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分析了欽州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重要性,提出其在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現實基礎以及存在的問題,基于此給出了一系列發展建議,包括:發揮現代物流服務的支撐引領作用,健全港航服務體系,優化口岸商貿物流和通關環境等,為相關政策調整和理論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競爭力;欽州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52X(2022)03-0015-06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Qinzhou into New Western Land-sea Corrido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ZHAO Guanghu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Qinzhou in the new western land-sea corrido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ointed out the practical basi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into the corridor, and gave on this basis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including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pporting and leading role of modern logistics services, improving the port and shipping service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port trade logistics and customs clearance environment, etc.,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olicy adjustment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Keywords: new western land-sea corridorfor international trade;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Qinzhou
0 引言
交通運輸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十四五”規劃指出,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循環的動脈,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也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保障基石。“十四五”時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開局和起步的重要階段,國家將以西部地區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進交通運輸規劃建設。欽州市地處廣西南部沿海,北部灣北岸,東與北海市和玉林市相連,南臨欽州灣,西與防城港市毗鄰,北與南寧市接壤,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帶動廣西乃至西南地區全方位對外開放和經濟全面發展的龍頭,也是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經濟合作的重要橋梁。
1 研究文獻分析
劉雨婷[1]指出欽州港是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中重要的出海口,也承擔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多式聯運中海陸運輸轉換的責任,欽州市作為南向通道中的主戰場,要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姜潔[2]從港口基礎設建設、港口吞吐量、吸引投資能力和產業布局四個方面綜合分析欽州港的的運輸實力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目前,欽州市依靠完善的港口建設、良好的班輪運行、高效的通關以及較低的運輸成本,吸引了許多物流企業落戶,但在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時仍存在明顯不足。趙光輝,等[3]指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交通基礎設施雖然基本滿足需求,但在國際鐵路建設、海運路線密度方面仍有待加強。鄭平標[4]對陸海新通道聯運能力做出評價,認為聯運效率低下、貨源組織能力較弱、口岸通關和信息共享的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約了陸海新通道的交通運輸發展。
欽州市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門戶節點,加快其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推動交通行業轉型升級,提升運輸服務效率與效能,在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北部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都具有重大意義。基于此,本文以欽州市作為典型案例,分析其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情況,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政策調整和理論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2 欽州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現實基礎
