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迪
摘要:大數據時代擁有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而且這些數據信息被各行各業所利用,為的是能得到更大的發展。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傳統媒體。因此,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大數據背景下要想得到融合發展,就必須緊密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情況,采取有效對策,真正實現媒體融合創新。本文主要以區級融媒體的媒體融合為例,全面論述大數據時代媒體融合的創新及發展,為今后的相關研究可供參考的一些依據。
關鍵詞:媒體融合;大數據;創新;傳統媒體
盡管媒體融合是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然而,融合之路比較復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采取創新發展的方式,才能走出加快發展之路。在大數據時代下,媒體融合是媒介發展理念,實現與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這種融合主要體現在技術融合、產業融合、業務融合、管理融合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在深入探討媒體融合問題,同時也認識到媒體融合不只是線上線下的融合,重點還在于內容方面,需要將內容融合起來,并在這一基礎上加強創新。隨著媒介技術的提高,“內容為王”這一理念在區級融媒體中尤為明顯,利用內容對媒體融合的長效發展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媒體融合的概念
20世紀末,“媒體融合”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站在技術的角度,認為將逐漸侵蝕大眾傳播(廣播、報紙、電視等)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不同媒介由單一向多樣化傳播途徑開始轉變,該現象就是媒介融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為媒體融合的概念做出統一定論。當前得到多數專家認同的是“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一概念。
二、區級融媒體的發展經過
(一)高瞻遠矚的政策導向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媒體融合發展,《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于2014年正式發布,該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傳統的紙媒、廣播、電視宣傳媒體正式開始融合,新型媒體將對它們進行一一“改造”,由此打造出新時期輿論陣地以及媒體宣傳平臺[1]。事實上,這一重大舉措也意味著新聞、宣傳、輿論工作的地位得到了再一次提升,未來的宣傳工作將以融媒體平臺作為主要陣地,以便積極推進宣傳工作。
(二)軟硬件設施得到不斷完善
融媒體建設中要做好傳統媒體融合與改造工作,接收和吸納工作人員以及陳舊設備。要利用好傳統媒體的工作人員和設備,這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這些工作人員能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應用到媒體宣傳中,只是新型媒體傳播平臺技術的更新速度較快,再加上工作人員缺少較強的學習能力,這些因素制約著區級融媒體的發展。而此類問題已經被諸多區級融媒體中心解決,也突破了發展瓶頸,并且完全加入到先進媒體平臺隊伍當中[2]。
(三)科學的配套體系規劃
近年來,宣傳工作配套體系規劃已經被區級融媒體中心當作重點事項,其中還體現出科學性,各地都發揮出了自身優勢,還根據地域特點建設出科學體系非常完整的融媒體中心。
三、區級融媒體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建設初期基本條件參差不齊
建設項目要依賴政策支持,建設資金必須充足,除此之外,也要有一個比較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針對融媒體建設發展項目,國家已經給予了政策支持,但是區級相關部門所獲得的本地政策支持卻十分有限。目前,區級單位媒體平臺中有近六成都有著多樣化特征呈現出來,盡管大部分媒體對基礎信息推送選用的都是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但是也為新融媒體平臺的后續建設提供了保障,這部分嘗試對于區級融媒體平臺發展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經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體制機制不夠靈活,改革動力明顯不足
