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迎輝 趙富琦 劉世軍
關鍵詞:5G時代;高校智慧校園;建設
中圖法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各高校校園作為以學習、生活、實踐等形式為一體的場所,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在國家大力推出高等教育政策的指導下,高校校園的現代化發展是提升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關鍵。高校智慧信息化建設在原有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加入了以信息數據與先進技術為基礎的智慧校園系統。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可以將學校中的各種教育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并為學校師生創造開放式、多樣化的發展空間。而高校智慧校園的構建需要依托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因此,必須對信息技術與高校智慧校園間進行融合,了解與把握智慧校園的特點和未來走向,以便為高校開展現代化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1概述
1.1高校智慧校園的概念
從狹義上講,高校智慧校園就是一個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以人性化服務為宗旨,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校園生活、工作環境和學習過程自動化,致力推動智能教育和智慧校園的教育平臺。從廣義上來說,智慧校園是集技術、教育、管理、服務理念為一體的綜合形式,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通過綜合利用新時代先進信息技術來共享資源,不斷滿足SG信息時代對教、學、研的新需求,建立多樣化的綜合教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它的宗旨是為教育信息化的高校實施教育智慧服務,從而形成全智能、一體化的教育教學體系,幫助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園平臺。
1.2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作用
(1)智慧校園的建設使學校管理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在5G時代下,大數據信息分析的廣泛應用,使各高校在教育上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教師的課堂變得自動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隨時查找校園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
(2)智慧校園的建設使教師的課堂變得更加智能,因為智慧校園是以網絡、多媒體技術和各種前沿的教育科技為基礎的,所以其自動化、智能化特點十分明顯。教師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良性交流,使課堂形態變得更加多樣化,教師、學生都可以利用5G時代下的大數據信息技術,共享智慧校園課程、學習資料等。
2 5G時代下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現狀
2.1信息的收集與加工處理
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采集、整合、加工、整理,才能適應教師、學生的需要。比如,以高校的大數據信息為例,全校學生都可以利用智慧網絡平臺獲得學校相關信息。學生信息采集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數據,另一方面是非學生數據,學生數據包括性別、年級、學號、人臉識別等基本的數據信息。上述信息收集完成后,學生的個人信息可以直接被錄入學校、圖書館等系統中,非在校人員無法完成相關錄入。數據的管理主要依賴計算機信息技術,當學校存在業務申請或其他問題時,依托智慧校園就可以準確掌握學生各種狀況進行信息的匹配,從而實現智慧校園的全面建設。
2.2蛛網式管理模式
在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中,蛛網式管理機制的建立能夠豐富與完善校園管理,從點到面、層層跟進。智慧校園需要建立各個維度的管理機制,針對學校功能要求做出針對性的管理設置。比如,在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上,可以進行蛛網式的數據管理,將智能圖書館管理系統劃分成不同的數據庫,并在不同的數據庫中建立對應的信息管理專業領域,對不同類型的智慧圖書系統進行分類,充分發揮智慧圖書館的網絡資源,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做到統一化的資源管理,大幅提高資源管理效率。
3存在的問題
3.1無法實現數據信息資源共享
在5G時代下,高校在進行智慧校園的構建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不足與問題,需要加以彌補與解決,其中較為明顯的問題就是系統無法實現標準化的統一。因為各個管理部門對其信息數據系統平臺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所以針對相應數據資料的開發和研究,不能充分考慮到信息數據的融通性與共享性,就容易形成信息數據孤島問題,使數據采集和整理在時間上存在不對稱的狀況,尤其是在撰寫高級報告時,數據極易出現不匹配的現象,進一步加大了數據審核人員工作的難度,使高校管理能力與水平大幅度下降。
3.2缺乏先進的軟硬件
雖然當前不少高等院校開始建設智慧校園,不過由于在建設過程中應用的相關軟件和硬件都缺乏先進技術,同時大部分高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仍以有線互聯網的運行控制為重點,對于無線網絡的覆蓋面相對較少,因此,無法做到全方面、系統化的網絡覆蓋。加上高校受資金的限制,導致智慧校園的信息系統與服務體系的搭建力度不夠,無法實現各個系統的合理連接,缺少強大的應用保障。
