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袁 源,李盼笑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迎來了飛速的發展,在旅游熱潮的背景下旅游景區在自身服務水平、配套設施等方面也在加強完善。而旅游景區中清晰、準確、鮮明地域性特色的導視系統有助于游客有效地游覽景區,同時展現景點的文化地域性和獨特的藝術性價值。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別名為“土司城”位于張家界永定區城內,依托于張家界國際旅游市場。然而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導視系統的設計有所欠缺,景區內導視牌字體混用、材料混用、顏色搭配不當、缺乏當地文化元素融合等等問題,不僅極大的影響了游客的游覽體驗而且也無法突出旅游景點的個性化特征。通過對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導視系統的升級為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增強景區品牌的建設。同時在意義方面有助于凸顯導視的民族性、提升信息的傳達性和增強導視的統一性。文章通過實地調研、搜集資料等提出問題所在,結合國內外優秀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導視系統設計的改良方案以及對策,緊緊圍繞著注重導視牌的安全性、突出國際化的設計要素、加強導視系統的個性化三方面進行設計優化。
導視系統的含義來源于英文單詞中的“sign”,詞典中對于它的解釋內容如下:記號、信號、標志、說明、指示、預示等含意。作為一個環境信息和人交流溝通的媒介,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是一種承載了某種具有代表性符號的載體,表達視覺導向信息。
導視系統的功能是什么?即人們為什么需要導視系統?又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導視系統?導視系統是為了讓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安全、快捷的識別環境,而將多種信息按照一定規范組合成的,通過圖案、形狀、色彩、字體、形式、材料等要素,行使傳達環境空間信息的功能,從而給予使用者視覺識別上的幫助。人不會在自己從小長大的環境里迷路,但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可能會迷失方向。所以人們急需快速認識環境,找到目的地。即任何一個處于陌生環境情況下的人,都需要導視系統。
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導視系統的設計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張家界旅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游客對旅游景區導視系統的功能和審美要求也隨之提升。目前景區內的導視系統已初具規模,但從整體來看,導視系統發展還是較為緩慢落后。通過對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導視系統現狀進行深入了解,進行實地考察與分析,發現存在材質、文字、顏色、元素、環境方面的問題。
景區內存在導視牌多種材質混用,材質工藝沒有統一標準。例如出口處的導視牌使用的打印材質是“彩鋼瓦裱車貼”;園區門口停車收費公示牌使用的打印材質為“彩鋼瓦加戶外車貼加包邊”;園區內方向導視牌使用的打印材質為“鍍鋅板UV打印”;此外還有“石板陽刻與陰刻”如圖1,與“木質陽刻與陰刻”材質導視牌的存在,如圖2,對同一個小景點的介紹用到了兩種材質的標志牌,稍顯混亂。

圖1 石板陰刻

圖2 木質陰刻
一些導視牌上有中英文組合、中韓文組合。景區內導視牌出現了三種語言,從側面反映了景區的國際化,但存在導視牌多種字體搭配,字體組合沒有標準法則的問題。景區內導視牌字體應用到了有襯線和無襯線兩種不同的字體。經過分辨有襯線字體分為宋體、楷體等,無襯線字體有黑體等。在面對不同國家地區的游客,景區應該通過字體組合的標準法則呈現設計形式感。
景區內存在導視牌多種顏色搭配,顏色搭配沒有設計美感。根據目前觀察到景區內導視牌有黃色字體搭配有紅棕底、黑底、紅底等,白色字體搭配紅棕底、藍底等,還有白底紅字、黃底黑字、石板灰白色底白字與藍字等。總的來說,導視牌上字體顏色與底色存在一定明顯反差,具有一定的識別度,但缺乏設計美感。
景區內存在導視牌對土家族的元素使用不夠深入,元素符號的運用沒有硬性規定。景區內導視牌對文化元素的運用處于不統一的現狀,例如極少數導視牌上印有張家界土家風情園的標志,如圖3,大部分導視牌上沒有明顯的景區標志,如圖4。在導視牌上充分運用屬于這個景區的獨特元素,是告訴游客還在這個景區內,同時發揮細節的力量,見微知著,細節與整體共同營造屬于景區的氛圍。賦予景區內的導視系統獨特性,是區別于其他同類景區的重要細節。