2.1 港口基礎設施完善
欽州市擁有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8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36億t,集裝箱吞吐量達395萬TEU;“十三五”期間,完成港口水運投資120.77億元,實現30萬噸級支航道、30萬噸級油碼頭棧橋工程等竣工,沿海航道通航里程達106.4km。
2.2 班輪班列運行良好
欽州海運航線達47條,其中對外貿易集裝箱班輪航線共24條,對內貿易集裝箱班輪航線達23條。已開通至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兩條“天天班”航線,至印度/中東、南非的遠洋航線;目前北部灣港地區港口已開通至越南海防、馬來西亞關丹、新加坡等40多條海運線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形成了貿易往來。
2.3 集疏運設施及體系改善
在公路運輸方面,至“十三五”期末,欽州市公路總里程達7531km,一、二級公路里程分別為185km 和896km,形成了“兩橫三縱”的交通網,積極吸納周邊城市貨源,以疏運擴張拉動散雜貨增量,并密切路港協作,提升鐵路的裝卸能力。完成了欽州港東站集裝箱中心站、欽州港東站貨場等項目的建設。貨物在到達欽州之后可以實現“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的無縫銜接,港口口岸與鐵路之間的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2.4 現代物流發展
全國排名前20位的11家物流企業(船公司)先后落戶欽州,目前欽州市有貨運船舶131艘、大貨車38245輛、快遞專用車106輛,實現欽州物流產業發展的“快車道”。配套加工貿易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配套倉儲物流為核心的集散服務中心,建設公路、鐵路、水運、空運多式聯運支撐的國家級綜合物流園區,面向東盟的集裝箱干線港發展。欽州將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引入本地,為物流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創造了絕佳舞臺。
2.5 通關效率提高
欽州海關穩步推進,確報全國通關一體化工作按計劃穩步進行。拓展“提前申報、運抵驗放”模式應用范圍,推進物流作業和船舶申報作業無紙化,深受企業好評。將通關時間壓縮至原來的三分之二,提升效率。
2.6 運輸成本降低,競爭力提高
從西部經欽州港至新加坡和歐洲方向的國際貿易物流,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時間效率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并具有降低運輸成本的空間。由表1 可以看出,重慶經北部灣港至新加坡,比經上海港至新加坡減少60%的運輸時間,比經深圳港至新加坡的運輸時間和成本均略少。
3 欽州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條件約束
3.1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亟待提速
(1)碼頭水深無法完全滿足大噸位船舶需求。國際大型散貨船已大量步入30萬噸級時代,欽州港池深度無法完全滿足各類船舶靠泊需求,常需要減載或者等待潮水方可靠泊,影響裝卸效率,造成企業經營成本增加。
(2)港口碼頭道路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勒溝作業區內道路崎嶇,車輛通行速度較慢,且欽州港區部分交通道路因重車通行的壓力也損壞嚴重,部分碼頭卡口設置車道較少,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口岸通關貨物的需求,影響口岸車輛集疏運的整體效率。
(3)港口碼頭建設項目落地障礙較多。重大項目審批涉及用地、用海、能耗、環評等重要環節,辦理時限較長,效率低下;同時項目落地也缺乏資金的支持,部分重大規劃項目尚未有效實施,如冷鏈物流示范基地、特色食品加工產業項目、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部分“無水港”項目等,由于港口、口岸、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完善,此類項目無法如期實施。
3.2 集疏運體系問題突出
(1)碼頭整體競爭力不強。缺乏整體統一規劃,且口岸缺乏糧食類公共倉庫及碼頭,難以滿足東南亞木薯干、淀粉等糧食類產品的進口需求。因為歷史原因,口岸碼頭多為業主碼頭,基礎設施條件參差不齊,碼頭裝卸貨物有一定的同質性,存在相互壓價攬客現象。欽州口岸大部分碼頭以大宗散貨為主,因為成本控制,作業區內環境較差,極大地影響了口岸整體招商引資的形象。現有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貨運場站等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交叉,園區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2)南北欽防城市群的通道建設薄弱。港口之間的道路通行距離較長,且海運-陸運、鐵路-海運聯合運輸的組織能力亟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欽州港東站的處理能力相對欠缺。
(3)疏港通道運行不暢。集裝箱運輸線路與外部公路網、港口與腹地之間的道路聯絡不暢,部分主要港口泊位與產業基地之間缺乏高速鐵路鏈接,疏港鐵路能力較弱。
3.3 交通物流協調體制有待完善
物流業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或協調機構,管理職責不明確,加大了物流企業整合物流資源,實現跨領域、專業化、大流通的成本和難度。物流組織管理水平不高,復合型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交通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