3.3缺乏專業技術人員
在SG時代下,高校智慧校園的搭建系統一般是由社會上的大企業開發完成的,其中涉及不少專業技術較強的操作方法,企業為高校智慧校園搭建系統、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對高校相關工作人員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他們必須學習與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這些工作人員需要全面投身于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更關鍵的是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完畢后,還要開展軟硬件維修、更新工作,為高校教師、學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正確的處理。但是,在當前大數據信息時代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十分缺乏,不能為智慧校園的構建提供人員支撐,且其基礎知識技能薄弱,軟硬件技能應用能力欠缺。
4 5G時代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途徑
4.1靈活整合移動混合平臺
在SG時代下,移動網絡的數據傳輸效率、傳輸穩定性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高校師生群體對移動網絡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為了滿足高校的教育需求,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移動系統的設計,提升教師對移動終端的應用體驗。因此,在智慧校園背景下的移動應用構建,應把部分使用簡便、效率高的應用擴展到移動平臺上,如簡單的數據查看、學校新聞、通知信息等。同時,通知公告還可以利用權限的分配模式,使高校各個部門、班級架構信息聯絡簿,在高校教師了解與通知信息的同時,學生也可以使用移動終端掌握相應的實時資訊。針對智慧校園移動平臺的建設,各高校必須充分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靈活選用適當的開發方法。因此,在實際條件下,高校可以考慮通過自主開發的模式,定制針對性的教學APP,也可以考慮通過公共云服務,如通過微信公眾號來進行手機客戶端的業務配置,滿足大學生的業務需要。通過將傳統互聯網和SG時代中的移動網絡進行有效互補,打造移動混合業務,從而實現為學生隨時隨地服務的功能。
4.2引入先進的大數據技術
高校智慧校園的構建,使高校各個服務系統儲存的信息量逐漸增加。但是,不少高校對這類信息數據僅進行基本的儲存,并沒有充分發揮這類數據管理的功能。不管是對高校的管理人員,或是高校教師而言,通過高效利用這些數據信息,可以為高校教育事業帶來更高效的管理幫助。智慧校園的建立,必然要求進行跨部門系統、領域的信息數據的挖掘和信息的分類,并對涉及人員系統、教學系統、財務系統、學校系統、圖書系統等信息多元化的體系加以集成,采取多樣的數據維度、主題模式,由此可以對不同信息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以便更有效地把握院校內多樣化的信息系統。對高校管理模式、教學活動進行充分的剖析總結,為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高校必須積極引入先進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儲存的大量信息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并通過建模數據分析來獲取合理的信息,以便了解學校的總體情況,為各項智慧校園建設的決策提供幫助。
4.3強化基礎軟硬件的建設與升級
在SG時代下,對高校智慧校園進行建設時,首先需要將相關設施裝備加以集成發展,并應用先進的新型計算機技術,如云計算技術、數據庫系統、用戶應用開發與管理系統等來加以高效集成,充分調動各類信息資源的優勢,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其次,需要對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部分建設性設施進行適當升級與改造,實現校園內的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的相互擴容,提高網絡的連接效率,在實現校園網絡全面覆蓋的同時,有效實現智慧校園的特有功能。在實現高校網絡安全高速運行的目的后,可以對校園安全網絡設備進行升級,以適應學校師生對于使用網絡設備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須購置安全的網絡保障設備,確保實現同一水平上的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智慧校園的建設、高校軟硬件設備的合理共用,使網絡設備操作更加簡便,從而確保高校的教學與管理效果。
5結束語
當前,我國已經完全步入信息數據高速發展的5G時代,信息擴散速度正在持續加快,數據傳輸質量在持續提高,各類新型信息技術不斷被高效應用。雖然大多數高校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但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僅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創新。對于大多數的中國高校而言,必須意識到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意義,主動擁抱5G時代,并借助智慧校園系統,將現代化、創新型、信息化的高等教育發展目標變為現實,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高校教育的成長與發展。
作者簡介:
黃迎輝(1970—),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