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當前,媒體融合已經愈發深入,隨之變化的是日益創新的媒體傳播形態,這也為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電視產業也開始不斷探求更加適宜自身轉型發展的路徑。盡管媒體融合時代為電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但同樣為其創造了機遇。本文對媒體融合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概述,分析了這一時代背景下電視產業轉型發展面臨的機遇,從多個角度探究了電視產業轉型發展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產業;轉型發展
近年來,依托于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越來越多的媒體形式涌現到人們的視野中,并且逐漸呈現出媒體融合的趨勢,我們已經進入到融媒體時代。在這一時代,電視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借助其本身的強大能力以及可行的創新策略,電視產業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同樣可以實現。這一領域的工作者應當緊緊把控時代發展規律,做出行之有效的創新,積極擁抱技術革命,進行高質量的自我革新。
一、媒體融合概述
美國學者浦爾第一個提出了“媒體融合”這一詞匯,從本質上來看,媒體融合的含義是多種形式存在差異化特征的媒介呈現出一種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情況[1]。具體而言,媒體融合能夠被細分為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兩種。
狹義概念。媒體融合的含義即是將一些不同的媒介形式進行融合,從而促使這些媒介產生質變,或者是生成一個更加新穎的媒介形式。舉例來說,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接觸到的電子報和新聞客戶端,都可以被視作是媒體融合的產物,可以將其納入到狹義層面媒體融合的范圍中。
廣義概念。相較于狹義層面的媒體融合,廣義層面上的媒體融合牽扯的范圍要更加廣闊,涉及全部的媒介以及與媒介相關的所有要素。換言之,廣義層面上的媒體融合一方面涵蓋有具體媒介形態的融合;另一方面還包含媒介功能、媒介傳播路徑以及媒介組織結構等若干個不同方面的融合。從根本上講,媒體融合的本質可以看作是多元化技術背景下信息傳播路徑的全新運作方式。用通俗的方法來表達,廣義上的媒體融合指的是以電視、報紙和廣播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借助現代化的網絡平臺和智能終端對自身的傳播方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進而將更加豐富多樣的信息產品有效地傳播給受眾。由此可見,媒體融合是當前信息化時代和網絡化時代下媒體行業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歸根結底,媒體融合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以互聯網技術作為基礎,在傳播內容和經營模式等多個方面的完美融合。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產業轉型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電視產業依舊能夠代表權威性和公信力
現階段,在多元化媒體形式的支撐下,我們已經身處于信息超載的全新背景之中,信息內容傳播速度的量變致使媒體價值產生了質變。與此同時,也誘發了一些問題的產生,最為典型的就是很多受眾難以對接觸到的海量信息內容進行有效的甄別,加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一些個體很可能會散播一些不實的信息,導致信息可信度急劇下降,社會中缺少高價值的信息內容。
如今,人們在感受著互聯網時代信息交互所帶來的便捷條件的同時,也需要被迫接受一些可信度低、質量低和同質化嚴重的信息內容,由此受到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更傾向于接觸來源可靠且經過精挑細選的信息內容,由此及彼,對于可以貢獻類似信息內容的優質媒體,民眾往往也抱有更高的信任度。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媒體以其本身所具備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在融媒體時代被廣大受眾再一次肯定,這為電視產業在融媒體時代的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舉例來說,2019年末至2020年初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近幾年全世界范圍內關注的一項重大事件,與之相關的信息內容自然被人們廣泛關注。在疫情爆發初期,作為主流媒體,我國中央電視媒體以及各級地方媒體在短時間內出擊,積極主動地占領了輿論制高點。相較于自媒體和新興互聯網媒體而言,電視媒體本身在報道新聞內容方面的高度、廣度和深度都是難以匹敵的。例如,中央電視臺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就安排采訪人員踏入疫情一線地區,對疫情、權威專家進行采訪,這些節目以及新聞信息都是自媒體難以做到的。
不僅如此,“央視頻”APP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推出的新媒體代表應用程序,2019年11月正式上線,新冠疫情之初推出的《與疫情賽跑!見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崛起》,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直播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實際建設現場,吸引一大批網友爭做“云監工”,使觀眾可以在網絡平臺上了解與疫情相關的最新動態。
