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煥莉
摘要: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立德樹人已經被視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身為一名高中歷史老師可謂任重道遠,務必要通過歷史教育為國家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孔子曰:德若水之源,水若才之波,德如木之根,才如木之枝。由此可知德育在教育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歷史作為人文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自然將人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
關鍵詞:高中歷史;立德樹人;重要性;探析
引言
道德是立世之本,高中歷史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德育素材,為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高中歷史學科的人文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一、以教材內容為切入點進行德育教育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至關重要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基于新課標的要求,作為一名高中生必須要對中國基本國情予以了解和掌握,對祖國要具備認同感,作為歷史老師應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歷史的眼光和角度和對國情予以了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新課標還要求學生要對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予以認同,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歷史當中也折射出形態各異的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對國家的認同感。對于世界歷史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要教育學生對其予以尊重,以公正客觀的態度來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形成開闊的國際視野。在經濟全球化的局勢下,引導學生能夠以發展全面綜合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作為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高中生應該以公正的態度來評價各國的文化,對于西方先進優秀的文化要予以吸收和尊重。但是堅決抵制崇洋媚外的行為。培養學生的大格局,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看待世界。
二、情感教學法進行德育滲透
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民族文化自豪感,正確的審美感。在進行情感教育的初始階段要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了解和感知,形成記憶,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來對歷史進行分析從而進行價值判斷,讓學生在內心中發揮真實的情感體驗。第二步就是有效整合學生的價值分析以及社會實踐和學生的個性,最終幫助學生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道德情感內化為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務必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將歷史課本中的英雄事跡呈現給學生能夠切實引發學生對改歷史的情感共鳴,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播放一些歷史影片和資料,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感知歷史,再現歷史,讓歷史在課堂上活過來。同時教師也可以創建啟發性的歷史問題情境,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引入到情境中引導學生自己獨立進行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并分析歷史。《戊戌變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問題,譚嗣同為何要因為變法來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何一些圍觀者卻麻木不仁?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促進學生對歷史的思考,思考的過程就是形成情感體驗的過程。從而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作出正確的判斷。最后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進而達到德育教學的目的。
三、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德育教育
在20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歷史課堂上就存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十分新奇獨特,也十分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并且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此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上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這種別具一格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歷史思維以及情感價值觀的形成。所謂角色扮演就是組織學生對一段歷史情節進行模擬,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進入到那個歷史時代,體會當時歷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狀態。最終升華為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在扮演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形成道德認知。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這種教學方式讓歷史課堂告別了死氣沉沉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讓歷史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明辨是非分別善惡,從而學會做一個誠實無過的人。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將會對比自身的道德觀和歷史人物的道德觀。從而有效融合,吐故納新。從而使得自己的道德觀得到有效完善。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要明確事物的兩面性。通過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思考如果當時自己身處那樣的處境是否能做出同樣的選擇。以及不同的選擇回答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具有必然性同時也具有偶然性。
四、通過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歷史課外活動作為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補充并延續歷史課堂中的不足,從而擴大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就知識與能力角度而言,課外活動大大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為了能夠通過課外活動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并帶領學生對一些歷史代表性的場所進行參觀和考察,通過參觀和考察使得學生認為原來歷史我們的實際生活如此緊密相關,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名勝古跡,文化遺址,博物館,紀念館等,通過對這些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除了參觀這些文明遺址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觀看歷史劇文藝表演,抗日戰爭的電影等等,也可以在學校定期舉辦歷史專題講座,創建歷史園地,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氛圍,通過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滲透道德教育,引發學生的思考,這些課外活動都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結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課外活動,情感滲透等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參考文獻:
[1] 閻發模. 高中歷史德育教育滲透探微[J]. 速讀(上旬),2015(8):6-6.
[2] 張愛珍. 高中歷史德育教育中常見問題及對策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