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桂宇
摘要:媒體融合深刻改變了信息生產和傳播方式,可謂傳媒領域的深層次革命。近幾年,央級、省級及縣級媒體融合實踐證明媒體融合發展是正確而可行的。然而在我國四級媒體深度融合格局的建設過程中,地市級層面的媒體融合并不順暢。如何解決地市級媒體融合當前存在問題,推動地市級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還值得人們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當前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尋發展策略,旨在加快我國四級媒體深度融合格局的建設步伐,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關鍵詞:地市級;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發展
早在2014年,中央就提出了主流媒體在媒體格局深刻變化的環境下要融合發展,實現宣傳領域與文化領域的改革創新,持續提升媒體的影響力與引導力。隨后,各級主流媒體都進行了融合實踐,在這場傳播體系涅槃式的自我革命中,經過幾年的媒體融合建設,我國現已進入全媒體傳播體系構建的深度發展時期,媒體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推進并進入決勝關鍵階段。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作為“中央、省、市、縣”四級媒體格局中的關鍵環節,對全媒體傳播體系構建的縱深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在我國深入打造四級媒體深度融合格局的過程中,各級主流媒體雷厲風行地進行了媒體改革與融合發展,中央級和省級主流媒體因為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較強的人力財力與技術優勢,媒體融合的探索與發展可謂如火如荼?!度嗣袢請蟆返妊朊皆谇傲羞M行著主導與示范,位于中部的省級媒體在普遍建立“中央廚房”的基礎上實現了體制機制和生產流程等方面的融合轉型發展,組織規模最大且離基層一線最近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在頂層設計的指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與直接推動下,也因地制宜開展融合創新,在穩步推進中實現了深度融合并日益風生水起??梢姡醒爰壓涂h級媒體在媒體層級的首尾兩端都實現了融合發展。
然而,地市級媒體作為國家四級媒體融合布局的重要環節,在融合發展中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深入和不充分等突出問題。有的地市級媒體融合蓬勃發展,有的地市級媒體融合卻進退維谷,甚至面臨生存之虞。浙江、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因為信息技術發達、人才資源豐富,資金、政策扶持力度較大,紹興、珠海等大多數地市級的主流媒體已經建立了“中央廚房”,創建了全媒體中心,較好地實現了媒體融合。但是縱觀全國,實現體制機制、人力資源、運營管理以及傳播業態等全面融合的地市媒體還較少,大部分還停留于媒體磨合的初級進程,特別是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媒體融合。傳統媒體人員思想老舊僵化,對融體融合理解簡單,跟不上融合發展需要,媒體融合改革動力不足,在融合技術上發展緩慢,即使在技術上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發展,效果也欠佳,媒體融合發展成為走過場和走形式,沒有讓傳統媒體實現質的變化,傳播力和影響力更無從談起。
二、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不深入、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 ”的要求。但一些地市級媒體卻沒有把“融”貫徹到實處,沒有在媒體融合中以破釜沉舟的決心來實現媒體融合改革與創新,在管理模式、內容產出、人力資源、體制機制以及信息渠道等方面遠遠未達到真正的融合之境。[1]那么,當前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不深入、不充分乃至進展緩慢、問題頻出的原因是什么?筆者認為要辯證分析其多重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決心不大、勇氣不足,也有客觀方面存在的資金、政策、體現機制等實際困難,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原因。
(一)資金投入不足
地市級媒體作為事業單位,擔負著區域內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等任務,基本上都是自籌自支,以黨報為例,其生存基本上來自于廣告經營創收。然而,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減少,影響力下降,廣告收入也隨之嚴重下滑。當前,地市級媒體融合的創收和盈利既未形成固定模式也未形成規模效應,甚至部分媒體處于方向探索階段,這樣的現狀顯然難以支撐起構建“中央廚房”需要的采編、傳播、運營等軟硬件投入以及相應的人力資源匹配。
(二)政策措施不足
地市級媒體的深度融合與一體化發展,需要在傳統體制機制與管理模式上進行深層次轉型變革和創新改造,單憑媒體自身顯然不能完成,需要上級組織從體制機制、平臺管理、人才匹配、業務流程等各方面優化和細化頂層設計,并提供具體的政策支持以進行深層次改革和重塑。然而當前不少地市級還缺少可操作性的實施意見,存在與媒體融合改革不適應的薪酬激勵制度和人才培養體系。
