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靜,方枝俏,奚 超,龔 源,陳道強,吳 玲
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慢性進展性疾病,據相關報道,目前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已居世界第一位,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2]。臨床上主要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4種類型,均以慢性血糖升高為主要臨床特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5%[3-4]。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以持續性胰島素抵抗和進行性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為主,從而導致患者體內胰島素缺乏,引起糖代謝異常,主要損傷人類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從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5]。故在治療中不僅要嚴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還需要提高胰島細胞的代謝狀況,從而改善患者的胰島功能[6]。目前,臨床上對2型糖尿病多采用阿卡波糖治療,阿卡波糖作為α糖苷酶抑制劑具有顯著的降糖作用,但容易導致患者胃腸道功能紊亂,單一使用該藥物對患者病情的控制并不理想[7]。甘精胰島素是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具有持久的控制血糖效果,現已在糖尿病治療中廣泛應用[8]。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阿卡波糖聯合甘精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血糖、血脂水平的影響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102例2型糖尿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8例和研究組54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35~72(48.26±5.16)歲;病程1~15(8.56±3.18)年。研究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36~71(48.12±5.33)歲;病程1~12(8.01±3.59)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①納入標準:均滿足世界衛生組織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9],且經血糖及糖耐量試驗檢查確診;近3個月內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或胰島素等藥物治療;臨床病歷資料完整無缺漏;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有精神疾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類風濕關節炎、腎病綜合征者;有嚴重心、肝、腦等臟器疾病者;存在藥物過敏者。
1.2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糖尿病飲食,并結合運動輔導。對照組給予阿卡波糖聯合普通胰島素治療,口服阿卡波糖片(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02,規格50 mg),3/d,初始劑量為每次50 mg,在3餐時與第1口主食同服,同時每日3餐前皮下注射普通胰島素(江蘇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90001,10 ml∶400 U,筆芯預填充),初始劑量每次0.15 U/kg,治療過程中患者空腹血糖(FPG)需控制在6~8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控制在8~10 mmol/L。研究組給予阿卡波糖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阿卡波糖使用方法和劑量同對照組,同時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01001,3 ml∶300 U,筆芯預填充),1/d,初始劑量為0.2 U/kg。兩組均持續用藥3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血糖: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送檢,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1c)、FPG及2 h PG。FPG、2 h PG采用葡萄糖氧化法檢測;HbA1c采用高效液相層析法檢測。②血脂: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經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檢測,包括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③胰島功能: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胰島功能指標,檢測患者FPG及空腹胰島素,計算穩態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及胰島素分泌指數(HOMA-β),HOMA-IR=空腹胰島素×FPG/22.5,HOMA-β=20×空腹胰島素/(FPG-3.5)[10-11]。④不良反應:比較兩組皮膚瘙癢、惡心、頭暈、嘔吐、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PG、2 h PG、HbA1c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式治療2型糖尿病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2.2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DL-C、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DL-C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LDL-C、TG、TC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升高或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2。

表2 不同方式治療2型糖尿病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2.3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HOMA-IR、HOMA-β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OMA-IR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HOMA-β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升高或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3。

表3 不同方式治療2型糖尿病兩組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比較
2.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方式治療2型糖尿病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若早期得到有效治療,則能夠控制病情進展,反之則會引起各種并發癥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12-13]。據相關文獻報道,在中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從2002年的4.2%迅速上升至2010年的11.6%,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1.14億[14-15]。2型糖尿病作為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胰島素分泌障礙是其主要發病原因之一,且相關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隨血脂異常等代謝紊亂,容易引發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因此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控制的同時,進一步糾正血脂異常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16-17]。
阿卡波糖是一種口服降糖藥物,作為α糖苷酶抑制劑,其能夠可逆性抑制食物中多糖的分解,減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達到餐后降低血漿胰島濃度和降血糖的目的[18-19]。胰島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必要和必然的選擇,甘精胰島素是臨床上常用的基礎長效胰島素,與其他胰島素比較其作用時間長,能顯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使血糖保持平穩的狀態[20-22]。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后研究組的HbA1c、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血脂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阿卡波糖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對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血脂異常更為有效;同時,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治療后HOMA-IR、HOMA-β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研究組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提示聯合用藥能夠改善患者的胰島功能。既往文獻報道,阿卡波糖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并通過改善胰島功能進一步加強降糖作用,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23-25]。分析其中緣由,HOMA-IR反映靶細胞對胰島素抵抗的程度,HOMA-β能夠評估胰島β細胞的功能,阿卡波糖聯合甘精胰島素通過改善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抵抗,減輕胰島素介導的抑制脂肪水解能力的受損程度,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同時加強了對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26-27]。并且在阿卡波糖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過程中并未增加患者不良反應,說明該治療方式的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對2型糖尿病患者給予阿卡波糖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并提高胰島功能,且聯合用藥后患者并未增加不良反應,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