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發展對互聯網技術依賴性很強,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在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發展具有很多機遇,比如新發展格局戰略的推動、新冠疫情的倒逼等;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法規制度不完善、數字基礎設施落后、產業數字化水平低。在這樣的現狀下,需要充分發揮“數據+”戰略,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數據;互聯網
一、背景
數字經濟這個概念是唐·泰普斯科特首先提出來的,數字經濟是在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的概念是指“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經濟要素,把信息網絡當作重要載體,通過高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來提升經濟效率、優化經濟結構的活動,這個定義指出了數字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密切聯系。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在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經濟發展活力,推動了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1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10.07億。①巨大的網民規模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雄厚的消費者基礎,只有立足于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數字經濟發展才能夠不斷完善,也才能夠建立成熟的數字經濟制度。
黨和政府也為數字經濟發展制定了支持性政策,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黨和國家領導人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決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在這樣的背景下,綜合互聯網技術,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可以為相關研究供一些參考文本,也可以探索數字經濟發展中現存困惑的解決措施。
二、數據成為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隨著網民規模的擴大,數據規模也不斷擴大。企業制定了以數據挖掘、使用為核心的經營管理策略,以數據開發使用為主的新業態紛紛出現。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企業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投入巨資,為數字經濟發展做了充分的布局。結合以上論述,可以發現數據成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具體表現如下。
1.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
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核心資源,和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一樣,數據也是一種生產要素。數據這一生產要素是和其他要素密切聯系的,在數字經濟時代,土地、資本和人力等要素都要以數據的形式展現出來,這些數據大規模地應用于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環節,與傳統產業深度交融,使得實體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下,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不斷出現,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顛覆,其中數據是這種顛覆作用產生的關鍵要素。數字經濟和互聯網技術也是彼此交融的,數字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互聯網技術,而數據是互聯網技術發揮作用的中介,因而數據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中介,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對數字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數據要素塑造了數字化新零售
數據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促進數據共享、挖掘數據資源的價值、加大對相關數據的保護力度等,已經成為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著力點。數據資源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通過對數據資源的開發,變革現有的商業模式,打造出個性化、智能化、協同化的新型商業模式。通過進一步挖掘數據資源,可以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塑造出實體產業和數據耦合驅動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把企業的核心價值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數據要素變革了傳統的零售業,塑造了數字化新零售。在傳統經濟模式中,資產和資源是零售業奉為圭臬的優勢要素,但是在數字經濟時代,產品大多是以信息流的方式呈現出來的,那些寄希望于通過壟斷零售資產來獲取較多市場份額的觀念已經沒有存在的現實基礎了,少數人主導零售市場的商業模式也被顛覆了。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理念完全取代了生產者和渠道商占據主導地位的理念。在數字經濟時代,零售供應鏈的鏈主可以是普通的消費者,也可以是任何一個消費社區。以前的商業理念失去了市場號召力,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理念正在成為企業新的戰略原則。
3.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
數據可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傳統產業中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可以促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打造出以數據為核心的新業態。當下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中,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可以有效地驅動數字經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數字經濟時代,許多企業都在以數據挖掘為基礎,推動傳統產業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這些做法是提升傳統產業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目前很多產業都在進行數據挖掘、應用的嘗試,這具體表現在服務業、工業、農業等多個產業。
電信、金融等服務行業通過數據挖掘獲得了發展動力,這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可以詳細分析客戶數據,進行客戶細分、風險防控的工作,從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做出更好的業績。工業領域同樣進行著數據挖掘的嘗試,它們通過對工業生產中的設計、工藝、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數據挖掘工作,促進工業系統在描述、預測等環節越來越智能化。在農業領域,農業從業人員也借助數據分析,提升了農作物栽培的效率,促進了智慧農業的發展。
三、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
1.新發展格局為數字經濟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明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下簡稱“雙循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時,需要立足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更好地激發國內市場需求,在生產、分配、流通等領域制定相應的政策,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打造出穩健的供給體系,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形成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
數字經濟依托于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術,可以有效地適應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數字經濟在滿足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了黨和國家的共識,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也成為了國家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得到了國家政策上的支持。國家在政策層面的支持,為數字經濟發展進行了“正名”,為數字經濟發展掃除了認識層面的障礙。同時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數字經濟也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就是要以國家的新發展格局為抓手,更好地滿足國內需求,同時要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積極地開拓國外市場,獲取更多國外的市場份額,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新冠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新冠疫情推動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習慣了線上工作和生活方式。許多數字化技術給人們留下了較好的體驗,培養出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人們越來越喜歡數字化、智能化的線上生活方式。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數字經濟新業態也催生出了新需求和新供應,可以說新冠疫情加速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養成后就很難再改變,所以在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將有很大的發展機遇。具體而言,在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電商直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電商直播和無人機配送、無人車送外賣等新產業紛紛出現。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直播電商這一新商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無人配送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一種重要的配送方式,這種配送方式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好評。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小區都關閉了,許多商家采用無人機來配送商品。美團、蘇寧等企業采用無人車來進行商品配送。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養成,人們越來越依賴這種消費方式。
