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鸝嬈
摘 要:從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出發,探索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的新方法。教師應通過總結規律,轉變教學觀念,找尋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新方法,引導學生掌握五線譜的固定調和首調唱名法的自由切換,探索和聲的運行規律,熟練掌握中小學音樂教材上的歌曲,使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能夠勝任未來的音樂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和聲
鋼琴即興伴奏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音樂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但根據筆者多年擔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實習指導教師工作得到的經驗和反饋,在實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學生不能很好地開展即興伴奏和彈唱活動的問題。因此,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創新性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實踐,提升學生鋼琴即興伴奏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差異較大
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到來,高校生源的整體質量較以前有了較大程度的下滑。在入學初期,學生的音樂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來分析,每個班級里都有個別來自外省的學生在入學前完全沒有學習過鋼琴,因為一些地區的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中沒有鋼琴考試科目,即使部分省內學生所學的是器樂專業,他們在入學前也幾乎沒有接觸過鋼琴。因此,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點。
有的學生雖然已經理解和掌握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但是在鍵盤實踐中仍然會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比如:左手手指找不到和弦的位置,移調后對于升降記號混淆;頭腦即使很清楚練習方法,但是受限于手指技巧不成熟,無法達到歌曲要求的速度。還有一部分聲樂專業的學生雖然在高考前學習過1年—3年的鋼琴,但是基礎比較薄弱,存在手指基本功不扎實、手指不靈活、讀譜慢、對調式不熟悉等問題。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是以鋼琴為主專業的。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中可以較快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但在對歌曲進行移調訓練過程中,由于他們從小開始學鋼琴時看的就是五線譜,固定調已經成了他們的讀譜習慣。而這時要求他們在G調中看著簡譜將“sol”唱成“do”,在A大調中看著簡譜將“la”唱成“do”,對于長期使用固定調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
(二)練習占用較多時間,但回課效果事倍功半
根據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音樂系人才培養計劃和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主要應用場景,明確該課程的學習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練地為中小學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彈伴奏和移調。簡譜因具有簡單易學、容易移調、單線條音樂思維等特點而易被小朋友所接受。無論是花城出版社還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其所出版的音樂教材上的歌曲全部是以簡譜的形式呈現。因此,讓學生看單旋律的簡譜為歌曲編配五線譜的伴奏,并做到快速移調,再聲情并茂地把歌曲演奏出來就是這門課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盡管從第一節課開始教師就在課堂中加入了看簡譜移調的內容,但采用簡譜首調唱名法的讀譜形式,在鍵盤彈奏五線譜固定調的方法還是不能使學生掌握為歌曲自由編配伴奏的能力。尤其是在請學生上講臺回課時,在為其他人伴奏、且對伴奏速度有一定要求的情況下,學生一旦出現了彈錯和聲或者找不到和弦位置的情況,常常不知如何繼續彈奏。不能順利地為簡譜音樂作品即興編配伴奏和移調演奏也是學生的一大軟肋。
二、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新方法
(一)創新教學和作業檢查模式,課堂回課模擬未來實境教學
