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卿
摘要:伴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逐步多樣化,進一步加劇圖書出版行業的競爭。作為出版物質量把控的最重要的一環,編輯自身技術和知識素養十分關鍵,為促進出版物質量顯著提升,只有充分提升編輯自身素質,方可提升出版物質量,生產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優的圖書。本文就編輯素質對出版物質量的影響及對策展開分析。
關鍵詞:編輯素質;出版物質量;影響;對策
編輯作為出版物的生產者、加工者和把關者,是整個出版流程的關鍵環節,出版物正式生產過程中,編輯自身素質直接決定整個出版物的關鍵因素。隨著社會轉型變化劇烈、多元文化蓬勃發展,為傳統出版業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不小的挑戰,處于新常態下,編輯是文化積累、傳承的主力軍,處于復雜出版行業內肩負多種角色,不僅需熟練掌握出版物策劃、生產,而且需積極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編輯自身素質,方可為出版物質量提升奠定基礎,生產高質量的出版物。
一、出版行業激烈競爭背景下編輯素質培養的重要價值
編輯工作者不僅應具備較高的編輯素養,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需集多項才能于一身,成為復合編輯人才,出版行業管理工作逐步趨于規范化,但編輯實際整體素質有待強化,復合型編輯人才匱乏。復合型編輯不僅需具備較高的敬業精神、嫻熟的專業知識,而且應持續性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對出版、發行、市場營銷等方面具有深層次的了解,具備過硬的技術整合能力,方可使各環節工作流轉暢通,實現各環節工作緊密銜接,高質量完成編輯工作。數字化出版時代下,復合型編輯對整個作品進行深層次加工,體現在多種技術應用,以更為新穎的方式呈現作品,充分展示作品自身個性化和特色化,其主要在于人思維的轉變,僅選用單一媒體方法可行性較低,但若將紙質圖書以電子文檔方式應用,并非為本質層面的數字化出版。編輯應積極掌握當下時代發展潮流,持續性提升自身實際專業素養,促進出版及營銷數字化,方可從本質層面為出版轉型提供助力。[1]
二、編輯應具備素質及其對出版物質量的影響
(一)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出版物編輯人員基本素質應過硬,方可保證整個出版物質量達標。基本素質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政治素質。編輯人員具備較佳的政治素質,是從本質層面實現出版目標的前提,更是編輯人員基本要求。編輯應持有正確的政治思想水平,始終把控自身核心目標、觀點和出版方向,應嚴格把控出版物內容政治方向,確保其處于正確軌道內,不會產生錯誤信息內容。編輯應始終與時俱進,關注當下社會發展熱點,客觀評析部分有爭議的事件;第二,業務素質。編輯業務素質,是其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礎,主要包含過硬的文字功底、正確的思維方式,以及開闊的視野,熟悉掌握先進的信息化手段;第三,職業道德。編輯應始終保持愛崗敬業的態度,工作中應發揚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工作,充分尊重作者勞動成果,注重讀者利益,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
(二)編輯素質對出版物質量的影響
1.編輯業務素質和知識能力對出版物質量的影響
針對文字編輯而言,編輯審核加工過程中由于業務素質、知識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對于多元化的觀點,按照自身意見進行主觀修改。同時,文字加工處理中可能遇見多學科的稿件,其包含的范圍較廣,其中部分內容過于生僻,編輯自身對其掌握度不佳,無法在審稿過程中及時發現其中錯誤。編輯不僅需熟悉掌握自身所學專業知識,而且應充分加強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持續性充盈知識儲備,才能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對多種類型稿件進行高質量加工處理,嚴格把控出版物質量,編輯應結合出版質量標準和要求,不斷提升出版專業化水平。
2.編輯思想素質和職業操守對出版物質量的影響
編輯作為出版物質量保證的核心主體,出版物從初期發稿至后續出版,需歷經多個環節,編輯應積極做好多遍通讀,及時做好編輯加工。例如,處于不同環節內編輯可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將整個出版物錯誤率降至最低。編輯思想素質、職業操守對整個出版物生產質量具有直接性關系,編輯政治素養高低,對出版物思想內容、政治傾向審查具有決定性作用,編輯職業操守不同程度影響出版物責任意識、出版法治觀念等[2]。
3.編輯專業素養和培養管理對出版物質量的影響
隨著出版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各出版社均持續性擴大出版規模,以此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短周期內完成出版物生產,對出版人員進行轉崗,部分校對人員轉為編輯。此類人員轉崗后,由于其自身素質水平等原因,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正式開展各環節工作時難度較大,難以從本質層面保證圖書質量。
