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冀 林尚靜 田輝 張旭 田錦 劉靜 史士杰


摘要:電子信息專業學位屬于基礎與牽引相結合的專業學位既需要在專業內部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又需要與外部企業加強延伸因此采用產教融合模式培養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必然之路首先文章從“企業”“高?!薄把芯可比嚼娉霭l分析了電子信息專業研究生產教融合聯合培養的沖突現狀其次通過捋順“企業”“高?!薄把芯可比唛g的需求協調各方關系勾連三方利益給出三方共贏的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運行模式最后針對區域需求差異制定特色產教融合方案討論了產業需求如何牽引人才培養
關鍵詞:專業學位;電子信息;產教融合;研究生培養基地
中圖法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a joint training base for postgraduates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ak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as an example
MA Jil,LIN Shangjing?,TIAN Hui2,ZHANG Xul,TIAN Jinl,LIU Jingl,SHI Shijie3
(1. Engineering School of Networks and Telecommunicatiors,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69, China;2.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3.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1,China)
Abstract: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is a professional degree com bining foundation and traction. It not only needs to deepen practical tteaching within the specialty, but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extension with external fields. Therefore, to train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e integration mode from industryand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way. First of all, starting from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universities" and"graduate students", the conflict statu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formaster's degree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s analyzed. Secondly, by smoothing the needs of“enterprises”“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we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ip between all parties, conn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three parties, and giv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three-way win-win joint training ba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demand,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n was formulated, and how industrial demand can drive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base
目前,我國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各行各業的科技、專業化程度要求顯著提升,需要大量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基地作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時代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如何深化新工科建設,加速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工科類高層次緊缺人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1~3]。
本文尊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規律,結合電子信息領域的專業特點,充分認識區域經濟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提出基于“企業”“高?!薄把芯可焙献鞣嚼娌┺臋C制的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破電子信息領域“產學研”合作的瓶頸。
1現狀
在目前的電子信息專業研究生高等教育培養模式下,“企業”“高校”“研究生”三者之間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失衡與錯位、
(1)“企業”崗位供給與“研究生”能力鍛煉的失衡與錯位。研究生通過高校教育獲得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但是缺乏一線生產工程經驗。因此,研究生亟需通過企業實習補齊工程實踐短板。一方面,企業是社會經濟生產活動的主體,以盈利為根本要義。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主要以短期生產經營需求出發,而非以長期人才培養為導向。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將研究生大量的時間用在了重復的簡單勞動中,雖然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并沒有提高實際工程能力,導致聯合培養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研究生缺少對市場需求的把握能力,以及對實習崗位的甄選能力。研究生通過非官方渠道申請獲得的實習崗位良莠不齊,無法達到提高自身工程實踐能力的初衷和目的。
(2)“企業”用人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失衡與錯位。一方面,企業的用人需求通常來源于真實的一線的生產活動,企業更關注是否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從0到1的過程,而不關心是否使用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高校的科研課題和畢業設計指導原則通常服務于國家重大科研戰略需求。高校希望通過聯合培養模式產生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對是否可以實現工程落地并不十分敏感。因此,企業對用人的崗位需求無法貫穿在高校的科研訓練和畢業設計等培養環節,企業用人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存在失衡與錯位。
由此可見,產教融合的關鍵在于如何通過建設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保持“企業-高校-研究生”三者之間供需平衡。
2目標和關鍵問題
“企業”是社會經濟生產活動的主體,是社會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方;“高?!笔侨瞬排囵B的第一搖籃,是科研創新的第一戰線,同時是社會人力資源市場的供給方,承擔著為“企業”輸送創新型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受體,也是社會人力資源市場的客體,以就業為學歷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企業”“高?!薄把芯可比齻€要素需要協同融合,形成良性循環。
2.1目標