作為事業單位,財政也為區級傳統媒體提供了保障,但是并沒有完全覆蓋運行成本,傳統區級媒體還缺少較強的戰略性,同時其自身造血功能也明顯欠缺,分配機制以及用人機制管理機制等又存在明顯的滯后性,所以導致其活力不足[3]。
(三)缺乏人才隊伍的技術支撐
傳統媒體對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還沒有達到較高程度,對比互聯網新媒體可以發現,電臺、電視臺網絡運營維護還遠遠不夠,經驗不足,無法支撐新型融媒體技術。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傳統媒體往往更需要擁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沒有吸納到更多新鮮血液,所以在轉型期間就有明顯問題產生,如年齡結構偏老化,人員基本都是30-50歲之間,人才留不住,接受和學習新型媒體傳播技術的能力不夠,達不到互聯網多媒體發展需求,不利于區級融媒體發展。
(四)缺少建設資金
當前區級融媒體正處于發展階段,但是建設資金仍舊是有限的。據了解,區級融媒體的運營經費主要是來自于政府撥款和單位撥款,而各區在融媒體建設方面投入資金明顯不足。因成立新型融媒體中心需要加強多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所涉及的費用較高,如平臺運營和維護費、服務器租賃費、設備更換及維護費用等,而傳統媒體面臨龐大的開支有很大的壓力,在完成轉型后還要著重解決拓寬盈利渠道的問題,以保證新型融媒體的正常運轉。
(五)區級融媒體建設經驗不足
建設區級融媒體中心本身就屬于新生事物,當前采取的主要做法是“試點先行,全面鋪開”。然而,各個區級媒體機構因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政治經濟文化水平、各種社會因素等,在融媒體建設上就必然會有差異性存在,有的發展較快,而有些發展緩慢,所以怎樣結合區級媒體機構的實際情況,將當地的各種媒體資源有效整合到一起,就成為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大數據時代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創新
(一)區級融媒體中心的平臺思維
區級融媒體中心將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以及社區信息樞紐當作功能定位核心。區級融媒體中心承擔區域內政府的服務平臺,和政府的現代治理進行直接對接,所以不能將其認定為簡單的媒體?!爸髁鬏浾撽嚨亍惫δ苁侵竻^級融媒體中心要成為區域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關鍵力量,堅持做大區域主流輿論陣地,有開放的平臺思維?!熬C合服務平臺”主要是指區級融媒體中心要成為一個服務平臺,重點是為本地人民群眾提供能享受到多種本地化服務的平臺,但是不提供服務,只是提供線上平臺而已,這種平臺思維極其典型?!吧鐓^信息樞紐”是指區級融媒體中心要為本區域的群眾提供足夠的信息交互空間,從而有利于達成社會共識。對區域來說,信息來源和出口都比較多,而區級融媒體中心可以發揮其樞紐的本質,提供各種平臺支撐,在將信息匯聚到一起后,將它們疏導至相應的出口。大數據的平臺思維體現出開放性、共享性特征,有利于實現共贏。平臺模式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如何打造內部“平臺型組織”則是融媒體中心組織變革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區級融媒體中心的運營思維
用戶是運營面對的主要對象,運營的核心是用戶的獲取和維系。產品“被用起來”是運營的目的,因此,必須先要獲取用戶,也就是找人對這一產品進行利用,再想盡辦法維系用戶,讓用戶繼續用該產品。用戶的反饋建議運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分析用戶需求,可促使這些需求向服務用戶的功能工具開始轉化,將應有的服務提供給用戶[4]。
此外,從內容產品方面看,區級融媒體中心應該能確保對內容持續創新,將更多用戶吸引進來,與此同時,要不斷改進服務產品,提升服務質量。根據技術特征可知,區級融媒體運營平臺必須要有較高的需求解決能力,不僅要求技術能力高,技術體系還必須是完整的,但這些資源并不是所有區域都具備的。
要解決該問題應采取一些有針對性又切實可行的方案,如果省級主流媒體集團有條件,可以在其內部建立技術和運營平臺,向區級融媒體中心輸出,區級融媒體中心也就是平臺的運營中心。
(三)區級融媒體中心的線上線下思維
在大數據時代,為了打造區級融媒體,需要著重考慮線上線下的融合。一方面應該加強區級融媒體建設;另一方面還要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實現哪里有群眾,文明實踐活動就向哪個方向延伸。