(三)體制機制不活
地市級主流媒體當前在人員編制管理上實行嚴格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其剛性規定與約束讓人才引進面臨著巨大困難。加上部分地市級傳統媒體在人才薪酬激勵機制上沿襲以前的行政體制,薪酬績效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不符合媒體融合發展需要。僵化的體制機制讓真正需要的人才招不來也留不住,更何況地市級媒體本身就缺乏中央級、省級媒體的優勢環境與吸引力。可見,陳舊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已經嚴重阻礙了地市級媒體的融合發展。
(四)技術落后和人才斷層
技術落后與人才斷層已經成為地市級融媒體深入融合發展的兩大掣肘。一方面,地市級媒體大多技術手段陳舊落后,不能較好地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自主可控且符合媒體融合發展的融媒體平臺,難以制作出有技術、有特色的融媒體精品,有的地市級媒體甚至只能向外購買技術服務;另一方面,地市級媒體普遍存在員工年齡老化、人才斷層、技能不足等問題,媒體融合發展需要的人才嚴重短缺。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原因是當前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急需解決的現實困境。
三、地市級媒體整合發展策略
四級媒體融合體系只有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才能形成合力,一起打造新型媒體融合業態。對地市級媒體來說,既面臨著來自中央和省級媒體的融合先機,又面臨著后面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追逐,要想避免斷層風險和空心化風險,闖出一條生路,地市級媒體需要做到以下六點。
(一)立足于本土特色優勢,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之道
地市級媒體融合很難有統一模式,但從媒體融合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看,筆者認為地市級報紙與廣電融合的“一元模式”更為符合地市級實際,所以,地市級媒體要在媒體融合實踐中激發改革熱情,充分把握融合發展機遇,在資源配置、體制機制、內容產出與傳播等方面實現改革、重構與優化,實現報紙與廣電的真正融合,并持續總結規律和經驗,不斷創新求變。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市情況迥然不同。當前國家制定的關于媒體融合與文化領域改革創新的頂層設計已經很多,并不缺乏具有原則性和框架性的思路與方向,且部分地市級媒體實際在不斷探索中積累了成功經驗。地市級媒體融合要在頂層設計的框架下積極探索,不能照抄其他地市級的成功方案,也不能政策千篇一律一刀切,要以更大的勇氣沖破各種障礙和阻力,規避媒體改革的部門化、簡單化和碎片化,結合地方實際,立足于本土特色優勢,突出區域性內容,體現區域內歷史文化、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堅持頂層設計與地市級媒體探索的統一,主動作為,做出既符合當前媒體融合發展大勢又適應地市級實際情況的媒體融合科學設計和操作方案,提高媒體在市域內的影響力。[2]
(二)立足于以內容為本,不斷創新融媒體產品
媒體融合發展要以內容為本。融媒體所有平臺產出內容在樣式上可以根據受眾需求和媒體特點來進行相應調整,但是內容主體思想要統一、輿論導向要一致,要建立相應的內容發布流程和制度,讓每種媒體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傳播優勢。全媒體時代改變了媒體的發展趨勢,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的快、散、多以及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使得媒體的內容產出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甚至一些人開始質疑“內容為王”的理念。事實上,傳媒產品因為自身的文化性和特殊性,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以優質內容吸引受眾。
以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國內各級廣播電視和報紙等主流媒體面對疫情的來勢洶洶及疫情初發時互聯網傳播的各種謠言,及時傳播全國抗疫最新進展和抗疫科學方法,以實地采訪、深度報道、專家言論等優質內容來消除大眾疑慮,較好地向大眾展示了主流媒體的權威性與公信力。主流媒體承擔著滿足大眾新聞需求以及正面宣傳與輿論引導重任,強大的公信力、引導力是主流媒體實現自身職責的根基所在。在當前眾聲喧嘩、信息過剩時代,尤其是重大突發事件來臨時,人們最為信賴的還是主流媒體,所以媒體融合也要以“內容為王”作為宗旨??梢哉f,“內容為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主流媒體要應對新媒體沖擊就要不斷創新內容,以有思想、有情懷、有深度的優質內容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突圍。
媒體融合要順應市場環境和受眾需求加強優質內容的生產和輸出,內容不但要貼近區域內民生民情,還要利用視頻、H5、AR等新技術手段創新融媒體產品。這就要求地市級媒體要立足于自身優勢,以多元化的內容產出和內容輸出,形成形態各異的立體化融媒體產品,讓受眾享受優質內容和豐富閱讀體驗。
(三)完善內容信息生產和策劃機制,提升信息生產能力與傳播效能