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主要建設目標是為特定地區培養專業領域所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專門人才[4]。然而,我國的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并未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校企雙方的合作在廣度與深度上均有待提高。
面對目前產教融合存在“企業崗位供給與研究生能力鍛煉”“企業用人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失衡和錯位,建設校級層面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創新性地提出“一體兩翼三確保”的基地運行模式。其中,“一體”指“校企一體”,“兩翼”指“引企駐校,引校入企”,“三確?!敝浮案咝熞庠?、企業導師水準、學生實踐效果”,穩扎穩打提升產教融合水平,最終實現興“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之利,除“無差別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舊習”之弊。
2.2思路
以“利益”需求理論為基礎,對“產學研”各參與方從特點、需求、挑戰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重點研究各方在各自領域中對產業應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協同創新機制。協同創新機制涵蓋微觀機制和宏觀機制:微觀機制關注“產學研”各方利益互補和共贏;宏觀機制研究政策引導和激勵策略。微觀機制與宏觀機制協同服務于新時代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圖1所示。
3運行模式
本文將著重關注研究生培養方案,捋順“企業”“高?!薄把芯可比唛g的需求,協調各方關系,勾連三方利益,提出三方共贏的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運行模式,如圖2所示。
(1)“引企駐?!保瑢⑵髽I需求、企業導師引入高校育人全過程。在教育教學方面,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在實訓實踐方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在培養質量監督方面,堅持以就業率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評價指標。
(2)“引校進企”,將高校教師、科研成果引入企業生產全環節。推動研究生專業學位點按照“1+N”模式與行業優勢企業建立聯合培養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實現專業學位點實踐基地全覆蓋;完善職業學校和高校教師實踐假期制度,支持在職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鍛煉;選派優秀研究生導師深度參與企業科技創新和經營管理,開展創新型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及創業型導師遴選工作,全面打造產教融合的有效閉環。
(3)落實“校企”雙導師責任制,真正落實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要求。加強專業學位雙導師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專業結構,提升導師隊伍水平,打造高水平“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構建創新性工程型精英人才的培養體系[5]。
4影響
目前,我國有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珠三角三大經濟圈。京津冀地區產業特點偏重、偏傳統、偏內向,珠三角與長三角城市群偏輕、偏新興、偏外向。受區域經濟特色領域影響,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電子信息包括:電子、信息、計算機、軟件、控制、安全領域,不同的區域經濟重點不同,各有特色。因此,在校企合作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過程中還要因地制宜。
本文以北京地區的高?!本┼]電大學的人才培養為例進行分析。北京郵電大學作為我國的“信息黃埔”,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信息通信人才,其每年培養的電子信息專業研究生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述三大經濟圈。
首先,以北京郵電大學2016~2020年累計畢業的800多名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就業地區進行分析。61%的畢業生選擇在京津冀經濟圈內就業,30.5%的畢業生選擇在長三角經濟區就業,剩余20%的畢業生選擇在中西部就業。京津冀和長三角企業對電子信息專業的人才需求又有著明顯差別。
因此,在進行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研究生未來就業區域產業特色,進行差異化的人才培養。
更進一步,以北京郵電大學2016~2020年中畢業的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排名前5的就業單位為例進行分析。約合11%的畢業生選擇進入三大通信運營商集團公司就業,約合3%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通信設備商(華為等)就業,約合2%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銀行就業,約合1%的畢業生選擇進入互聯網頭部公司(騰訊等)就業。通信運營商和通信設備商對電子信息專業人才需求偏向于電子信息和通信網絡專業,而銀行和互聯網公司對電子信息專業人才需求偏向于軟件開發和信息安全專業。因此,在進行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研究生未來就業單位的具體技能需求,進行針對性的人才培養。
5結束語
本文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通過“企業”“高?!薄把芯可备髯缘睦鎱f同,實現三方所得;針對區域需求差異,制定特色產教融合方案,體現產業需求牽引人才培養的現實案例。本文旨在更好地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以及應用型高校高年級本科生的培養。此外,本文將為后續整合校內外實習資源,推進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為形成電子信息專業具有DICT特色的產教融合基地運行
機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羅鈞,侍寶玉,付麗.新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7):75-77.
[2]李玉擴,李紅,賀陽.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多樣化聯合培養模式的創新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8):347-348.
[3]郭建春,李早元,楊世箐.工程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0(10):43-45.
[4]貝紹軼,高鵬,崔偉,等.專業碩士研究生企業實踐的博弈模型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5):118-124.
[5]徐德龍,馮政清,李洪勝,等.搞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多元化創新性精英人才培養新體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4):15-18.
作者簡介:
馬冀(1982—),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大數據技術。林尚靜(1986—),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無線通信技術。田輝(1963—),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無線通信技術。田錦(1963—),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車聯網技術。劉靜(1983—),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雷達技術。史士杰(1986—),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無線通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