此外,還要做好線下宣講環節。要深入到群眾中,對線上內容全面傳播,而線下服務窗口則是最近的服務點,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從線下到線上再到線下,這個循環的過程將用戶信息網羅起來,建立起大數據,加快信息流轉以及提高服務的效能,將人性化且快捷的服務體驗提供給更多人。
五、大數據時代區級媒體融合的發展方向
(一)立足宣傳工作的基本點,主抓核心要義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尤其是自媒體的大量涌現,從中能體現出明顯的利益驅動問題,打造出多元化媒體環境,有些自媒體為了博取更多的關注,在報道中扭曲事實。這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挑戰,因此,區級融媒體必須將正確的導向作用發揮出來,并且思想立場要站穩,將意識形態準確把握,以成為宣傳工作的戰斗堡壘為目的,加強引導輿論。
(二)重視優化資源,堅持多樣化的經營模式
在進行媒體融合時,優化媒體資源是其中的主要要求。優化資源能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相互彌補各自的問題。此外,吸收大量優秀資源能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結合。根據內容建設可知,傳統媒體仍占據很大優勢,而在技術層面上,新媒體略勝一籌。這兩種媒體經過融合,能提升媒體作用。與此同時,還應該對資源進行優化,豐富經營模式。一是重視短視頻發展。在媒體發展方面,短視頻具有客觀、易接受等優點,能全面反映民眾關心的問題和社會現象。因此,短視頻應該對大眾態度以及期望有所掌握,以建設成社會主流之一的視頻媒體為目標[5];二是應重視發展付費閱讀模式。深入挖掘商品的實質以及潛在的新聞價值,對付費閱讀模式積極推進,提高媒體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確保運營循環良好;三是加大力度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利用好網絡信息技術、傳播平臺、資源信息等,促進社會服務活動的開展,對社會發展的要求要完全達到,提高媒體在各方面產生的影響力。
(三)加強實踐創新,實現轉型發展
隨著媒體轉型的推進,更應該將實踐堅持到底,扎實工作。融媒體建設的重點在于內容管理系統平臺的不斷升級,也要對一線記者進行相應的包裝,進一步提升軟硬件水平,傳統媒體也由原來單純的報紙、廣播、電視逐漸轉變為全媒體形態的媒體矩陣,這是一個必然趨勢,最終一個全新的媒體集團開始形成,匯聚起傳統平臺和新媒體平臺這兩大平臺[6]。在這一趨勢下,融媒體中心平臺得到推行,也能完全發揮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通過對“三微一端”新媒體傳播渠道的有效利用,能豐富新媒體產品的類型,接踵而來的是新媒體產品,這些是受眾更愿意接受的,為觀眾呈現出媒體所在城市的人文特征、自然景觀。
(四)人才優勢得到發揮,形成人才矩陣
整合人才是對當前區級媒體融合提出的基本要求,這對整合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形勢,一些傳統媒體不得不轉型,從而成為新媒體,但是在轉型當中基本是以原有的采編播人員為主要力量,重點培養他們,更好地融入到新媒體平臺的運營當中去[7]。
在此期間,應該以成熟和成型的新媒體平臺為基礎,不斷提高采編人員自身的新媒體綜合素養以及操作技能,記者也要加強學習,能夠掌握先進技術,逐漸向全能型記者發展,在工作中體現出更大的價值。對于平臺建設來說,融媒體中心必須吸納更多富有新媒體思想的人員,打破傳統的用人原則,讓擁有新媒體從業經驗的人員向平臺的“操盤手”轉變,應用于新融媒體平臺的軟件需要創新,確保傳統媒體平臺受益,在自身產品實現迭代升級的同時,也能將更好的技術服務提供給傳統平臺的受眾。
六、結語
在區級融媒體的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既要全面汲取各個地區的成功經驗,也要將現代化的融媒體技術充分利用起來,找到準確的定位,將新媒體傳播優勢與傳統媒體全面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創新宣傳工作模式。
參考文獻:
[1] 侯曉文.對話理論視域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J].新聞戰線,2019(24):55-57.
[2] 王麗麗.淺議縣級融媒體發展方向[J].視界觀,2021(6):88-89.
[3] 泥前進.媒介融合下的縣級融媒體內容創新[J].科技傳播,2020(14):108-109.
[4] 王丹婕.大數據背景下媒體融合創新與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8(5):50-51.
[5] 李光鵬.大數據時代媒體融合的創新與發展[J].傳播力研究,2019,3(32):105.
[6] 姜亞玲.大數據時代媒體融合發展路徑探索[J].中國報業,2022(2):24-25.
[7] 周子鈺.探析新形勢下媒體融合的發展創新[J].傳媒論壇,202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