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樂楊
摘要:本文以議程設置理論為研究基石,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中后三個階段《人民日報》報紙、微博、微信三個傳播平臺的谷愛凌相關報道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互聯網環境下《人民日報》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是如何通過本單位多個新聞平臺實現了議程設置的功能,從而總結出“兩微一報”三個平臺在多方面優勢互補的議程設定特征。
關鍵詞:議程設置;《人民日報》;谷愛凌
2022年北京冬奧會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而谷愛凌作為本屆體育選手中最為耀眼的“頂流”,一舉一動總能引起網友的高度關注,成為北京冬奧期間各大媒體競相爭搶的報道對象。其中,《人民日報》作為傳統主流媒體的代表,一直以來在受眾心中有極高公信力,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輿論導向作用,同時也在此次“谷愛凌出圈”的過程中撬動輿論扳機,建構出谷愛凌全民榜樣體育人物形象。
一、議程設置理論
“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一個理論假設,首見于美國傳播學專家麥庫姆斯和肖于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麥庫姆斯和肖指出,大眾傳播有一個為公民制定“議事日程”的功用[1],媒體的新聞和信息傳達活動以給出不同“社會議題”不同的顯著性的方法,直接影響著人類對周圍世界的“事件”及其重要性和次要性的評價[2]。隨著網絡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普及,網絡用戶在整個互聯網信息傳遞鏈條中,既是受眾又可能是信息傳播者,網絡信息準入平臺最大限度地激發了他們積極參與網絡信息傳遞的積極性,從而使議程設置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中悄然發生著改變。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以《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及官方微博為主要研究對象,對這三種平臺的谷愛凌相關媒體報道展開議程設置理論指導下的相關研究。在時間選擇上,本文以北京冬奧會的開幕(2022年2月4日)和閉幕(2022年2月20日)為時間節點,將谷愛凌相關報道分成三個階段。因鑒于報紙紙質媒介的傳播特點,有編輯出版的周期,所以一般為新聞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因此報紙樣本的重點時間段選擇應為2月5日至2月21日。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以“谷愛凌”為關鍵詞,對《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進行標題和全文檢索后,共收集《人民日報》報紙的有關樣本數為62篇,官方微博的有關樣本量為131條,微信公眾號相關樣本量為53篇,共計246篇。經逐文遴選,進入最終研究的《人民日報》報紙53篇,微博115條,微信公眾號48篇,共計樣本量為216篇[3]。據此,針對研究對象新聞來源、報道量等幾個研究類別,進行總結分析提煉《人民日報》每個傳播平臺的議程設置在此期間所呈現的特點和趨勢。因樣本量較少,主要運用excel軟件進行編碼和數據統計(詳見表1)。
三、議程設置分析
本文將對216篇樣本及其研究類目進行對比分析。首先是外層議程設置,指媒體在對谷愛凌進行相關報道時的外在顯性排期和傳播技巧;其次是內部議程設置,主要指媒體選定議題后更加聚焦于議題屬性和文本特點(類似于二級議程設置),包括《人民日報》關于谷愛凌其人的報道主題、報道向度和新聞來源;最后是議程設置互動效果,主要通過三個新媒體平臺上對報道的閱讀量等多個方面進行量化研究,其中受報紙的媒介特性影響,在該環節只有微博和微信的互動效果能有所體現。
(一)外層議程設置
1.報道量
*注:冬奧開幕前(2019-2022年2月3日);冬奧會期間(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冬奧會閉幕后(202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
從整體議程設置時間上來看,《人民日報》“兩微一報”對于谷愛凌的媒介議程設置排期一致,主要集中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程期的17天內,議程設置非常密集;開幕前報道較少,議程設置開始時間較晚;閉幕后后續跟進明顯不足,議程設置的延續性都較弱。從整體報道量來看,三個平臺報道總量差異大。微博報道量遙遙領先于報紙和微信公眾號,占總量的53.2%。因此,官方微博的媒介議程較好,能夠在北京冬奧會期間為受眾提供關于谷愛凌更及時和準確的信息。
