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芳 廉淑芬
摘要: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各行各業都開始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中學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對教學內容及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拋棄了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讓課程教學變得更有趣、簡單易懂,事半功倍地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為提升中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大數據;中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
中圖法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inmiddle schools under environment of big data
——Tak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 as an example
ZHAO Fangfang,LIANShufen
(Jiaozhou No.3 Middle School,Qingdao,Shandong 266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walks of life have begun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work quality and efficien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big data, each middle school has innovated and reform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 according to its own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abandoned the outdated teaching concept, got rid of the single and boring teaching mode, and made the course teaching more interesting and simple. It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complet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computer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 course with half the effort,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 course in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big data, middle school, computer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 teaching
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我國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新的機遇與發展,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著力點。從當前計算機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云計算、數據挖掘、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興起與發展以及 Moodle 開源平臺、智慧課堂等新的教育與教學模式的興起,都預示著我國教育與教學工作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并迎來全新的發展變革。教師只有結合大數據時代的需求,才能不斷地創新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
1教學改革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并重視大數據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滿足企業、社會的需求。為此,在培養學生時目標也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只追求單一型的技術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使其成為綜合性、跨領域型人才[1]。因此,我們在大數據時代不僅能快速獲得全面信息,而且獲取信息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各中學教師在安排課程時,會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將更多的新興內容融入其中,在為計算機教學增添無窮趣味的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讓計算機應用技術日新月異,而一些中學在落實“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由于教學課程在內容和形式上相對復雜,忽略了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造成了計算機應用基礎技術在學校與社會相脫節,教育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而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創新與改革,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對問題進行分析的準確性也更精準。同時,與時俱進,在實踐中傳授理論,使理論得到應用,讓學生在大數據背景下融會貫通地學到知識。
2教學改革策略
2.1完善教學內容
教師愿意與他人進行分享,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教學等內容上傳至平臺。與此同時,需要資源和教學內容的教師也會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來查詢相關信息,獲得更多的教學模式與技巧,并根據其他教師提供的資源與教學模式來對自身查漏補缺,以達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的目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在網絡中篩選出符合自身的教學內容資源,并進行分析和總結[2]。例如,教師對 Excel 表格的制作課程進行備課的時候,通過利用大數據的形式,找到其他教師分享的 Excel 表格制作的教學備案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尋其中的關鍵點。而教師在大數據共享的 Excel 表格制作教學備案中會發現,Excel 表格的函數使用是關鍵點。基于此,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對常見的函數進行重點劃分和總結,讓學生對其功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因為要了解更多的函數功能,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
當然,教師同樣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數據庫對 Excel 表格中常用函數表達式進行比對,并制作成表,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函數表達式。教師也可以通過使用大數據技術,將自己整理的函數相關內容制作成講解短視頻,并將短視頻上傳至大數據平臺,讓學生通過在線或者下載等方式進行預習、學習、溫習,令學生能更加快速地掌握所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高效地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興趣。
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使用各種各樣的資源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模式的調整,讓教學方式變得更加豐富,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
2.2增強教學互動
教師可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提前錄制好學生所要學習的計算機內容,讓學生可以在不分時間、地點的情況下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為學生上課,不僅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還能在線與學生進行互相提問、作答等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投身于課堂,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趣味性[3]。例如,教師在使用一些教學平臺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是有互動功能的,其中“騰訊課堂”教學平臺就可以實現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學生有疑問或者想法時,就可以通過連麥的方式向教師提問或探討,而其他學生也能參與其中,形成很好的師生互動氛圍。此外,課后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尋求教師幫助時,也可以通過一些軟件,如 QQ 遠程操作來解決問題,以這種方式進行作業指導就會更直觀、方便。
2.3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思維
此前,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面,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教學模式上,更加傾向于傳授理論知識,缺乏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實操、實踐教學,大數據技術所涉獵的內容很少,所以很容易導致學生所學與社會所需脫節,無法滿足社會企業的需求。如今,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大量引入相關大數據技術,對課程知識進行講解和應用,能夠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變化,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完成了教學內容的傳授。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示范教學,對大數據技術的講解不僅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對教學內容融會貫通,時刻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問題,更順應大數據時代的潮流,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2.4合理看待學生的差異性
萬事萬物都會有差異性,即使樹葉也沒有完全一樣的,而學生的性格、思維、習慣等不同,自然也存在差異性。這就說明,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水平是不一樣的,這就可能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此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學生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4]。比如,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學生所瀏覽的網站或教學平臺進行痕跡跟蹤,找到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薄弱點,教師便可以針對學生薄弱環節在網絡平臺上查找一些題目和解題技巧進行側重教學,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的成績。
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講解后,可以讓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進行分類,個性化定制學習方案、圈畫重點。因此,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應充分結合教材與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培養方向與大數據概念和思維方式相結合,實現對學生的針對性輔導,科學、合理地對待學生所存在的差異,重視學生之間的區別,讓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一個臺階,從而有效保障學習成果。
2.5完善考核評估體系
完善的考核評估體系是可以起到促進、積極的作用的。而大數據技術所展現的內容更全面,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全方位的建立、完善考核評估體系。更完美的考核評估體系可以讓學生學習態度更積極、教師的課堂計劃會更順利進行。
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需要更加地靈活應用各種信息技術,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發揮數據的有效性,可對學生的教學成效起到全面評估的作用[5]。例如,教師對學生布置的課程任務完成情況、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對照既定教學目標,便可以很好地掌握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習的真實水平,找到在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及弊端,從而有效地進行規避、糾正。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課程考核評估體系時,在考核評估體系中要以學生為主,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實踐能力與思考能力為主。當然,考核評估體系中也應當涵蓋教師教學,能及時發現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所存在的缺點,以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不僅可以通過收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如是否積極響應教師的提問、是否認真聽講、是否出勤等,同時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平時的考核成績等都可作為依據,采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進行評估;此方法同樣適用于教師,用大數據技術讓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分或提意見,找到教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來激勵教師不斷地完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為了確保考核評估體系完善、可行,需要學生、教師及中學校方的共同努力,最終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不僅可以在提升成績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也可以確保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以及中學校方宣傳的順利進行,最終為社會輸送可用的人才,并且得到多方認可。
大數據時代給社會帶來改革機遇的同時推動了社會發展,陳舊、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也必然因為社會的需求變化而做出改變。教師要做的就是緊緊跟隨大數據時代的潮流,著重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并且利用大數據技術與相關技術,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主動摒棄自身陳舊、傳統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內容的完善與創新,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和更優質的教學成果,確保學生能夠更全面地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用大數據思維模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文化水平,使其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參考文獻:
[1]王澤華.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J].數碼設計(上),2020,9(12):204.
[2]黃海萍.基于慕課環境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J].現代職業教育,2020(4):132?133.
[3]張淮澤,彭強.后疫情時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探索—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 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2):111.
[4]羌玲玲.基于教育大數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數碼世界,2020(11):78?79.
[5]林美君.關于高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信息化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4):111?112.
作者簡介:
趙芳芳(1990—),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學。廉淑芬(1975—),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