由此可見,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公信力和權威性較高的媒體形式,在融媒體時代下依舊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電視已死”并非真命題,這也是電視產業得以在融媒體時代達成轉型發展目標的核心基礎[2]。
(二)電視產業依舊具備強大的視頻制作力量
伴隨著媒體融合逐漸進入到“深水區”,隨之產生變化的是受眾接收信息方式、發聲方式以及信息傳播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內容。不過,無論這些內容怎么轉變,傳播規律始終不會變,即“內容為王”一直是最重要的媒體發展方向。近年來,視頻這種內容呈現形式以其本身所具備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特征獲得了廣大群眾的歡迎,以快手、抖音等應用程序為代表的短視頻軟件也正逐漸滲透到受眾的生活中,是人們智能移動終端中必不可少的應用程序。盡管各種視頻公司和自媒體均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制作出視頻產品,并廣受大眾歡迎。
但歸根結底,傳統電視媒體依舊是生產具備高品質、厚度和深度視頻產品的核心主體。原因在于,電視產業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之后,擁有其他媒體形式所不具備的豐厚的視頻積累基礎,隨著媒體融合改革和發展,“新聞+政務商務服務”已取代“內容+廣告”的經典二元生產模式,成為媒體融合的基本邏輯。以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云”為例,依托“新聞+政務+服務”定位,打造一個多媒介資源+全生產要素的綜合平臺。疫情期間承辦了湖北省防控新聞發布會170余場。與湖北省政務服務平臺“鄂匯辦”互通互聯,將652項政務民生服務接入全省121個云上系列移動政務客戶端。[3]即使是在融媒體時代,對于視頻的制作而言,電視產業依舊掌握著極大的優勢,這是電視產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依舊可以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另一項重要基礎。
(三)電視產業依舊擁有最廣大的使用者規模
現階段,越來越多形式新穎且功能豐富的移動智能終端產品不斷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這種情況不可避免地會使電視大屏開機率呈現出一定的下降趨勢,但從使用者規模的角度來看,電視依舊掌握有最大的用戶規模,電視產業在融媒體時代的轉型發展仍然存在強大的受眾基礎[4]。據權威調查機構的數據資料顯示,從整體角度來看,電視日均用戶規模體量依舊巨大,可以穩定在億戶的受眾級別,并且每一戶使用電視的時間可以持續超過6個小時。放眼于國際,歐美國家的電視產業受眾也存在著較大的體量,雖然收視情況也表現出下降的趨勢,但是就近兩年的數據來看,6000萬的英國人中依舊有近3000萬人保持有高頻率看電視的習慣,并且有超過七成的英國民眾在獲取信息時將電視媒體作為唯一渠道或者是首選媒介。這也就意味著,盡管我們已經進入到融媒體時代,但是電視產業仍然存在強大的受眾基礎,這可以作為其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轉型發展的支撐力量。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產業轉型發展的具體路徑
(一)強化應用短視頻的能力,重塑媒體傳播價值
現階段,伴隨著媒體融合趨勢的日益明顯,是否要做短視頻已經不再是電視產業向前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電視產業應當怎樣提升短視頻制作的質量,怎樣盤活并重構其本身所具備的海量視頻基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促進電視產業在融媒體時代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可以將以下幾點內容作為著力點:
第一,對短視頻的“短”持辯證態度。短視頻的“短”一方面是對信息內容和視頻時長的充分縮減;另一方面也是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內容,對其進行重塑和再傳播,從而真正革新信息內容的傳播方式。
第二,針對信息內容的體量,短視頻需要對其進行無限的放大,借助對制作方式的進一步創新、更加具有時代感的信息呈現方式以及更加新穎的包裝模式來實現信息的傳播,對以往大屏高要求的應用環境進行有效的突破,用短視頻這種短小精悍的形式將更加豐富的信息內容傳播給受眾,從而幫助受眾可以在碎片時間內了解到更加高質量和高價值的信息,這也可以與當前融媒體時代特征進一步貼合。
第三,關于短視頻對傳播價值進行重塑這一目的的實現,作為主流媒體,電視產業應當順應融媒體時代發展情勢,在其中順勢而為、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探索更加新穎的傳播方式,借助傳播觀念和傳播技術的創新生成更加多樣化的信息表達方式,從而在融媒體時代實現主流輿論話語權的牢固掌握,最終實現電視產業轉型發展的高質量。
(二)秉持移動優先策略,營建高質量移動傳播平臺