2.排版形式
從覆蓋種類角度看,受技術發展和版本更新影響可以看出《人民日報》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希望通過更豐富的形式使議程設置更加具象化、更方便受眾的朋友圈群體傳播,與此同時“音頻”這一形式也體現出議程設置關注到更廣泛的群體:老年人、視障人群等;此外,報紙和微博均有出現最常用的排版形式,分別為占比60.4%的“純文字”和占比69.6%的“文字+圖文”,這與平臺的媒介特性和習慣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從整體排版形式看,在《人民日報》“兩微一報”對谷愛凌的媒體報道中,“文字+圖片”形式占比高達52.8%,其次是“文字+視頻”的16.2%和“純文字”的15.7%,體現出新媒體時代下,報紙的純文字已經無法滿足豐滿體育人物形象建構的需求,需要不斷在融媒體形式上強化議程設置,發揮各平臺之所長。同時,“純視頻”和“純圖片”共占1.9%,體現出新的傳播形式的廣泛運用并不意味著媒體報道傳統文字形式的式微,文字信息的傳播依然是最重要的議程設置基礎。
3.報道體裁
據筆者調查統計,《人民日報》報紙對于谷愛凌相關的媒體報道主要采用通訊和評論的體裁形式,總占比達75.6%。通訊體裁的特征是詳盡地報道某個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指某個新聞角色的所作所為,有利于谷愛凌人物形象的刻畫,提高了報紙內容的可讀性;與此同時闡明《人民日報》的立場與態度,并傳達更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因此借助對谷愛凌的個人經歷的剖析,可以完成號召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向年輕且具有拼搏精神的中國00后學習等精神層面議題內容的設置。
(二)內層議程設置
1.報道主題
根據媒體報道情況我們可以發現,《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權威媒體[4],對谷愛凌媒體報道主題內容的設置較為全面,以她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賽事戰報為核心,圍繞個人媒介形象的多方面進行塑造和刻畫,進一步完成對運動員群像、國家形象、奧林匹克精神等更深層次的議程全貌建構。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國內自媒體對于谷愛凌家庭及成長環境的關注,《人民日報》對“谷愛凌母親”等公共傳播熱點并沒有進行議題設置,而是站在全局觀的角度著力渲染谷愛凌在比賽過程中向世人展現的個人魅力,并多次借助“谷愛凌身披國旗”的話題側面肯定她中國人愛國情懷的一面。此外,將“賽場友誼”這一角度從奧林匹克精神中單獨列出來也是源于《人民日報》利用谷愛凌與外國選手、與蘇翊鳴這兩方面的案例,強化了國際間“和平、團結、進步”這一共識中國化表達的議程設置,冬奧賽場的友誼超越了政治、國家、種族,是體育精神的展現,也是奧林匹克的意義所在,必將凝聚起一起向未來的強大力量。
2.報道向度
報道向度分為媒體的報道角度與報道傾向兩個層次。利用谷愛凌的大量的比賽及生活案例,以點帶面去建構北京冬奧會的全貌,媒體報道既重點突出,又從一些谷愛凌的愛好及成長經歷等小的方面,來把握谷愛凌的個人媒介形象。在216篇谷愛凌相關的媒體報道中,《人民日報》站在微觀角度對其進行議程設置的報道有173篇,占80.1%;而從宏觀角度的報道有43篇,占19.9%。因此,《人民日報》對谷愛凌媒體報道的議程設置角度選擇以微觀切入為主,其報道內容重在建構豐富生動的谷愛凌媒介形象,由此再輻射事件全局。
(三)議程設置互動效果
《人民日報》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其官方微博至今已擁有1.45億的粉絲量,公信力較強。相比于微信公眾號,發布微博的門檻更低。在115篇樣本中,谷愛凌相關報道所獲點贊量最小值為4574,最大值為67.1萬,而最大轉發量達到104萬/篇,充分說明“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對谷愛凌相關報道的議程設置效果較好。同時,本文在對微博樣本內容進行統計的過程中發現,轉贊評三個數據均過萬且點贊量最高的一篇報道是2022年2月15日發布的一則賽事戰報消息:“#谷愛凌銀牌#剛剛,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結束,中國隊選手谷愛凌憑借86.23分的高分摘得銀牌!恭喜@青蛙公主谷愛凌!”可見,受眾更加關注谷愛凌參賽項目比賽結果的媒體報道。