3.4 支撐新通道的外貿貨源不足
臨港加工產業規模小,自身配套物流設施落后,產業規模有待提高。有能力進行遠洋航線的企業較少,缺乏洲際航線,以國內貿易的貨物為主,海外貿易的貨源不足;此外,上行班列運費的補貼較少,也造成了上行班列較少、下行班列較多的現象。
3.5 商貿物流通關環境有待改善
海鐵聯運綜合成本高,航運補助優惠政策吸引力弱。由于設備落后、人手不足、綜合保障落實不到位等原因,導致通關時間較長。
3.6 運輸物流成本偏高
物流運輸成本偏高,存在“欽州貨物不走欽州港、外地貨進欽州不走欽州港”的現象。尤其是市場調節價部分的船務及中介代理收費較高,后端物流等生產性服務供給水平低,市場不成熟。欽州港的收費項目將近20項,涉及港口的港務、船務、短途駁載、裝卸、掏箱、洗箱、修箱等,集裝箱平均收費可達4 000元/TEU,比廣州、寧波等地港口的費用高出40%~80%。
4 欽州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對策
4.1 充分發揮現代物流服務的支撐引領作用
構建樞紐化物流運輸網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號召,引進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和重大物流項目,提升物流現代化水平。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和樞紐站場,多措并舉發展“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配送系統。發揮電子口岸“互聯網+”提升通關物流的作用,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推進物流信息共享應用,鼓勵智慧物流新模式發展,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提升港口整體通關效率,提升運輸組織能力,提升多式聯運水平,提升國際運輸效率,降低全區物流運輸成本。
4.2 健全港航服務體系
欽州應引進高等級航道、專業深水泊位、集裝箱碼頭和智慧碼頭,建設一批萬噸級以上深水航道。加快推進通暢、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全方位推動廣西北部灣港航物流信息化建設,推動海關、港口、鐵路的物流作業數據聯通,實現“港站一體化”和海鐵聯運無縫銜接;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創新人才引進模式,進一步完善人才使用、激勵、交流機制。
4.3 優化口岸商貿物流和通關環境
欽州應按建設地區性全球航運中心的標準,建設北部灣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實現各條線路的有機銜接,制定新通道多式聯運服務規則。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精簡程序,減少收費,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深化大通關協作,開展“兩國一檢”試點,加大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海關合作力度,探討新型通關便利化的實施路徑。利用數據信息資源優勢,搭建綜合信息平臺,實現車、船、貨的高效配對。統籌全國海關風險防控及稅收征管工作,優化流程,釋放紅利,提升效率。優化整合各業主碼頭管理系統,用科技解決監管服務資源和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提升口岸監管綜合能力和水平,提高人員的服務態度及綜合素質。
4.4 建成北部灣千萬標箱干線港
為適應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規劃,以及國家(廣西)自主交易試點區欽州港片區“一港二區”建設,在推進高質量快速發展的新格局構建中獲得新進步, 確保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欽州應力爭建成北方灣千萬標箱干道港。一是拓展遠洋航線建設,暢通國際大通道。建立北部灣區域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并加密欽州港和西部地區主要城市間的海鐵共同配送班列。推動開通至重慶等區域樞紐城市與北部灣區域港口之間的高頻次班列直達線路,增開加密至北部灣區域港口與東盟各國港口班輪線路。將欽州港列為“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試點口岸,建立中國—東盟港口城市網絡。二是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強化互聯互通。嚴格執行降低海鐵聯運班列運費、對集裝箱運輸車型減半征收道路車輛通行費等政策。與渝川黔隴等中西部省份密切協作,促進交通運輸價格統一、通關方便快捷,形成多式聯運體制。研究構建全球陸海貿易新渠道班列全程計價制度和陸海新渠道集裝箱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創新模式。推動跨境航運全面便利化,深入落實我國和歐洲聯盟的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規劃。
4.5 建成陸海新通道集裝箱出海港
欽州融入中國西部陸海新大通道,要遵循“軟硬并重、以軟為先、做大流量、滾動發展”的發展思路,既著力做好硬工程,也著力做好軟環境建設,以運輸交通帶動工業集聚區。一是交通條件和運輸設施的硬聯通。推動一批國家高速、鐵路、海港、航道等重大項目工程建設,努力形成快捷暢通的出海出省出邊大通道,進一步增強沿海港口功能,并著力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走廊體系。拓展國家高速公路網的覆蓋范圍,合理拓展主渠道輻射區域。國家高速、普通國省重要干線瓶頸道路擴能改建和待通車道路工程,有序建設一些對通行產生重大保障影響和進入重要海港、口岸的區域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二是新通道軟環境的建設。根據腹地的經濟條件、區域特色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物流樞紐格局,促進物流基礎設施整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設現代化的物流樞紐系統,促進通道運輸規范化組織、區域性聚集、專業化服務和網絡化運營。深入推進電子通關改革, 進一步健全貿易“單一窗口”工程建設,實行一個接口、共享共用、免費申請。加大“先期機檢”“智能識別”等作業試驗。
