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個浸潤溫柔的文人,同時也是一個心含熾熱的行者。只要是自己認定的方向,無論前路為何,都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踏入外交領域是這樣,投身國際兒童文學也是這樣。
透過成百上千顆依然高懸于穹頂之上的星辰,他在仰望星空中跨越山河;面對濤疊浪涌中蜿蜒盤旋于群山之中的激流,他在山川曠野中歷盡波折,始終堅信生命如歌、人生無河。
回看這一路,他也曾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掙扎、徘徊,但最終理想戰勝了一切內外因素,成就了現在的他。
“十里寒潭凈碧流,歌聲風送月明舟。”他是張明舟,是一個立志終身追求童心的人。
且陶陶、樂盡天真
1968年,張明舟出生于黑龍江省依蘭縣平原公社一個名叫興旺的小村子,這里土地平整,沼澤星羅棋布,成群的野鴨、白鷺在沼澤地里起起落落。1975年,張明舟隨家人搬到了一個叫珠山的偏遠山村,這里有郁郁蔥蔥的山林,虬結的樹木伸展著枝丫,重重疊疊的樹影中偶爾會篩落幾點日光,野兔、狐貍、狼、刺猬、老鷹、狍子穿梭其間,構造了童話般的自然環境。但再美的環境也掩蓋不了生活的貧困與閉塞。
“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連教材都得等到學期快結束了才能拿到,我接觸的第一本書是《毛主席語錄》。”文化生活的貧乏,使張明舟無法了解世界完整的樣貌,只得將視野局限于眼前的村莊,每天東游西逛,一會兒上山采野果,一會兒下河趕鴨子,雨后天晴時還會扛回家一根長滿肥厚木耳的枯木,用作食材。
坐在由廢棄的軍馬場馬圈改造成的教室里,懵懂的張明舟心里裝的更多的是窗外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以及有著許多花花綠綠的新鮮事物,混合著醋、醬油、糖果、酒香氣的供銷社。
而改變這一切的契機就源于張明舟在供銷社的一次“奇遇”。
為了賺錢買到喜愛的糖果,9歲的張明舟放學后會去收集生產隊廢棄的麻繩頭、別人不要的舊膠鞋、脫落的馬掌釘以及民兵打靶后丟棄的子彈殼作為廢品,賣給農副產品收購部。
一天,拿到錢的張明舟剛剛路過一個柜臺,便被透明玻璃下的一本書深深吸引了,書名是《小種子旅行記》,其上印著一個飛在天上的小胖娃娃。
迫不及待想了解書中內容的張明舟被店員告知只有購買才能翻閱。面對糖和書籍的雙重誘惑,他顯得猶豫不決,最終精神戰勝了物質,他帶回了這本圖文并茂的童話故事書,并在回望這件事時,無比感激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通過反復翻看,結合圖畫的輔助,識字不多的張明舟慢慢讀懂了書中的故事。《小種子旅行記》,講述的是春天來了,柳絮飛揚,柳樹的種子飛過高山、飛過大河,抵住河蚌的誘惑,經歷各種磨難與考驗,到達地角天邊的故事。
“后來我做了童書工作后,才意識到當時為什么那么喜歡這本書,因為其內容既跟我的現實生活有關系——我家大門外就有兩棵大柳樹,同時又充滿了想象力。”
這時的張明舟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叫地角天邊。為了了解更多村莊以外的事情,他開始尋找各式各樣帶字的東西,舊報紙上刊載的文章現在仍歷歷在目。在那個書籍匱乏的年代,父親訂閱的《中學生英語》和《中小學外語教學》,哥哥送的《成語詞典》與《唐詩三百首》,還有張明舟經常聽的英語廣播講座,都成為他寶貴的知識財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隨著閱讀的加深,學習變成比較簡單的事。”就這樣,從小學到初中,張明舟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時還取得了全縣第一的好成績。但進入高中之后,面對不同于農村的教育環境,面對與周圍同齡人的差距,他擺脫不了內心的不自信,只能加倍學習彌補差距。
高考時,他的實際成績超過了北京大學錄取分數線,內心的不自信讓他以為自己考砸了,出于謹慎考慮選擇了上海外國語學院外事管理專業。之所以如此選擇,則是為了完成另一夢想——成為一名外交官。“讀書時,我學習了張騫通西域、蘇武牧羊、班超投筆從戎、蘇秦掛六國相印的故事,對古代持節的人特別敬仰,對跨民族、跨文化、跨國界的事特別感興趣,那時我就在想,要是能當外交官該多好啊!”