四、《人民日報》“兩微一報”議程設置特點總結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前中后三個階段中,《人民日報》利用報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對谷愛凌相關報道同時進行議程設置,三個平臺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發揮各自所長,形成了在多方面具有互補性的議程設置系統。
(一)時效強度互補
《人民日報》在新聞報道多個方面具有權威的見解和巨大優勢。但相較于新媒體,報紙信息發布的時效性方面仍顯不足,尤其是對于體育賽事即時信息的傳播有很大的滯后性,因此,《人民日報》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及官方微博,不僅充當了最快速度更新谷愛凌比賽相關信息的角色,也是報紙、微博、微信三者中報道量最大的平臺。尤其是在谷愛凌的六個賽程日中,“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通過直播式的信息傳播形式,緊跟每一輪的分數情況、實時動向、比賽結果等幾大版塊,多方面進行重點報道。此外,在通訊稿的發布量上,官方微信與官方微博進行優勢互補,使谷愛凌的個人媒介形象更加生動和立體。因此,《人民日報》“兩微一報”的議程設置在時效性和報道強度兩個方面形成了交叉互補。
(二)報道視角互補
在谷愛凌媒體相關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民日報》報紙的議程設置具有很明顯的宏觀視角和全局意識[5],在權威性強的時評中起到了主旨升華的作用。內容意義重大,報道選擇的議題更關注“冰雪運動為全民健身添彩”等國家政策和“做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等國際傳播,更加注重對冬奧會國家形象和冬奧運動員群像兩方面的報道,信息更加全面?!度嗣袢請蟆吩?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共發布了17則谷愛凌相關報道,其中涵蓋了谷愛凌以中國運動員身份參加世界級比賽的所有賽事結果報道,同時,2021年3月25日一篇名為“17歲的自由式滑雪女將谷愛凌——不斷突破天花板”的通訊稿也是三個平臺中最早刻畫谷愛凌人物成長經歷的詳細報道。
而微博更多的是關注細致而具體的信息,“谷愛凌失誤后表情好可愛”“谷愛凌每天睡10小時覺”等這類極易吸引受眾注意力的趣味熱點,針對具體人群更具有傳播性。另外,微博因其篇幅小不利于傳播比賽的全面信息,因此微博的議程設置在于豐富細節,挖掘細節運動員背后的故事進行議程設置。因此在媒介議程設置中,《人民日報》利用傳統報道平臺勾勒大輪廓,而后利用新媒體平臺填充并豐富相關細節,使谷愛凌相關媒體報道的議程設置既能有精神文化內涵層面的高度升華,又具有極強的傳播性和趣味性,人物形象豐滿而生動。
五、結語
通過對216篇樣本新聞來源的追蹤,可以發現這三個報道平臺在信息資源上也存在互補關系。《人民日報》報紙53篇樣本的原創性為100%,報紙的文稿充分地為微博及微信提供了大量新聞素材及圖片,前線記者在北京冬奧會現場對谷愛凌相關新聞事件所撰寫的文稿,經報紙發表后,還有一些具有新聞價值但沒有刊發的部分內容,也會及時在官方微信平臺進行發布,官方微博也會將賽場精華進行微博化處理并發布。官方微博平臺也會為報紙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微博平臺的信息海量、獲取面廣且獲得門檻低,微博用戶的信息發布也較為活躍。微博編輯可以將收集的信息提供給前線新聞記者作為新聞線索或是采訪角度的參考。《人民日報》對谷愛凌媒體報道議程設置,正是充分運用“兩微一報”三個新聞平臺的獨特特點及各自優勢,成功實現了議程設置的功能,完美將谷愛凌的人物形象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進行遞進報道,使谷愛凌的人物形象深受眾人喜愛。
參考文獻:
[1] 李瑩.控煙微博的傳播策略研究:以三家控煙微博為例[C].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第九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2014-11-01.
[2] 王琳.網媒環境下電視傳播對漢字示范推廣及存在問題的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4.
[3] 人民日報.#谷愛凌銀牌#剛剛,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結束,中國隊選手谷愛凌憑借86.23分的高分摘得銀牌!恭喜@青蛙公主愛凌!#北京冬奧會#(孫龍飛、王亮)[EB/OL].[2022-02-15].https://weibo.com/2803301701/LfyTqcurt.
[4] 郭珂靜.中美主流媒體人工智能議題的話語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21.
[5] 陳姮.《人民日報》多平臺議程設置研究:以雅安地震報道為例[D].南寧:廣西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