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雯
摘要:“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以高質量的內容、新穎有趣的形式和強烈的可讀性滿足了用戶的移動閱讀需求。新時代的編輯要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理論涵養,才能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的文化生態和受眾特點,才能構建符合文化發展和文化出版以及傳播規律的核心素養,才能提升自己的編輯能力推動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所以,編輯要自覺利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激發學習力量,提升學習效果,強化服務意識和工匠精神,為全社會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
關鍵詞:編輯能力;編輯素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通過線上學習方式讓全民實現有組織、有指導、有管理、有服務的學習,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的重要陣地。編輯自覺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既能夠強化編輯的知識結構與理論武裝,不斷提升編輯文化素質、科學素養與思想覺悟,還能夠讓編輯在工作實踐中理解與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認識當前新的時代特征與新的歷史方位,把握貫穿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好地為國家當前文化強國事業服務。
一、編輯加強學習的重要性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總編輯楊煥章說:“編輯是策劃審理作品使之適合流傳的再創造活動。”編輯作為文化內容與文化產品的選擇者、加工者和第二次創作者,在文化生產、創造以及文化傳播等環節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自古以來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推動先進思想產生和發展,以及引導民眾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理想信念與道德觀念等方面作用巨大。可見,編輯的價值取向以及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文化內容與文化產品的質量,承擔著一定的文化責任、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編輯能力就是生產力。但是,編輯能力并非與生俱來,也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長期學習過程。[1]
具有從實踐、研究、閱讀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便是“學習”。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國家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以及傳媒領域的巨大變化,人們的閱讀需求與精神文化需求不斷與時俱進,出版格局和傳播領域日新月異,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大眾對文化產口與出版刊物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各種著作的寫作方向與主題立意也在隨著新形勢不斷創新。編輯需要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學習來不斷提升編輯能力,才能讓自己順應時代發展與作者和讀者的新要求,更好地把作者的智力成果通過自己的編輯加工與第二次創作中轉化為符合讀者要求的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
另外,當前新知識、新思維和新理論越來越多樣化,新學科、新技術和新成果更是異彩紛呈。編輯要不斷學習才能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才能對與新知識和新技術相關的熱點事件樹立敏銳的發現和追蹤能力,才能向社會和民眾及時傳播最新的文化內容和技術成果,才能讓期刊或者媒體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所以,編輯需更要通過學習來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并提升專業能力。
新時代賦予編輯新使命,編輯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主動適應當前先進文化發展潮流,不斷提升適應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規律和傳播規律的專業素養與編輯能力,擔負起新形勢賦予編輯的職責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之以恒地學習,提高理論水平與專業能力。[2]
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對編輯學習的作用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線后,以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和權威性以及海量的信息、靈活的功能、便捷的交流、豐富的體驗而備受青睞,迅速成為文化學習和理論學習的重要載體,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趣味化和個性化線上學習需求。編輯自覺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能在理論修養、編輯能力、文化傳播等方面實現提升。
(一)有助于讓編輯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編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要全面認識與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原理,真正提升理論素養。尤其是對新聞編輯來說,新聞宣傳的意識形態屬性以及真實、客觀、公正的傳播規律、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新聞傳播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等內容一起構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3]尤其是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編輯更要以媒體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為編輯提供了專業權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陣地,讓編輯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靈活安排相關經典著作與思想理論的學習。“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記協聯合推出《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的學習與答題,幫助記者編輯等新聞從業人員學習并落實于新聞工作。“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通過弘揚社會主旋律和宣傳模范典型,能夠引導包括編輯在內的新聞從業人員遵守職業道德準則,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并堅定理想信念,在編輯工作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操守。
(二)能夠提升編輯的把關能力和編輯能力
對編輯來說,要成為合格的“把關人”,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高大局意識,充分運用辯證思維,才能做到胸中有大局、文里識乾坤。例如,一篇作品的標題、立意以及遣詞造句都能夠體現其政治傾向性。因為審核把關體系較為嚴格,文章一般不會出現表述性、技術性方面的“顯性差錯”,最大的風險來自于文章整體可能出現的“隱性差錯”,這種文章看似沒有問題,卻經不起仔細推敲和思考。“隱性差錯”的表現形式有三種:一是因為價值導向不正確而顯得品位低下;二是為了達到傳播效果而忽視事物內在邏輯關聯與事實的因果關系,文章邏輯錯亂;三是因為大局意識和整體意識不足,發聲時機不適應當前形勢而造成不良影響,文章在“時度效”上有偏差。編輯在內容選擇、加工和第二次創作中,要始終堅持整體論、系統論和辯證觀,要明察秋毫把握作品的政治立場,從文章的大處與細節處把握“隱性差錯”。
(三)能夠推動編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傳統文化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既適合黨員的理論知識學習,也能滿足大眾對人文歷史與經濟科技等方面的文化知識需求和要聞時事信息需求。“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陸續推出的優秀文獻或文化作品,整合集成了包括習近平文匯、學習新思想和理論學習、科學學習以及紅色中國等在內的各種欄目頻道,將傳統文化、黨史文化、革命文化、先進理念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新穎多樣的形式呈現與傳播,還向大眾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藍圖,加上平臺呈現的各學科領域文化知識以及英雄楷模事跡等,能讓編輯拓寬視野,不斷凈化自身思想,在編輯工作中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傳統文化。[4]