第二,云端展會。舉辦云端展會是當下會展企業減少風險的有效方式。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數字化的展會形式已經成為了會展業的主流。云端展會不僅可以減去場地租賃、人力支出的投入,從而減少了參加者的參展成本,而且云端展會的傳播范圍更廣,可以面向全球觀眾進行,另外云端展會中使用的高新科技也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
第三,線上醫療。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線上醫療發展較快,阿里健康、丁香醫生等醫療平臺提供了網上問診的渠道,幫助患者解答疑惑,深受消費者喜歡。這種新型的網絡問診方式,緩解了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提升了消費者對在線醫療這種方式的認可。
四、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1.法規制度不完善
我國當前的數字經濟發展存在制度體系不完善的挑戰,這主要表現在法律法規缺乏、制度建設滯后兩個方面。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我國數據要素市場還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化探索,在對數字資本進行確權時存在很大的難度,在對數據要素設置報酬劃分標準時面臨著許多困境,給要素市場探索帶來了許多風險。與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相比,我國在數據要素市場的確權、開放、交易等方面存在法律規范不健全的問題,許多實體經濟在進行數字經濟轉型時找不到對應的法律依據。
從制度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我國的數字經濟發展還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這引發了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比如缺少公共數據獲取的渠道,政府和企業在數據共享方面缺少明確的權責邊界,同時在數據安全監管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制度體系。這些問題給數字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降低了企業和個人用戶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由于沒有完善的數據共享渠道,企業之間很難進行必要的數據交流、共享活動,每個企業都把自身的數據視為核心財富,倍加珍視,從而引發了企業間的數據壟斷。比如國內的互聯網企業騰訊、阿里巴巴之間就存在著明確的數據壁壘,這兩家企業平臺之間是不能進行數據傳輸交換的。同時一些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內部也存在比較嚴重的“數據孤島”現象,各個事業部之間缺乏良好的數據共享渠道,這一問題在很多略具規模的企業中都是存在的,這不僅限制了企業自身的發展,也給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阻力。
2.數字基礎設施落后
目前我國的數字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在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需要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支持。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數字技術是數字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同時還要突破一些核心技術關卡,而這些困難在短期內是解決不了的,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從產業轉型上來看,目前傳統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存在失調的情況,第三產業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探索更深入,但是工農業受困于現實困境,并沒有在數字化轉型上取得顯著成就。
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作為保障,但是現階段我國的數字經濟發展缺乏對應的基礎設施,尤其是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究比較缺乏,比如高端芯片、工業控制軟件、核心元件等基礎技術。我國目前還沒有完全掌握這些技術的研制方法,在使用這些技術時更多依賴國外的技術成果。由于目前這些核心技術是缺失的,所以就很難為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驅動力,也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高品質要求。
3.數字化的產業化水平較低,與實體經濟融合度不高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雖然有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益,但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完全實現數字化轉型是很難的,這些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工具普及率很低,同時也缺乏穩健的數字平臺,很難借助平臺力量實現復工復產。數字經濟對互聯網技術的依賴度很高,但是目前“互聯網+”理念并沒有完全落地,很多企業雖然在制造裝備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但是在數據分析方面的投入很少,企業內部缺乏數據分析素養高的人才,企業領導也不具備數據戰略意識,因而很少進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嘗試。另外一些工業互聯網企業之間缺少數據溝通的渠道,他們很少在原材料采購、庫存查詢、產品研發、產品加工、營銷推廣等方面進行數據的交流共享,這就降低了服務質量。
由于缺乏數據共享、交流的渠道,數字經濟很難與實體經濟進行深度融合,有限的融合也只是在復雜性不強的中小微企業間進行,很難推廣數字經濟中常見的“非接觸式生產”模式。另外,各行業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壁壘,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這些問題加深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難度。
五、“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的推進建議
數據是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有效發揮數據的價值可以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數據量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立足于這樣的現實背景,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發展。
1.明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意識,促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我國企業要認識到進行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結合自身的實際需要,制定適合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策略。同時相關政府機構需要發揮宣傳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發展探索,通過試點示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促進這些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革。
我國企業還需要促進工業互聯網、工業App等的開發利用,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產品開發、推廣、經營。同時還要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供應鏈安全保障水平,打造出完善的數字經濟體系。
2.制定完善的數據治理政策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財富。數據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的特點,促進數據的開放共享,才能發揮數據的價值,才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驅動力。但是特定數據也是企業自身的財富,在促進數據開放共享時,企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章制度。此時政府有關部門就需要出臺相關的數據保護法案,制定數據共享標準,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提供數據共享的法律依據。相關政府機構需要搭建好政務服務網,健全政務數據公開渠道,定期公開數據。落實數據共享機制,實現數據的依法、按需、共享。
3.立足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推動社會治理的現代化
新冠疫情給我國的社會治理能力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尤其是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我國社會經受了多重考驗。但是借助于數字技術以及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我們完全經受住了這次考驗,同時我國的數字經濟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逆勢而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后疫情時代,我們需要立足于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推動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同時我們要進行智慧社會建設,制定科學的數字發展策略,推動社會運行系統的互聯互通,打通政府部門不同機構間的數據共享渠道。要建立科學的法律法規,引導企業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數據的開放、共享,深挖數據中蘊藏的價值,在數據分析中發現新的效益增長點。
注釋:
相關數據來自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網址鏈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238200。
參考文獻:
[1]于也雯,陳耿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和政策建議[J].西南金融,2021(07):39-49.
[2]何偉.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綜述[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1(02):1-7.
[3]邵春堡.數字經濟發展與數字中國建設[J].黨政干部論壇,2021(03):9-12.
[4]姚興安,閆林楠.數字經濟研究的現狀分析及未來展望[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02):3-8.
[5]王曉紅,謝蘭蘭.新發展格局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開放導報,2021(04):80-91.DOI:10.19625/j.cnki.cn44-1338/f.2021.0051.
[6]于也雯,陳耿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和政策建議[J].西南金融,2021(07):39-49.
作者簡介:陳思宇(2000.12- ),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揚州大學,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