媒體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還是靠產品。媒體承擔著信息生產和信息傳播,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由信息質量、信息生產能力和信息傳播速度來決定。受眾在融媒體環境下對媒體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信息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顯然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受眾信息需要。因此,地市級媒體融合要改進傳統信息生產流程,創新信息生產和策劃機制,重新制定信息采編與傳播流程,不同的融媒體平臺再按照自身定位對信息內容進行二次加工,使信息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實現無縫鏈接和實時聯動,實現信息產品共享、融合呈現和立體傳播。地市級媒體要發揮貼近性優勢,與時俱進發揮好信息資源優勢和生產制作優勢,提升傳播效能,不斷提升影響力和傳播力。
(四)優化用戶體驗,打造區域服務供應商
地市級媒體以地市區域傳播為主,媒體融合要優化用戶體驗以增強用戶黏性并通過二次傳播來提高媒體的融合傳播能力。另外,媒體融合發展為地市級媒體提供了服務性發展機會,融媒體要充分發揮本土優勢,成為區域服務供應商,加強服務性內容建設,圍繞當地百姓所關注的焦點或熱點話題,提供新聞信息、政務服務、商務服務以及公共服務和社交服務等綜合性服務。所以,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要在內容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加強服務功能,不斷在新技術賦能下打造區域內優質公共服務平臺。同時,還要加強化融媒體平臺的互動功能,讓區域內受眾積極參與融媒體平臺的互動和內容建設,以優質內容和優質服務來產生競爭力并樹立起知名度較高的媒體品牌,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3]
(五)媒體融合要以人才為發展基礎
地市級媒體要融合發展,人才是發展根基與建設主體。地市級傳統媒體在多年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批優質內容產出人才隊伍,然而卻缺乏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跨界復合型人才。地市級媒體要融合發展,就要在新聞資訊內容產品的生產制作以及移動化和智能化傳播等方面建立相應的人才隊伍來保駕護航,既需要一專多能的跨界復合型人才,也需要深諳新媒體技術且有創新能力的技術型人才,更需要在媒體融合傳播方面有發展眼光和科學理念的領導型人才。所以,地市級媒體要引進和培養一支專業能力強、思想素質高,兼顧新媒體技術與新聞傳播的融媒體人才隊伍。
(六)持續創新,是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地市級媒體融合的探索中,報紙與廣電融合運營的“一元模式”探索與實踐并不鮮見,廣東、浙江等地的佛山、紹興已經開展了報臺合并運營,在這些媒體的積極實踐與不斷探索過程中,有的已經初步取得成功,有的出現了“合后又分”的狀況?!皥笈_合并”既涉及媒介屬性與內容生產的區別,也涉及報紙與廣電的人才與技術以及經營成效等方面的區別,涉及一系列包括政策、人員、薪酬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諸多錯綜復雜的改革舉措,稍有不慎就會進退兩難甚至半途而廢。地市級“報臺合并”的融合發展實踐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能否成為地市級媒體融合主流,還要看頂層設計合理與否,以及融合發展推進決心和力度強大與否。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要直面困難,勇于探索和創新,致力于構建全新傳播生態體系以謀求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在融合實踐中實現弱者變強、強者多元。[4]
四、結語
短視頻的火爆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推動著媒體變革,以大數據為內核的全媒體時代正在重塑用戶的信息消費行為。要建設全覆蓋、立體化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就得合理配置不同媒體在四級媒體格局與全媒體傳播生態中的價值和職能定位,讓各級媒體在差異化和特色化分工中上下聯動、協同融合,各級主流媒體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與獨到優勢,實現“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的全媒體傳播生態。媒體融合改革絕非易事,需要突破很多固有限制,地市級媒體應當乘勢而為,在體制機制、人事改革、業務流程及融媒體平臺業態等改革深水區不斷探索和攻堅,才能聚合區域內優勢資源,建設起集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為一體的融媒體平臺,實現信息的上下通達。
參考文獻:
[1] 翟光達.大數據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2(2):131-133.
[2] 本刊評論員.走出地市級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路[J].媒體融合新觀察,2021(6):1.
[3] 侯璐.媒體融合背景下傳媒業轉型升級的資本運營路徑[J].視聽,2022(2):6-8.
[4] 楊馳原.我國媒體深度融合的動力及趨勢[J].傳媒, 2021(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