(四)能夠滿足編輯的學習需要和社會化需要
編輯要胸懷大局、服務大局,才能在編輯工作中著眼大事、把握大勢,才能讓自己的編輯活動適時而動、順勢而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版塊以及欄目頻道設置和相應內容隨著時勢不斷變化,各種各樣豐富的視頻、音頻以及文字與圖片資料源源不斷地向用戶輸送優質信息,各種要聞快訊、國內外熱點事件內容全面,用戶還能在平臺上觀看紀錄片、廣播電視,很方便地獲取多領域知識。同時,“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還以學習、會議與購物功能滿足用戶的日常生活需要和社會化需要,讓用戶的學習、日常生活以及居家辦公都能夠實現資源的在線高效共享。可以說,“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就是一座豐富而全面的天然“理論素材庫”,為編輯學習知識和查閱資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其還是新思想和新理論以及新技術和新成果的“指引者”,指導編輯在學習新理念和新知識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
三、編輯如何自覺用好“學習強國”平臺
對一個有追求的編輯來說,事業發展與自我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編輯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掌握了看家本領。當編輯具有辯證思維能力,就無懼面對任何復雜局面;當編輯有了先進思想,就無懼開辟發展新境。編輯要通過持續學習來提升理論思維能力,以編輯工作來推動先進文化的發展。當然,這就是“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對于編輯學習的意義所在。編輯自覺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策略與效果,可以從以下五方面來看。
(一)以高度的學習責任感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激發學習力量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學習形式多樣化,極富吸引力和創造力,讓用戶能夠利用“零散化”時間實現隨時隨地和自由自主地學習。編輯要自覺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思想上增強學習責任感,激發學習力量,真正樹立“我要學”的思想,用實際行來來摒棄學習上的形式主義。“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包括了黨的理論、文學常識乃至法律法規等在內的海量信息資源,與編輯工作息息相關,編輯要把其作為提升編輯素養與編輯能力的“加油站”,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在學習中彌補短板,在學習中把握政策、認清形勢、拓展思路,筑牢理論基礎、提高思想覺悟,不重學習積分而重學習成果,真正做到學習有收獲、思想有領悟,把學習作為追求和愛好,讓“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成為編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好幫手”。
(二)借助“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終身學習意識
編輯要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適應知識生產與文化創新的規律。新時代的文化生態、出版生態以及傳播生態要求編輯不但要做好編輯專業工作,還要有具備新技術使用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和創新能力。[5]這需要編輯跳出思維定式,跨越學科壁壘,提高技術素養,強化創新意識,在文化再創造以及傳播手段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并對新知識和新技術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主動接受新事物,積極融入新時代,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在學習中強化以服務意識、奉獻意識和工匠精神為基點的職業追求
編輯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要為作者和讀者服務,也要為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和文化繁榮服務。同時,因為編輯的勞動有著一定的隱匿性,所以要以高尚的編輯理想、服務理念和職業追求來樹立甘于奉獻的意識。另外,新時代的編輯也要具備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品質甚至是職業信仰在以逐利為重的經濟社會顯得越發寶貴,尤其在當前文化快餐和信息過剩的新媒體時代,編輯在工作實踐中以不辱使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來追求極致更顯得彌足珍貴,是編輯立足于文化本位的寶貴品質。對編輯來說,通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學習能夠提高思想覺悟,能夠讓編輯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中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編輯理想與職業追求,在文化事業中孜孜以求,樹立工匠精神,精心打磨專業本領,才能在工作中恪盡職業操守,才能把工作責任感與使命感轉化為強大工作動力,為文化事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四)讓學習增強編輯為全社會提供優秀精神食糧的使命感
編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以社會效益為重,還要不斷增強為全社會創造與傳播文化精品和優秀精神食糧的使命感,這是讓文化事業、出版事業以及文化產業、出版產業與傳播產業得以協調發展的前提。所以,編輯更要通過學習強化自己在先進文化傳播與先進文化傳承上的歷史責任感,清楚自己身為編輯所肩負的時代使命,讓自己在理想信念和編輯工作實踐中都要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新時代的編輯身為文化內容的把關者與出版過程和傳播過程的主要參與者,要服務于文化事業,要向全社會提供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就要改造落后文化,摒棄腐朽文化,將文化內容質量放在首位,制作與傳播文化精品,以健康有益的文化精品來占領輿論陣地與思想陣地,讓社會效益成為第一位,然后再致力于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出文化精品,讓文化的制作、傳播以及傳承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五)讓學習培養編輯的創造性思維,提升編輯的創新創造能力
編輯活動在本質上體現著編輯的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創造滲透于編輯活動的方方面面,并成為社會文化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激勵著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編輯的知識結構與專業素養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編輯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的高低,所以要自覺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結合其他學習形式和途徑突破固有思維定式的限制,防止單向思維和線性思維帶來負面影響。提高分析觀察能力和思辨能力,才能發現、生產與創造有價值的文化內容并對文化內容進行多層次和多元開發與創造,才能不斷提升策劃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讓創造性思維轉化成有價值和內涵的優秀文化產品,才能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與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供給和精神動力供給。
四、結語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包含著嚴謹權威的理論知識以及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源,猶如包羅萬象的文化寶庫,能夠讓編輯以科學高效的學習方式學習全面優質的文化知識和權威系統的理論知識,堪稱為編輯鑄就了一個強魄鑄魂的精神家園和干事創業的知識寶藏。編輯要真正用好、用活“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進行常態化理論學習和文化知識學習,讓碎片化學習和自覺學習融入日常生活,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筑牢思想根基,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編輯工作。
參考文獻:
[1] 馬小芳.論繼續學習對編輯的重要性[J].今傳媒,2018, 26(3):150-151.
[2] 肖稱萍.自主學習視野下的期刊編輯繼續教育問題探討[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9(1):111-117.
[3] 強月新,劉亞.從“學習強國”看媒體融合時代政治傳播的新路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6):29-33.
[4] 黃春玲.“學習強國”的育人功能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9.
[5] 黃維佳.青年編輯在新時代的自我學習與成長[J].全國新書目,2021(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