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然
為凈化環境、減少污染,印度一些地區近日開始嘗試使用綠色能源牛糞為城市發電供能,引發輿論關注。
據法新社20日報道,今年2月,印度政府在中央邦印多爾市市郊設立了一處生物電站,該電站的主要功用是混合動物糞便和生活垃圾等廢料,產生易燃的甲烷氣體,從而為市政設施供能。媒體稱,該電站每日要消耗約500噸廢料,其中至少包括25噸牛糞。電站負責人特里帕蒂介紹道,該電站半數產能用于維護印多爾市的公交系統,另一半還一可以出售給當地的工業單位。
生物電站的設立帶動了周邊“牛糞回收產業”,生活在附近的村民每日拾牛糞,積攢夠一定數量就送到電站回收,據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村民西索里亞是當地的“養殖大戶”,家里養了50頭牛,之前這些牲畜產生的糞便頂多也就能抵消一些農作物的肥料錢。如今,他出售的十幾車牛糞令其獲得約235美元報酬,而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印度農業家庭平均月收入。他說,自己的農場平均每3周就能裝滿一車牛糞,生物電站給他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不過,該項目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當地道路崎嶇,卡車很難將牛糞運抵電站;不少村民對這個“快速致富”項目心存疑慮。其實,在印多爾市之前,印度不少地區已經開始嘗試將動物糞便作為替代能源。比如,印度原“煤礦中心”恰蒂斯加爾邦前不久就推出了一項清潔能源“旗艦項目”,政府部門以每公斤2盧比(約合0.16元人民幣) 的價格向民眾回收牛糞,用以制作有機堆肥,并計劃將其轉化為電能。莫迪政府此前也宣稱,今后要在全國設立75處印多爾市那樣的生物電站項目。
法新社認為,印度政府設立的該類頊目蒂有一定政治和宗教色彩:由于牛在印度被視作圣物,該類項目在提供環保能源的同時,還能促進牛類動物保護,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迎合該國廣大印度教人群。印多爾市前市長高爾表示,她希望這類項目能讓農戶在牲畜老到無法產奶和犁地時,也能留它們活命。▲
環球時報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