4.編輯工作作風和人文情懷對出版物質量的影響
出版物最基本的屬性為商品,可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出版社為獲取可持續性發展,追求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其更是文化精神傳承的核心載體,在提升國家軟實力方面具有關鍵性作用,編輯是促進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關鍵人員。編輯不僅需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而且應擁有較高的文化自覺性,落實各項工作時應持有嚴謹認真的工作素養,主動承擔文化傳承和弘揚正能量的重任,提升自身核心素養,保證出版物思想內涵和文化品位顯著提升。
三、提升編輯自身素質的對策和方法
(一)認真學習和落實行業內規定精神
為從本質層面顯著提升出版物質量,需完善嚴謹的出版管理體制,為促使出版各環節均有序實施,增強提升編輯業務能力,國家出臺相關的出版專業人員教育制度,要求編輯人員應參與出版專業業務的培訓和教育。積極參與培訓和教育是提高編輯人員自我技能和素養的路徑,出版企業應結合內部編輯人員綜合實力水平,掌握其實際薄弱點,有針對性組織相應的培訓工作,持續增強編輯自身素質。編輯應認真學習和落實各類編輯工作規范,不斷增強編輯遵守工作規范的自覺性,提升編輯人員素質。此外,應嚴格落實“三審制”和“三校一讀制”,積極掌握初審、復審、終身的加工,制定不同環節開展的標準和程序,促使上述工作體系嚴密、責任明晰,從源頭實現各層編校質量。充分將圖書質量和效益掛鉤,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將質量作為收入分配重要依據,這樣可以顯著提升出版物質量。
(二)加強政策性理論學習,培養職業責任意識
出版行業作為一個具有特殊功能的行業,其與新聞媒體相同,出版物對文化和知識的傳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出版企業應積極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以政治家思想為核心,科學、高效化開展出版活動。積極加強編輯隊伍建設工作,不僅可促使具有理論創新、思想創新的作品獲取普遍性傳播的平臺,而且杜絕各類思想存在偏差的內容進行傳播。編輯在具體工作中需要精準掌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范,嚴守組織紀律和宣傳紀律,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識地養成較強的責任意識,絕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出版管理規定,以及單位制定的相關規定和實施細則。規范自己的言論,不在新聞媒體以及網站、群空間、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上發布負面消息。此外,編輯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編輯自身承擔著社會責任、政治責任和文化責任,編輯需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樹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新社會科學發展觀,力爭明了科技發展趨勢,引導正確的研究方向,全身心為作者和讀者提供高水平服務,成為具有崇高職業精神的人才[3]。
(三)建立以數據分析為出版的決策理念,培養編輯數字化業務技能
當下出版行業競爭激烈,人們接收信息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且信息呈指數式增長,只有充分選取先進的技術對市場數據做好分析,方可為編輯選題確定和策劃提供助力。編輯只有持續性擴展自身眼界,實時掌握市場及受眾群體信息,方可進一步在選題方面實現創新,凸顯作品個性。通常獲取數據路徑較多,如關注微博、論壇等,結合讀者自身實際分析當下現實需求,應注重的是各類購書評論和讀者反饋信息,進一步增強編輯數據能力和敏感度,深究數據內部隱藏的市場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出版社構建數字化網站,原有編輯應充分更新自身理念,以數字分析為出版決策基本理念,以大數據為核心,做出正確的決策和營銷方案。編輯應進一步增強自身綜合能力,動態化關注市場變化,為圖書編輯提供較佳的工作業務平臺,為其提供較佳的培訓機會,引導其積極加入實際培訓工作中,尤其是針對內容傳輸、計算機圖像處理等技術,掌握先進的技術應用技巧,促使編輯人員動態化掌握相關技術,為后續工作有序實施提供保障。編輯應始終提高職業敏感度,應積極掌握當下市場暢銷出版物,不斷在實踐中匯總新經驗,以此進行創新更新,與同行業優秀編輯做好交流,汲取他人優勢補充自身不足。
(四)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做一個多學科的雜家
