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根基與命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這為成都抓好產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精準施策,聚焦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先進制造業,著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成都市軌道交通裝備、生物醫藥被列入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這為成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質量發展軌道交通產業,打造高端裝備產業新引擎,形成軌道交通領跑新優勢,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科技強國”“交通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成都軌道交通產業與常州、株洲、南京等城市位居全國前列,擁有一批行業知名企業和一批高端研發平臺,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軌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國內軌道交通產業鏈條最齊備的城市之一。
當前,成都以軌道交通裝備納入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契機,聚焦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重點任務,堅持以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為牽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先進智造業為主攻方向,以綠色低碳和數字智能為轉型重點,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生態圈和重點產業鏈提質增效為核心目標,大力推動產業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要素鏈向產業鏈“聚攏”,加快構建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聚合強鏈,共促轉型發展
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指出,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正式發布,重大政策機遇加速釋放,科技創新激勵持續深化,產業鏈創新鏈加速融合,要高效推動實施產業建圈強鏈,切實將國家賦予的使命和機遇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勢能。要緊密結合“三個做優做強”和“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充分發揮鏈主企業作用,不斷聚集先進資源要素,夯實重點承載區域,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加強市內和省內外聯動,凝聚產業建圈強鏈合力。會議強調,要保持定力和韌性,堅持育優培強,充分發揮在蓉高校和科研機構作用,依托智慧蓉城建設,引進先進技術、培育關聯產業,為企業提供創新應用場景。成都市委書記施小琳強調,進一步增強產業生態凝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推動產業降成本、增質效、促轉型、提能級。
按此發展思路,將視線轉向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方面,“成都將以市委、市政府關于產業建圈強鏈相關指示精神為指導,把握軌道交通快速化、綠色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以及高原鐵路、成渝中線等重大工程建設機遇,聚焦軌道交通產業鏈細分領域,鍛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按照“縱向延鏈、橫向拓展、協同融合”的發展思路,構建“鏈主企業+領軍人才+產業基金+中介機構+公共平臺”產業生態體系,整體協同培育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提升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能級。”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軌道“一線牽”,產業“鏈成環”
成都軌道交通產業鏈聚集效應顯著,具備集科技研發、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維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優勢,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本地鏈主企業的產業帶動作用,不斷吸引產業鏈企業聚集,打造引領型、融合型、持續型融合發展的先進軌道交通,整體帶動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
以推動“鏈長制”為保障,增強產業發展引導力;以建優“生態圈”為引領,增強資源要素聚合力;以做強“產業鏈”為核心,增強集群體系競爭力。在此期間,成都以政策支持、創新驅動、平臺賦能、龍頭引領、園區集聚、項目支撐等具體舉措,實施全要素保障,加強組織領導,設立鏈長制管理體系,加強產業協同,明確產業布局,強化政策落實,研究專項產業政策,動態梳理軌道交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情況和配套關系,繪制產業鏈“全景圖”,精準補鏈、強鏈、延鏈,切實形成發展合力。
橫向拓展產業寬度、縱向拉長產業鏈條;成都通過強化產業規劃引領,科學謀劃產業圖譜,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聚焦科技創新賦能,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成果轉化,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緊盯龍頭引優育強,開展重點項目靶向招引,推進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突出龍頭引領帶動,加大企業培優育強,鼓勵鏈主企業本地配套;推動產業強鏈延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推動多制式軌道交通應用,加快產業智能轉型;聚集產業要素資源,制定專項政策,拓展高效空間,推動資本聚集;深化區域協同發展,促進成渝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促進成都都市圈產業鏈配套協作;實現全面謀篇布局、補齊產業短板、培育發展動能、提升市場競爭力,有效加快創新資源要素和產業資源集聚,軌道交通領域的“成都力量”越來越鮮明、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