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華
摘要:科學是自然學科,教師借助學科設計和引導,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多滲透切入點。科學學科中問題資源極為豐富,教師需要做好整合處理,為學生推出更多學習思考的機會,自然形成問題調動情境,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需要。
關鍵詞:小學科學;問題意識;培養
引言
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較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促使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還能夠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疑,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但是,現如今部分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較為薄弱,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
一、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一)難以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現實調研數據發現,當前很多小學生對科學課程有著較強的學習興趣,喜歡探究那些新奇的現象和事物。然而,科學課程雖然能夠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上難以充分參與其中,只能被動地參與課程,無法讓自己成為科學實驗和知識學習的主導者,他們根據老師的方案設計去開展實驗,缺乏足夠的創新;二是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較為落后,一些有趣、新奇的實驗無法得到充分展示,只能單憑老師口頭講述,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研究科學的興趣。基于兩方面的現實問題,學校需要對此進行關注,并有效改革。
(二)新技術在現實教學中應用不強
進入新時期后,新媒體、新技術在多數課堂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對于小學科學而言,更是可以借助對新技術的有效運用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然而在現實調研中發現,很多小學科學教學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生搬課本上的內容,造成整個課堂教學十分枯燥。同時,一些學校因為缺乏足夠的硬件設備,導致部分課堂實驗難以充分展開,學生只能憑借音頻資料自己想象實驗過程和結果,直接阻礙了小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與塑造。
二、小學科學教學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一)營造課堂提問環境
教師設計問題、投放問題、解讀問題、評價問題時,要注意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進行相關設計和組織,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學生習慣教師設計問題,習慣被教師提問,這是慣性思維在作祟。教師需要做出改變,不僅要讓學生主動質疑,還可以對教師解讀問題做出評價,以提升學生問題探究參與性。教師問題調度時,要注意問題的適合性,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教師需要做出科學的學情調查,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做對應發動,這樣可以激發豐富的學習動力。如《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快慢》,學生對速度快慢有比較直觀的生活認知,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交通工具,要求學生做對應判斷:這些交通工具速度有快慢,你能從慢到快進行排序嗎?學生開始觀察圖片工具,很快就有了排序結果: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為調動學生主動思維,教師設計交流活動:兩個人不同起點,不同時出發,這樣可以比較其快慢嗎?如何才能做出比較呢?學習小組自行推出實驗方案,并做實踐操作,對實驗做驗證,得出實驗結論。學生進入到合作學習環節,開始研究實驗方案,并嘗試做實踐操作,對相關記錄數據做分析,最終形成實驗成果。在課堂成果展示環節,學生都能夠推出自己的實驗,并做出介紹,實驗專題學習獲得圓滿成功。教師給學生提供實驗啟示,要學生合作互動形成實驗方案,并做實際操作,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從學生探索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為學生提供良好探索契機,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充分放權給學生,這是最為關鍵的,給學生帶來主動探索的機會,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形成的感觸更為深刻。
(二)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口號,真正落實起來真的有難度,教師始終處于課堂教學主宰地位,學生沒有太多“平等”的待遇,如何才能建立平等關系呢?因此,教師需要有構建意識,主動降低身段,與學生展開平等對話,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與學生一起研究問題,這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重要現實幫助。教師是教學設計者、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在科學學科教學中要自覺做身份轉換,擺脫傳統教學觀念,圍繞學生學習主體展開互動交流,給學生提供良好學習服務。在教學《我們的“過山車”》,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過山車”的視頻,然后設計思考問題:這些“過山車”有什么特點?“過山車”為什么會運行?學生對這些“過山車”都比較熟悉,很多學生都有親身經歷,自然能夠做出直觀解讀。為激發學生主動性,教師投放互動任務:同桌兩個人合作,自行設計個性的“過山車”制作方案,準備參與班級交流展示活動,老師也設計一個方案,和大家比一比,看誰的設計更有科學性。學生聽說要與老師比拼設計方案,都表現出更高的參與熱情,紛紛展開互動交流,課堂學習研究氛圍逐漸形成。
結束語
在引導學生開展科學學習活動時,強化其自身的問題意識是教師必須重點開展的一項教學活動,通過進行較為有效的提問,能夠讓學生將自己對知識的印象充分地表達出來,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更深層次地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文詩.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
[2]劉瑩瑩.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探究[J].華夏教師,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