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瑜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指出,現階段高中物理教學要立足于核心素養培養(包含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在此基礎上創設物理情境,拉近學生與學科質量的距離,彰顯物理學科的育人智慧。可以說,核心素養豐富了高中物理教學內容,也使該學科教學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本文就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課堂情境創設展開論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創設有效情境,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情境創設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物理觀念
面向高中生的物理教學要突出興趣主導的原則,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設置生活化情境,逐漸拉近學生與學科之間的距離,培養其物理學習觀念。例如,教師在參考系相關內容教學中,可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如公交車上坐著的司機與乘客、正在行走的人看靜止在停車位的車、靜止的人看樹上飄下的落葉、靜止的人看天空中飛翔的鳥兒、坐在觀眾席上看運動員跑步…通過引入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分析一個事物相對于另一個事物的運動狀態。然后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情境,如飛機在空中加油、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間站對接等,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對靜止、相對運動的概念,進而培養其物理觀念。
二、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科思維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巧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其沉浸在物理的海洋中探索新知識。物理學科的實踐性極強,且其中還有一些抽象的內容,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理解這些內容難度比較大。對此,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知的事物入手,引入新的教學內容,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力的合成一節教學中,可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如兩組隊員拔河,勢均力敵,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左邊一對隊員成功將繩子拽到了劃線內,最終獲得冠軍。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分析繩子的受力情況,探究其合力怎么計算?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實現讓學生探究同一方向的兩個力的合力怎么計算?然后再探究同一水平線上不同方向的力的合力怎么計算?在此基礎上再加大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探究不同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怎么計算?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思考合力怎么計算,進一步培養其學科思維。
三、設置實驗情境,培養探究能力
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入物理實驗,通過創設實驗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在電磁屏蔽相關教學中,可引入相應的實驗情境:準備一個金屬盒子與兩部手機,將其中一部手機放到金屬盒中,另一部手機放給該手機打電話,看是否有鈴聲。在此基礎上引入電磁屏蔽的相關知識能夠達到推波助瀾的教學效果。在自由落體相關教學中,教師可引入真空毛線管游戲,先問學生:“如果將羽毛和金屬片同時放到真空管中,大家拜拜哪個先落地呢?”然后再進行相關實驗,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夠觀察到兩個物體同時落地,然后再詢問學生為什么兩者同時落地呢?然后再引入自由落地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創設實驗情境,通過實驗引出相應的知識點,由表及里,逐漸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設置科學情境,培養科學態度
創設科學情境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其科學態度。例如,教師可引入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在很小的時候生病入院,這時父親送給其一個羅盤,其轉動方向發現羅盤始終指著一個方向,然后纏著父親問這是什么原因?牛頓在讀書的時候被書上的一個蘋果砸到,然后思考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伽利略沉迷于兩個鐵球的實驗,設計實驗并驗證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眾多物理學家秉持不放棄的態度,在自己認定的方向上越走越遠。對于他們來說,執著于某個事物的研究是快樂的,他們有常人沒有的洞察力,同時還能持之以恒,堅持自己所堅持的,最終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引入物理學家的小故事,讓學生探究他們身上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運用到學習中,刨根問底,不斷探究新知識,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物理問題,從根本上促進其科學態度的培養。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為高中物理教學點亮了指路明燈,在該背景下創設物理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其從多個角度認識物理、學習物理,掌握新的物理知識。此外,教師還要聯系實際生活,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門檻,為其步入物理領域搭建臺階。可以說,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物理情境的創設煥發了課堂生機,縮短了學生融入課堂的時間,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于其學習能力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郭詩藝,張金良.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2):135-136.
[2]宋新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