在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中,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副三和弦中的VI級和弦時,三個主干音符la、do、mi與I級和弦中的do、mi相同,與IV級和弦中的fa、la相同。因此,VI級和弦既有主功能組的色彩,又有下屬功能組的色彩,由于它與I級和弦和IV級和弦的重復音符最多,可以把VI級和弦看作這兩個和弦的“孩子”,把VI級和弦放在I級和弦和IV級和弦的中間,這就好像把一個孩子放在父親和母親之間,孩子在父親和母親的關系中起著橋梁的作用。VI級和弦作為小三和弦在這里也起著過渡的作用,削弱了當I級直接進行到IV級時兩個大三和弦連接產生的強勁、硬朗的音響效果。假設孩子長大以后,就可以代替父母來工作,VI級和弦就可以在編配中代替I和弦和IV級和弦,此時,當小三和弦代替了原本的大三和弦,音響色彩就會發生改變。在教學中,筆者會以王菲的《我愿意》中的一句為例子,即有著相同旋律的“我愿意為你,我愿意為你”。在學習VI級和弦之前,會配兩個相同的和聲I級,原因是這兩句旋律相同,但是當讓學生了解到VI級和弦可以替代I級和弦后,就可以在相同的兩句旋律上配以不同的和聲,這時再請學生自己來實踐兩種編配方式帶來的音響上的不同效果和色彩。
在教學中利用淺顯易懂而又生活化的比喻手法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這個和聲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在記憶不清晰的時候想起這個比喻也能很快地回憶起這個知識點,即VI級和弦既有過渡作用,又有代替作用。
在每次上課前,筆者都會請一些學生來彈奏上周布置的作業,一是為了檢驗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二是為了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使學生的問題得到改正。回課的時候,首先,筆者會邀請兩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讓先演唱的學生針對演奏的學生出題,考查其對于基本和弦位置的掌握,若演奏的學生能夠在一定時間內順利找到和弦位置就可以過關。其次,請兩位學生相互配合,模擬中小學課堂情境教學,由演唱的學生扮演中小學生,另一位學生扮演教師,由教師的扮演者指揮學生的扮演者何時進入歌曲、何時開始演唱,以及要做哪些演唱前的準備。在彈奏過程中,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筆者會要求他的眼睛不準看鍵盤,全神貫注地看著學生扮演者演唱,并作出一些必要的提示;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則會允許他看著鍵盤進行彈奏,但是他要時不時地抬頭與學生扮演者進行眼神交流,同時也要進行有表情的演唱,以自身飽滿的情緒帶動學生的歌唱情感。這樣的回課就基本體現出了中小學音樂課堂歌曲學唱環節對教師的要求,也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技能進行了全面的訓練。
(二)探尋和聲語匯彈奏規律,降低和聲移調找尋難度
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常用的和聲語匯I-VI-IV-V
-I和弦連接時,常規的原位和弦連接需要手掌靶位不停地向下移動,而在課堂上筆者會要求學生在和弦連接的練習中采用和聲連接法,聲部橫向進行上要注意平穩,盡量將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采用和聲連接法后,這一個和聲語匯就變成“do mi sol”“do mi la”“do fa la”“si re sol”“do mi sol”。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和聲語匯移調到兩個升降號、三個升降號、四個升降號的調上的時候,由于記不清楚每個調的需要升和降的音符,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練習,還是達不到連貫流暢、運用自如。以C大調為例,給學生分析了各個和聲之間的關系,如I級和到VI級的時候,低音和三音是沒有變的,只需要左手的大指,也就是五音的位置向上做一個大二度的級進即可。在VI級與IV級連接的時候,低音和五音的位置沒有變化,只需要將三音的位置向上做一個小二度的級進即可。在IV級和II級連接的時候,三音與五音的位置不變,只需要低音向上做一個大二度的級進即可。在II級和V級連接的時候,三音的位置不變,先固定好三音的位置再向下找個小三度就是V級的低音的位置,三音向上找一個純四度音程的位置就是V級的五音。在V級與I級連接的時候,高音位置不變,低音向上小二度級進,三音向上大二度級進就是我們要找的I級的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記住這個口訣。這樣的話,無論任何調式,無論有多少個升降號,學生都不用擔心找不到和弦的位置。在其他的和聲語匯練習中也同樣可以找到這些規律,運用這個方法來快速移調。
(三)逆向思維剖析歌曲的和聲,以此為基礎再創編
在剖析流行歌曲的和聲骨架這門課中,筆者會把很多運用同一個和聲語匯的流行歌曲找出來。比如,周杰倫的《千里之外》《給我一首歌的時間》《簡單愛》《星晴》等十幾首歌曲中都用過I-V-VI-III-IV-I-II-V這個和聲語匯。可以稱這個和聲語匯為流行歌曲中的“萬能公式”。課堂上,筆者會把這些流行歌曲全部轉換為C調,然后請學生一起分析一下:為什么這些歌曲聽上去那么相似?得到的結論是這些歌曲用的是一樣的和聲語匯。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和其對和聲的音響色彩的辨識能力。在對這個和聲語匯有一定認識后,再請學生根據這個和聲語匯,融合和弦外音的知識,做一個簡短的音樂創編,然后請學生單獨展示個人的作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對和弦用法的理解,也加強了其對這個和聲語匯的運用。
