓孩子從繪本中獲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
五、感悟——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
繪本,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學生的會心大笑。繪本的文字,雖然在短時間內讀完,卻要用一生來咀嚼和回味。因為繪本的故事里,演繹的永遠是人們心靈深處的真、善、美。繪本是一種空靈的精神演示,蘊蘊含著豐富的知識、情感、人生哲理,幾乎涵蓋了學生生活、成長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師應因勢利導,引領學生不斷觀察生活,展開想象,使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整合,為繪本閱讀注入新鮮的活力。通過閱讀,學生無時無刻地進行著情感的體驗;憑借閱讀,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埋下影響終生的良好情感。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兒童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就為他們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空間與心靈家園。兒童在于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
通過繪本閱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是研究的最終落腳點,引導孩子通過看圖、朗讀、想象和體驗,讓學生的各種智能能得到一定的培養,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質量。幫助低段學生完成從“悅讀”到“閱讀”的良好轉變,培養享受閱讀、熱愛語文的積極情感,引導低年級學生學會欣賞繪本中的豐富圖片、感受繪本中優美的語言、想象繪本中出人意料的情節、體驗繪本中美好的情感。借助繪本,提高了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對美的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能力,使學生初步培養起了樂于觀察、樂于動腦、樂于表達、樂于合作、樂于探究的習慣。同時,也使我們更好地把握兒童的認知特點,形成正常的兒童觀,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