不同出版社或者出版公司具有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但也涉及各行各業的知識體系。高素養的編輯不僅需具備過硬的文字和語言編輯能力,通過編輯加工處理,不僅能保證出版物的品質,而且可通過編輯校稿后實現產品的再增值,使該出版物適應讀者和市場的需求。具備上述編輯加工能力仍然不夠,編輯還要對所編輯文稿涉及的專業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即使在不太懂的情況下也要培養起自身優秀的再學習品質,善于調研和接收新知識。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出版環境下,如果沒有出色的再學習能力,就會面臨被社會淘汰的風險。因此,一個優秀的編輯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編輯文稿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快速了解,具備出色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避免對出版文稿中專業知識的誤解、錯誤,滿足整個出版質量和要求,最終編校出一本品質優良的讀物。加強對編輯的繼續教育,精準掌握編輯自身存在的薄弱點,有的放矢地開展編輯培訓工作,鼓勵支持編輯參與各類業務研修班或講座,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顯著提高自身知識補充與更新,促進編輯工作現代化與規范化發展,通過有計劃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編輯思想、知識和業務水平,為出版物質量的提高提供助力[4]。
(五)提高編輯的人際溝通能力,與作者進行高效溝通
編輯是出版物的最后把關人,在圖書出版行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一本優秀的出版物都凝聚著編輯的辛勤和汗水。同時,編輯的日常不只是文字的編輯等工作,還需要對內對外進行協調,需要具備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與多個部門的人員及時做好溝通交流,提高出版物質量。內部應與排版、校對、出版等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構建完善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外部應與作者進行溝通,動態化掌握作者實際需求,有計劃開展相應的溝通,確保滿足作者自身實際需求。優秀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是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出來的。
高素養的編輯不僅要在自身專業素養的幫助下快速高效地找出文稿中意思表達不清或者容易引起爭議的內容,還應在找到上述內容后與作者進行多輪次的充分溝通,然而溝通輪次過多就會拖延文稿的成書時間,不利于出版物的快速成稿出版。因此編輯需要懂得與人溝通的藝術,由于作者溝通能力參差不齊,編輯最為關鍵的便是高效與作者達成思想統一,不僅促使作者正確解釋具有爭議內容的表達方法,而且應高效化以證據為核心變更其原有見解,將表達缺乏明晰或易引發爭議的內容進行變更,進而滿足出版基本要求。編輯人員需不斷強化自身交流溝通能力,為出版工作提供較佳的服務,顯著提高整個出版物質量[5]。
(六)強化產業意識,實現內容生產至內容運營管理轉變
編輯應與時俱進,強化自身產業意識,實現從出版內容生產至運營管理理念的變更,應充分結合實際狀況,不斷更新產業意識。為實現該目標,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調動編輯創新意識。編輯可收集當下社會熱點、科技發展成果、網絡人氣作品等關鍵信息數據,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充分做好精準性規劃。編輯內容匯聚當下熱門話題、公眾實際需求,為吸引更多受眾,始終以受眾興趣點為著力點開展策劃編輯,深層次挖掘實際內容,動態化開發相應的熱點話題,并在實際工作中創新策劃思路,凸顯整個產品多元化;其次,建立版權意識。數字化背景下,微信、微博作品均擁有相應的版權,編輯應具備較強的版權意識,積極完善授權手續,選取版權圖片應嚴格執行相關規程,避免最終編排內容涉及侵權問題;最后,培養效率意識。出版社可積極推廣運營管理模式,要求整體策劃能力較強的編輯提高實際策劃效率,擅長文字的編輯處理文字,確保在內容質量達標的基礎上,調動編輯自身實際創造力。
四、結語
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出版行業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編輯自身素養對出版物質量具有直接性關系,傳統編輯無法滿足新時期出版物編輯出版需求。為從本質層面提升編輯素養,應掌握出版質量基本要求,需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持續性提高編輯自身專業素養,確保出版物質量顯著提升,促進新時期編輯工作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紅紅,劉鋒.新時期復合型圖書編輯人才培養的可行路徑探析[J].傳媒論壇,2021,4(18):111-112+116.
[2] 方明.出版融合背景下圖書出版的質量把控問題研究[J].傳媒論壇,2020,3(13):80-81.
[3] 祝梅.數字媒體環境中電子音像編輯必備素質及其專業發展方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5):196-197.
[4] 趙平.探討全國報刊編校技能大賽對報刊編輯素質提升的意義[J].新聞愛好者,2020(9):86-88.
[5] 楊波.新媒體時代編輯素質對媒體傳播的影響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4(2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