4.6 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國際航運交易中心是以國際航運市場為紐帶,整合與海運有關的現代服務業的綜合網絡平臺,內容涉及國際海運貿易與服務業、現代航運與輔助產業、地方政府的港口業務等。欽州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全面提升港口綜合服務水平。以建設中國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為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國內經濟建設和海運事業發展的新形勢,以專業化、現代化、集約化為重點發展方向,積極建設完善現代化物流運輸服務、海運業務兩大支柱系統,積極研究拓展沿海地區捎帶業務和內外貿共同船運范圍,以減少運輸成本,發展沿海地區業務,積極推動國外過境集裝箱業務發展,從全方位提高口岸的綜合管理水平。
(2)構建完善的陸海聯運交通走廊。織密海運服務網絡,整合不同的運輸方式,圍繞構建國家大能力主通道和連接全球的海運大通道的目標,進一步健全鐵道、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增強口岸功能,形成完備的陸海聯運交通走廊。
(3)按照規范,建設便捷高效集約的現代海運綜合服務中心。規劃建立國際海運、物流業務的地區總部及營銷中心,發展全球運輸、國際中轉集拼、海運貿易服務等業務。集成海運貿易、金融保險、全球海事業務、信息技術服務、人力資源業務等全球航運要素打造航運要素聚集中心,形成海運服務極核。研究提出更為開放的國際船舶登記機制,建設在欽州港片區規劃國際船舶登記中心,并探討形成更為開放的國際船舶登記機制。
(4)優化口岸環境。提升海港口岸服務環境和通關服務能力,開展陽光口岸降費行動,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升級版項目。在國家自貿實驗區欽州港片區的海關總署特別監督區推動現貨交易、保稅交換、融資及租賃等服務。在口岸區建立大型化散裝港口,推動散裝作業向專業化、綠色化的方向快速發展。有序實施進港航道疏浚整治,進一步提升航運條件。積極對接國外大港標準,使欽州港的能力再上新臺階,逐步步入國內外優秀大港隊列。
(5)注重安全綠色發展。提升欽州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優化通道運輸結構,全面推進“低碳運輸”,統籌交通污染治理和資源利用。到2035年,全方位形成南北貫通、陸海聯動、開放共享、輻射有力、協同一體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智慧、平安、綠色、共享、開放的綜合運輸體系。
4.7 推動通道與經濟社會融為一體,培植和發展通道經濟
欽州應以主要交通運輸干線地區為基礎,以城市工業聯合區為紐帶,通過密切的交通運輸干線地區間、市鎮之間、鄉鎮之間、行業之間的經貿聯系,構成主干線連貫、縱向擴展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等各行業全面發達的新型向海經貿服務網絡,以陸海通道為紐帶培育和壯大通道經濟。
(1)完善中國—東盟海上互聯互通,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地方服務型政府管理體系,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CP)等跨區域監管聯動創新,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經濟示范區和國家在西南中南區域開放發展與創新的重要戰略支點的經濟核心區。
(2)創新國際合作模式,建設高水平的國際產能合作高地。“中馬欽州工業園”和“馬中關丹工業園”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成為泛北部灣經濟區和泛珠江三角洲等多市場經濟區的重要交匯處,它同我國內地的公路、鐵路等一起構成了廣西區域和東盟跨國運輸的主要交通樞紐。
(3)密切西部省際城市合作,建設西部向海經濟高地。共同開辟我國西部地區通向北方灣的水面貨運鐵路航道,暢通國際高鐵聯網,合力促進口岸互動快速發展,共同建設完善的空中走廊,有效連接高鐵物流轉移中心,合力促進國際通關物流一體化快速發展。促進行業特色園區聯合,把“成都芯谷”與“國家電子商務北方灣信息港”和中西部各省市信息產業企業的優勢資源更好地融合起來。促進國際數字經濟協作,為蓬勃發展國際陸海聯運、口岸物流、跨國交易、跨境電商等經濟合作領域提供大數據信息技術保障。聯合開展國際文化旅游會展協作,加強新通道技術創新協作,構筑行業應用的技術創新平臺,聯合進行重大技術突破,促進面向東盟的技術協作,為新通道建設帶來新動力。與我國中西部陸海新通道各省區市的運營龍頭企業磋商建設和完善聯合經營平臺,加強與中西部區域以及東盟地區的潛在貨源企業開展攬貨協作和產品招商,合力促進新通道的物流整合和上下行物流的有效配合。
(4)開展現代金融配套服務,進一步提升產業園區的經濟實力。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支持園區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積極爭取自治區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債券等資金用于交通建設。園區領導機關、市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均應申請國家優惠政策扶持,以改善工業園區投資環境,保障產業園區的建設項目土地、項目申報、信貸貼息、政府投資補助、社會投資保障等各個方面,支持園區的發展。園區開發企業應有多元化投資意識,而金融機構在為園區開發企業提供服務時,也必須由債權性投資思維向股權性投資思維過渡。擁有較完善資本管理實力的股權投資基金,可以更好地配合產業園區發展以及長期的融資需要。另外,股權投資基金方除了對園區發展投入以外,多數還會參與各種新興產業的投入,滿足工業園區在前期發展以及后期經營管理中的融資需要,是目前工業園區發展良好的合作方向。