(四)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彈唱技能的訓練與提升
在鋼琴即興伴奏課上有些學生鋼琴水平比較好,彈得非常流暢,然而卻毫無樂感可言,只能伴隨著鋼琴旋律小聲哼唱;有些學生聲樂水平較高,很想一展歌喉,無奈鋼琴部分經常彈錯和聲,找不到旋律音位置,導致整首歌曲的彈唱斷斷續續,非常不完整。對于“能彈不能唱”的學生,教師需要先讓他們熟悉曲譜的彈奏,在彈奏過程中逐漸融入唱譜,通過唱譜向大腦傳遞歌曲的曲譜信息,深化大腦的記憶,隨后再慢慢過渡到讓學生把歌詞加入伴奏旋律階段。對于這一類學生建議引導他們選用帶旋律伴奏音型。對于“能唱不能彈”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養成快速看譜彈奏的習慣,引導學生加強眼睛與雙手的訓練,增加練習頻次,提升熟練度,同時也要讓他們在練習鋼琴彈奏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做到既可以快速掃視樂譜上的樂句、節奏、音高等,又可以用大腦思考、手指協作,逐漸改正依賴眼睛在鋼琴鍵盤上到處尋找旋律音位置的不良習慣。對于這一類學生建議引導他們選用不帶旋律音的伴奏音型。伴奏聲部只讓他們做簡單的打節拍即可,并且首先考慮選用主三和弦,等學生熟悉鍵盤位置后再依次加上副三和弦并進行伴奏音型的變化。
在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中引入彈唱訓練還要注重歌唱與伴奏的音色協調問題。比如,在進行歌曲《愉快的夢》教學時,演奏者要用一段舒緩的鋼琴前奏為整首歌曲的意境營造做鋪墊,演唱時注意聲音和情境的統一,突出美好的夢境給人的感受,渲染歌曲教學情景。在大多數歌曲彈唱過程中,鋼琴主要起著伴奏作用,正因如此,鋼琴的音色更具包容性、襯托性。
(五)舉辦彈唱音樂會和比賽,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實踐
自1999年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創辦以來,作為音樂教育專業唯一的國家級賽事,這一比賽的導向性和專業性在全國高校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稱為“五項全能比賽”。因為比賽共分為五個部分,其中一項就是參賽者為歌曲進行鋼琴即興伴奏并進行彈唱,這充分說明了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性。在培養音樂專業師范生的過程中,要多給學生提供學習、鍛煉和展示的機會,通過定期舉辦彈唱音樂會和比賽等形式,提高學生對這一塊學習內容的關注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彈唱訓練活動,而每次比賽的結果也會促進課程教學的改革,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更好地為學生的音樂實踐服務。
綜上所述,創新教學方法,是高等教育滿足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項難度較大的技巧,它所涉及的相關學科包括鋼琴演奏、視唱練耳、和聲學、聲樂演唱、作曲、曲式分析等。在未來的教學發展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改革應繼續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反饋,在以加強學生技能訓練為主導的基礎上輻射作用于其他學科,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使課程內容更加實用,更準確地對接職業標準,體現出高校教育的實踐性、創新性和開放性,使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順利完成向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蛻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表現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章連啟,譚天靜,張亞紅.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尹愛青.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5]李璐.淺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彈唱能力培養的必要性[J].大眾文藝,2012(6):222-223.
[6]周玉屏.音樂師范生彈唱能力的培養和實踐[J].當代音樂,2020(10):63-65.
[7]周新慧.關于提升高校音樂師范生鋼琴彈唱技能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9(24):121-122.
[8]王楠.淺談音樂師范生鋼琴彈唱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J].北方音樂,2017(18):121-122.
[9]李映輝.音樂教師在即興彈唱上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音樂教育,2016(5):17-19.
[10]曹亮.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彈唱的誤區及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評鑒,2017(18):84-85.
[11]錢靜.教育實習中音樂師范生教學能力提高的個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