圖3 有標志

圖4 無標志
景區內存在導視系統現代化特征大于民族性特征,與整個環境格格不入。景區內的建筑以土家特色木質建筑為主,在個別景點的前面搭配著鍍鋅板材質的導視牌,此處的導視牌并未表現出民族特色。導視系統是結合了平面設計與環境設計的綜合設計,不但有著指引和說明的作用,并且與環境密切相關,更是塑造環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應該為神秘感增添色彩,有些不遠萬里的游客來體驗屬于這里獨特又神秘的少數民族文化,而現有的導視系統,會讓游客少了些身臨其境的感受。
通過對導視牌的整體觀察,發現其在景區內未體現出系統性,呈現出的是一種多形式的視覺表現。景區中導視系統存在顏色不統一、字體不規范、大小隨心等問題。在景區中很明顯地看出來現存導視牌力求引人注意,實際缺失和環境融為一體的特色設計。不僅僅浪費部分物力財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浪費了自身背靠的少數民族文化。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和《公共信息標志用圖形符號》等規定,就是為了促進我國公共導視標識的國際化。張家界作為一座以旅游而生的城市,目標是開拓海外市場,走向世界。根據張家界在國外的知名度,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張家界旅游仍然呈增長趨勢。所以張家界土家風情園景區在導視系統的設計中采用的圖形語言符號應盡可能的使用國際化標準,以方便各國游客去識別。將景區導視牌中的語言升級成國際標準字體等線體或者襯線體,在景區導視牌視覺圖形設計上添加國際化的具有時代性的圖形元素,如扁平化圖形、幾何化圖形與土家風情園獨有的建筑圖形特征進行結合。
導視牌的安全性包括信息傳達、材質和在環境中的正向作用。信息傳達的安全性,是告訴游客身處之地,解決游客在陌生環境中的不安全感,增加異地游客對景區的親和感。材質的安全性主要是相對于景區內的建筑來選擇,景區內以木質建筑為主,基于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導視牌應避免使用易燃材質。在環境中的正向作用主要表現為導視牌對景區環境的加持作用,即一加一大于二,而不是具有人文底蘊和民族特色的景區加上各種各樣材質的導視牌,這樣它為景區帶來的是負作用,貌不合神也離。戶外警示牌和景區門牌中可運用PVC 材料,其本身阻燃性是比較高的, 具有一定的離火自熄特性,而且PVC 材料具有無毒無害的環保功能。在指示牌上可以運用不銹鋼材料制作,由于指示牌長期暴露在室外,因此相對來說更加適合不銹鋼材料,不銹鋼材料具有防生銹的特性,不會受到空氣、蒸汽、水的影響,在戶外由于遇到的灰塵顆粒多,而不銹鋼材料又正好易于清潔。在安全方面不銹鋼性質較穩定,即使在高溫下也不會在空氣中燃燒。
個性化包括景區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氛圍特點,把自身的特點轉換成設計語言融合到導視系統設計中,導視系統和景區環境二者可以融合又可以分離,例如導視系統中可以加入景區的標志建筑的形,還需注意設計的形式美,在滿足導視系統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審美性也應順應時代,提高自身的美。在這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時代,要做到照顧當下受眾的精神需要。張家界土家風情園是展現我國少數民族之土家族的一個特色民俗景區,在導視系統的設計中應體現屬于土家族的特有文化內涵。在標志上主要以凝練土家風情園的九重天吊腳樓為圖形符號,形成一個具有辨識度的標識符號加強印象,視覺輔助圖形可以運用西蘭卡普的圖案。導視牌的色彩必須有主色系和輔色系規范,土家風情園主色系偏古銅仿古色和咖啡色,輔助色可以采用深咖啡色。在男女洗手間的標識牌上可以添加具有土家族人物突出形象的圖形符號,如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的男性簡單剪影圖形符號以及頭戴鳳冠頭飾的女性簡單剪影圖形符號,增加其趣味性。
從設計要素的國際化、導視牌的安全性和導視系統的個性化三個方面出發,由點及面,力求在細節處表現出民族獨特性,在整體上滿足游客的功能性與審美性需求。一個科學的導向系統不僅能夠為游客提供準確的導向信息,服務游客,同時也能樹立非常合理的環境及社會秩序。
導視系統在旅游景區發展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數民族文化的積淀,為導視系統的個性化設計提供了靈感材料。為此,在進行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導視系統優化設計時,設計者需要綜合考慮問題,需要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又要融入國際化的標準,可以運用創意對導視系統進行優化設計,讓游客在游覽景區的過程中體會到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這樣才能為景區的傳播推廣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