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順


繪本因其精美的畫面和有趣的故事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內心的觀念、情緒投射到繪本故事中,在共情的過程中獲得啟發,學習知識。因此,將繪本作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載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弱化他們的抵觸心理,讓學生坦然接納性知識,學會悅納自己、保護自己。
精選繪本,制訂課程計劃
國內外性教育繪本琳瑯滿目,但并不都是能拿來用的。根據性教育的敏感性、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國內外文化差異等因素,我確定了選擇繪本的原則:1.符合我國的文化觀念;2.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3.契合課程的輔導目標。遵循以上原則,我精選尺度恰當的繪本作為素材,最后形成了小學高年級青春期性教育繪本心理課的課程計劃(見表1)。
設計趣味活動,開展教學實踐
1. 追溯生命的起源,激發感恩之心
“你們曾問過父母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嗎?得到了哪些答案?”“垃圾桶里撿來的。”“充話費送的。”“石頭里蹦出來的。”……在輕松愉快的對話中,我們開啟了生命溯源之旅。我創設“神奇飛船大冒險”的情境,帶領學生開啟《神奇的生命之旅》,借助繪本故事《小威向前沖》,讓學生了解生命孕育的過程,感受生命的神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故事的其他內涵:認識到自己就是冠軍,樹立自信心;了解生命來之不易,學會珍愛生命。
《滿帶愛與祝福的生命》的課堂則充滿溫情。我邀請共情能力強的學生朗讀繪本《生命可以看見》,學生結合聲音和圖畫,感受媽媽在分娩過程中的痛苦和堅強,了解到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滿帶愛和祝福的,提升自我價值感。共讀繪本之后,小菲淚流滿面,追問了解到,她的媽媽正在孕育第二胎,她目睹了媽媽懷孕的艱辛,情難自禁。受此啟發,我布置了課后作業:與父母交流,了解母親在懷孕過程中身體的變化、心理歷程和一些特別的經歷。令我驚喜的是,第三次課,小菲制作了圖文并茂的課件,為大家深情講述了“媽媽的二胎歷險記”。通過分享自己出生的故事,學生對父母的養育心存感恩。
2. 了解自己的身體,培養認同感
借助《我們的身體》和《身體的秘密》兩本繪本,讓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身體。我事先按性別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參考繪本完成學習單《身體使用說明書》。完成學習單之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討論,我則巡視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在他們需要時為他們答疑解惑。最后,我引導他們總結,學生表示,他們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的性器官和其他器官一樣重要,它們的存在是正常而自然的。通過這節課,學生學習并掌握了一定的身體保健知識,保護身體的意識得到了加強。
《我是女生/男生》一課則在認識身體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探討男、女生的生理差異,通過共讀《乳房的故事》和《小雞雞的故事》兩本繪本,學生認識到男女有別,學會尊重彼此的不同性征,不拿性征開玩笑。
3. 探索青春期變化,增強自信心
《注意!你的身體有重要更新!》一課聚焦青春期身體的變化。學生小組閱讀《身體里的荷先生和荷太太》,這種共讀的學習方式能化解尷尬,讓學生在安全、輕松的氛圍中深入了解青春期身體的變化。通過交流,他們發現青春期的變化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消除了內心的恐慌,坦然接受身體的各種變化。我還趁機引導學生尊重這些變化,不拿變化開玩笑。
在學生接納身體的變化之后,我還引導學生打破性別成見,悅納自己的性別角色。《無價之姐/哥》這節課以《無價之姐》這一流行舞蹈作為課堂暖身活動,快速點燃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閱讀繪本《奧利佛是個娘娘腔》《紙袋公主》,讓學生自主探究男生或者女生是否有統一的性別標準。結合繪本與現實,引導學生破除性別刻板印象,了解興趣、愛好、性格等不應是某一性別獨有的,幫助他們強化性別平等觀念,學會悅納自我、尊重他人。
異性交往也是青春期教育的重要部分。《親愛的,那只是友誼》一課借助《薩琪有太多男朋友》一書,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在讀到薩琪有很多男朋友時,我問:“書中的‘男朋友’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理解異性之間也有純潔的友誼。我順勢列舉了幾個異性交往的情境,讓學生辨析情境中當事人的行為是否恰當。通過討論,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
4. 學習性安全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我的身體我保護》一課結合繪本《不要隨便摸我》和美國How To Tell Your Child機構制作的視頻《Child Safety Lesson(兒童安全課)》進行教學。學習完這些后,我設計了制作“愛心圈”(見圖1)和“防性侵安全盾牌”(見圖2)兩個活動。
“愛心圈”用來表示身體的不同區域可以允許哪些人觸碰。“愛心圈”有三層,最里面一層是“隱私部位”,只有自己可以觸碰,特殊情況下,可以讓父母或醫生檢查;中間一層是“其他身體部位”,比如擁抱、牽手等,可以寫上親人和好友的名字,但前提是這些人給予自己安全感;最外層是“一般社交接觸”,即握手、搭肩等,可以寫上普通朋友的名字。學生完成后,小組進行討論、總結并匯報,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不去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
“防性侵安全盾牌”包括“識別壞人”“五種警報”“建立愛心圈”“自護秘訣”“其他”5個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填寫不同類別的盾牌,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知識。學生完成后先在小組內分享,如果方法得到小組大部分成員的贊同,組長就用水彩筆“點亮”那個“盾牌”,然后在全班進行分享。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掌握一定的預防性侵害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我深知兒童性健康教育不是一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滲入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中,我會繼續探索合適的性健康教育方法,讓健康的性知識、性觀念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