在移動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已經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借助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來傳播信息和接收信息是人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現象,信息直達受眾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路徑也變得更加豐富。可以想見,在未來的發展中,在AI技術和5G移動技術不斷推廣的環境下,移動傳播的發展將會達到一個更好的速度。基于此,電視產業為了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就要牢牢把握這一發展趨勢,建立起一個高質量且具備強大功能的移動傳播平臺,并積極與視頻平臺公司展開深度的合作,搭建起覆蓋范圍廣闊、路徑多元化、載體豐富的移動傳播矩陣[5]。現階段,國內已經有近40家省級以上廣播電視機構正在積極健全自身在移動平臺上生產內容的功能以及社交功能。就實際經驗可以得知,電視產業在轉型的過程中,短視頻平臺是其建設賬號數量最多且增長最快的一個載體,新聞內容和娛樂信息是吸引受眾更多的兩大主要板塊。以快手平臺上《新聞聯播》的官方賬號為例,截至2022年3月25日,其粉絲數量已經達到了4278.1萬,其所發布的短視頻內容獲得的點贊數量也已經達到了5.6億,在媒體機構粉絲數量排行中名列前茅。由此可見,一個具備強大媒體品牌優勢、信息資源優勢以及專業采編優勢的電視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同樣可以得到高質量的發展,只要電視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將自身的多重優勢轉變為突出用戶移動體驗的形式,其生產的優質視頻作品必然會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從而在融媒體時代下實現主流內容傳播的海量化、多向化、立體化,幫助電視產業實現主流輿論的壯大與鞏固,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實現多方共贏。
(三)迎接技術革命,積極主動地展開自我革新
電視產業在幾十年的發展中,與各級政府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就意味著作為主流媒體產業的電視產業是我黨展開新聞輿論工作的主要陣地,電視產業的轉型發展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肩負著凝聚人心和治國理政的重大責任。在當前媒體融合轟轟烈烈的發展態勢下,電視產業的發展不僅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同時也獲得了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機遇,基于這樣的背景,電視產業為了可以在時代浪潮中依舊堅守,不被淘汰,就需要始終秉持著改革的信念,要始終堅信自我的強大需要借助變革的力量,從而在現如今信息高速傳播的環境下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電視產業也應當始終保持著對自身進行深度改革的大無畏精神和對時代發展情勢的清晰認知,確保在改革的過程中可以樹立起堅定且科學的改革理念。如此,電視產業在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進程中才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占領輿論陣地,真正與其他的新興媒體形式進行深度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空間,使之成為我黨凝聚共識、治國理政的全新陣地。電視產業在向前邁進期間,要一直秉持著革新觀念,并對時代發展做到明確的認知,看清媒體創新的主要動力即是技術創新[6]。因此,電視產業要積極提升自身對新興技術的前瞻能力和敏感性,在謀劃和布局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時要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與掌握現代化技術的科技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在自身的轉型與發展中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加大技術在媒介傳播形式創新中應用的幅度和比重,借助技術的力量促進自身的革新與升級,推動電視產業走在時代發展前列,使其成為信息傳播領域的領頭羊和排頭雁。
四、結語
盡管融媒體時代誕生了多元化的媒體形式,對電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沖擊,但是,傳統電視產業依然飽含爆發力,在這樣的環境下依舊可以實現自身轉型升級的高質量。融媒體時代,我們應當意識到,傳統電視產業與新興媒體產業二者之間的關系既非“水火不容”,也不是替代關系,而是應當相互補充、共同促進,這不僅可以促進傳統電視產業和新興媒體產業的發展,還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媒體融合。
參考文獻:
[1] 吳晶茹.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產業轉型發展探析[J].教育傳媒研究,2021(5):60-62.
[2] 陳韻如.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研究[J].科技傳播,2020,12(4):148-149.
[3] 孫海悅.媒體融合由增量擴張變為內涵拓展[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10-22(003).
[4] 劉藝.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傳媒業發展途徑[J].西部廣播電視,2019(8):51-52.
[5] 侯雨希.媒介融合下新型電視節目制播的發展趨勢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1):173-174.
[6] 尹菊梅.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轉型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