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財
摘? 要:新課改明確提出,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式教學法是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最有效、最生動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本文以探究式教學法為例,從意義、問題、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化學教學抽象難懂的問題,可以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探究的機會,使其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知識的本質,從而為其真正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提供保障,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但是想要使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揮出最大效用,教師需要進行綜合考慮,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方法,所以文章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旨在為教師帶來一定啟發,實現探究式教學法的有效應用。
一、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其與新課改目標相符,可以使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及感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系生活經驗進行探究,由于這種方式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常客。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法時,需要根據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引入生活現象,將提問,觀察等方式利用起來,使學生能夠發現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并主動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探究思考,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但是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調動起來,確保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例如在進行“分子與原子”的教學時,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冒出一些疑問,這些疑問使學生能夠獲得探究知識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真正理解知識。就這部分知識而言,學生會產生的問題有:氧氣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但是它是氣體,為什么液體氧氣也有一定的阻燃作用?點水是可以使淀粉變藍的,那么碘蒸汽可以把淀粉變成藍色嗎?如果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順勢提出了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可以使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探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的本質進行深入了解,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
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依托于學生的興趣,只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將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才會主動進行相關知識的探究,才可以感知知識的魅力,了解知識的本質,從而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化學,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化學知識較難理解,無法真正掌握相關知識。長此以往,學生不愿意參與到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學的效率及質量便會受到直接影響。
(二)新課改理念無法深入實際
新課改理念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教師如果嚴格按照新課改理念開展教學活動,既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也可以實現相關能力的有效培養,從而為學生成長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為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多數教師為對新課改理念進行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無法將其落實,導致課堂教學的笑容無法真正發揮出來。
(三)化學實驗設備相對落后
化學教學包括理論知識教學、實驗教學兩個模塊,雖然教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著一定優勢,且可大大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及掌握知識。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多數學校的實驗設備較為落后,而且藥品存在過期或變質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借助這些設備進行實驗演示,也無法開展實驗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認為化學知識枯燥乏味,會不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四)無法使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深度探究使學生了解知識本質,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的前提,所以,在開展化學教學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深度探究的機會,要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而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很多教師認為學生處于剛剛接觸化學知識的階段,而且各項能力處于發展中,在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導致教學活動的開展受到直接影響。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并不會給學生提供探究機會,即便部分學生提供了探究機會,也無法將探究的笑容真正發揮出來。此外,很多教師還存在不重視實驗教學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學生無法真正對化學知識進行有效認知,無法對化學的魅力進行體驗及感知。
三、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探究機會,而且初中生更喜歡動手操作,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化學實驗教學充分利用起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巧妙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教球活動中,并感知現象之間的差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為其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進行“金屬鈉和水”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且涉及的化學實驗的特點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并為學生形成探究能力及探究意識提供保障。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直觀呈現如下化學現象:金屬鈉溶成細小球體并在水面快速運動。在呈現完相關化學現象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你在看到這樣的現象后,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問題,獲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主發表自己的意見及看法。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結合自己前面學過的知識嘗試提出假設。在學生提出假設后,教師可以將假設一致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使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探究。在學生進行實驗前,教師需要告知學生一些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受傷,并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在學生完成實驗后,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可以做到實驗與知識的有效銜接,從而形成較強的探究能力、探究意識。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將實驗探究這一方法利用起來,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其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使其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化學實驗與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其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將探究性學習適當延伸課外
教學不只存在于課堂,還存在于課外。化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很多教材中的公式及結論都是由化學家們通過不斷地觀察生活、實驗探究總結而來的,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課外延伸,確保學生能夠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發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為其做到學以致用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水的凈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對相關內容進行有效講解,在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師可以使學生基于水的凈化的原理進行凈水器的制作。在制作凈水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所有知識調動起來,可以將手邊的各種工具利用起來,所以其既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形成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教師可以適當基于教學內容提出如下課外延伸問題,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其探究及思考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應該如何對軟水和硬水進行區分?怎么判斷家里的飲用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呢?硬水有怎樣的危害?怎樣進行凈水操作?采用哪一種方式可以對水進行凈化?凈化水和飲用水的概念是否一致?通過課后的有效探究,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及掌握教學重難點知識,可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由此可見,適當對探究性學習進行延伸,可以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及掌握知識,并對其各項能力進行培養。
(三)進行探究性化學教學情景的創設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可以將學生帶入有關于所學知識的場景中,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并結合所學知識,站在不同角度進行探究及思考,從而為其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提供保障,為其學習習慣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在進行探究性化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實際情況,要確保所創設的教學情景是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的。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需要從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的矛盾點入手,使學生能夠基于情景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從而為授人以漁的落實打下基礎。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燒杯魔術利用起來,以此進行探究性教學情景的創設。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直觀呈現燒杯內溶液變紅的神奇現象進行情景創設。在看到這樣的情景時,學生可以對酚酞在酸堿溶液中的現象及變化進行了解,并對其產生一定的好奇。此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將其劃分為幾個小組,并圍繞這一神奇的現象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在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過程及現象進行記錄,并對化學反應原理進行闡述。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了深入研究及探討,形成了較強的探究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通過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將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起來,使其產生較強的探索欲望、思考欲望,從而為化學難題的有效解決、初中化學教學的高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四)探究內容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學生發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的一大途徑,是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的根本路徑。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探究內容與實踐活動的結合重視起來。具體而言,教師需要根據教材中呈現的各種素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踐活動的巧妙設計,確保其可以充分融入實踐活動中,并對相關知識進行有效探究。
例如在進行“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將制取CO2的儀器說明利用起來,通過復印放大、儀器模型構建,進行CO2制取裝置的設計。由于這種方式相對靈活,相對開放,相對新穎,所以可以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很使學生的思維發散開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提出了多樣化的方式,設置了不同的CO2的制取裝置。在學生設計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也可以發現他人的思維的特點,從而做到學習他人身上的長處,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在這樣的實踐探究教學活動中,教師做到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探究機會,所以,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以感知實踐探究的魅力及樂趣,可以形成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創造能力。
由此可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做到探究內容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學習態度,使其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從而為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可以實現針對性教學。但是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并不是一件簡單事,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利用起來,給予學生鼓勵及表揚。可借助探究式教學法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以探究促學,行教學高效,從而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慧敏. 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策略分析[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9):101-102.
[2]朱秋英. 初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學習初探[J]. 讀寫算,2021(29):94-95.
[3]邢金輝. 基于探究式教學的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 學周刊,2021(27):95-96.
[4]苗華東. 淺析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 新課程,2021(29):94-95.
[5]秦曉麗. 探究性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115-116.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