(5)做好工業招商項目引入,提升園區內工業整合實力。提升招商引資水平,轉化招商思路,實現由項目招商向“產業鏈招商”轉變,由招商到“選商”轉變,由引資向“引智”轉變。承接工業轉移建設項目時,要利用各種渠道,吸納更多市場前景好、發展后勁足、直接輻射影響拉動功能強的中小企業和建設項目。同時根據園內規劃行業特點,繼續健全招標引入管理工作責任人,進一步提高招標引入的針對性和效果。每一個工業園區招標引入項目責任都要貫徹到區級領導班子、區級機關及其負責人,盡最大努力提高成功率。
(6)積極吸納現代科技新元素,培植高新高端業態。欽州市將進一步明確以強勁發展科技建設活力之城為主要目的,高標準建設未來交通科創中心,創建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等市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強化與高校和研究院間的合作,加快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優秀拔尖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科技創新人才。通過與中國西部陸海科技創新發展大通道融合,進一步提升定位,提升創新能力。同時學習借鑒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的成功經驗,促進重要科技成果在本地區實現轉移,孕育新業態、創新產品、創造新的經濟效益成長點。
5 結語
本文研究了欽州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關建議。欽州在發展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充分發揮欽州成為我國中國—東盟開放發展先行門戶和核心門戶的區域優勢,建設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門戶港。把欽州構建為中國面向東盟經濟技術轉移的重要基地,積極爭取將中國—東盟展覽會、中國—東盟商貿合作和投資峰會的信息平臺功能延伸至欽州,并建立東博會的欽州分會場或主題會場,建立新一輪的我國—東盟經濟港口城市合作、海洋經濟合作、海洋科教文化合作、大宗商品交易等合作平臺。構筑連通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的我國南方沿海國際大通道,進一步擴大國家開放協作的廣度與深度,將欽州建設成為珠江經濟區與東盟國家加強協作的重要節點,培養參與全球協作和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2)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構建面向東盟的西部國際大通道。強化欽州與中國西部陸海新大通道沿線各國和地方政府在交通運輸、國際物流信息、內陸無水口岸建設等方面的協作,積極推動與西南中央直轄及西北內陸地區合作開放,建立新通道經濟有效支撐、戰略有機連接、南北互動發展的國際貿易大通道。著力培養欽州國際航運、公路運輸、集裝箱運輸、物流信息、現代物流、綜合運輸等重要的現代物流公司,以及金融服務、保險、律師、仲裁、法律咨詢服務、中介等現代服務業市場主體,促進交通運輸、倉儲、物流配送、運輸代理、多式聯合物流等各種現代運輸公司的發展壯大,努力形成面向東盟的集裝箱干線港口、出海港口和區域性國際航運交易中心。
(3)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深化國內國外產業合作,建設西部向海經濟產業高地。發揮沿海和毗鄰東南亞的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和創新輻射,增強自身創新發展實力,提升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欽州在西部協調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影響。提升和推廣中馬的“兩國雙園”管理模式,并力爭與新加坡、泰國、印尼、柬埔寨、越南等東盟國家共建產業園區。推進中央與西部省份的共建合作協議,進一步強化戰略協同,根本性推進川桂(欽州)全球資源協作工業園區等中西部省份的向海“飛地”園區發展。
(4)統籌謀劃“十四五”時期的工作,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動權。面朝大海、向海圖強,欽州應充分發揮北部灣經濟區龍頭帶動作用,聚焦《北部灣經濟區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有利契機,盡快推動《規劃》在國家層面順利獲批,從更高的層面統籌謀劃經濟區的發展。要聚焦北欽防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培育物流體系,不斷拓展遠洋航線,積極推進與通道沿線省市、東盟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國際貿易、通關便利化等領域合作,建立完善統一的多式聯運規則,共同打造中國一東盟多式聯運體系。要深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用好用足一體化指揮部的機制,推動北欽防三市協同聯動發展。要大力發展向海經濟,聚焦八大產業集群,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打造“萬億”臨港產業。
[參考文獻]
[1]劉雨婷.欽州港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門戶的對策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9.
[2]姜潔.欽州港國際物流效率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20.
[3]趙光輝,朱谷生,王廳.“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發展現狀評價[J].物流技術,2019,38(7):5—13,70.
[4]鄭平標.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發展策略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21,43(10):30—34,60.
[5]趙光輝,謝柱軍,任書玉.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經濟效益分析[J].東南亞縱橫,2020(2):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