到了大學,張明舟發現自己的口語聽力很差,為了追趕大家,他利用一個寒假的時間學習英語,每天從早晨6點到晚上12點,除了吃飯和如廁,全部用于英語學習,他反復練習“聽說讀寫”,等到再一次開學時,他已經能夠超越大多數同學。大學4年開闊了他的視野,讓其接觸到國際、文化差異,帶給他很多的滋養和幫助。
1991年,張明舟憑借優異成績和表現被外交部選中,成功進入亞洲司柬埔寨組工作,成為其中唯一一個專業英文干部。柬埔寨當時是世界六個熱點地區之一,頻繁的國際磋商,讓其獲得了難能可貴的外交經驗。可很快,因家庭原因,他不得不忍痛離開外交部。
“三天三夜失眠,太難抉擇了!一邊是我的理想,一邊是我的母親;一邊是忠,一邊是孝,我怎么辦?到最后,我決定還是先盡孝吧,我不想后悔。”但即使離開了外交部,張明舟也一直關注著我國的外交大事。
從外交部辭職后,張明舟先是去了中青旅海外部工作,又成立了一家開展國際交流業務的公司,其間了解到不同類型的人不同的出國目的,發現自己對文化交流這部分最感興趣。
泰戈爾曾經說:“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2002年,人生的岔路口出現了新的選擇。當時,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要赴瑞士巴塞爾參加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以下簡稱IBBY)成立50周年慶典暨第28屆世界大會,需要一位領隊兼翻譯。陰差陽錯,這事落到了張明舟的身上。這次經歷,帶給張明舟巨大的震撼。
大會上聚集了好幾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大家膚色不一樣、眼睛顏色不一樣、穿著打扮不一樣,但眼睛里流露出同樣的光芒。“做童書的那些人都很純凈、很熱情、很智慧。”“我自己小時候對童書是有情結的,我很感激課外閱讀,感覺沒有它,我可能還在山里,沒有機會出來見一見這個世界。而IBBY的這些人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孩子們接觸到好作品、接觸到好的事物,通過圖書促進國際理解、維護世界和平。”“我就是有一種感覺,我找到了一個精神家園。”這時的張明舟十分想要加入他們。
他聚精會神地聆聽每一位嘉賓的大會發言,其中印象至深的,是當時日本皇后美智子的演講,名為《架橋》。“‘When I was a little girl…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二戰進入尾聲,盟軍轟炸東京,她跟媽媽逃難到鄉下,手里帶了幾本來自敵國的書,‘books from enemy countries。”從這些文章中,她讀懂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特別驚訝地發現所謂的敵人是跟她們一樣的人,也有愛、親情、友情、苦惱、悲傷、勇氣……為此,這件事在幼小的美智子心里扎了根,讓她對異國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時至今日,張明舟依然十分清楚地記得美智子當年那次演講的許多細節。她提到一個解讀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精神密碼:“你要了解其他國家民族文化,就要去看它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這是一個捷徑。”這些話讓張明舟很受觸動,“你知道我是東北人,本來對日本人有很深的仇恨,但美智子的發言,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對日本人的印象。”
不僅是張明舟,所有參會的中國代表都深受感動,時任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主席的海飛先生現場邀請美智子參加4年后在我國召開的第29屆世界大會。大會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位中國臺灣的代表要求臺灣以國家身份加入IBBY,在征得中國代表團團長海飛先生同意后,張明舟用很專業的回應,化解了危機,阻止了在這個國際組織里搞“臺獨”的企圖。
海飛先生敏銳地發現張明舟出色的外交能力、出眾的外語水平,尤其是他對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的理念高度認同和對兒童閱讀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在他的邀請下,張明舟進入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擔任副秘書長,負責國際聯絡。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工作沒有一分錢報酬,張明舟和他的同事們都是志愿者。
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黑格爾曾經說:“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2008年,張明舟入選IBBY最高權力機構國際執行委員會出任執委。任職期間,他發現提及國際兒童文學很少有人討論中國兒童文學,更多談論的是其他國家。“這樣的世界兒童文學版圖是不完整的,為此,我覺得我的責任更多在于促使中國文化走出去。”回國后,張明舟參加了非常多的兒童文學方面的出版和閱讀推廣工作。
2011年,安徽少兒出版社想要出版一套國際安徒生獎的系列圖書,通過這個項目搭建中外兒童文化交流的橋梁,由張明舟擔任顧問。在張明舟的努力下,用了兩年的時間,出版社拿到了IBBY批準。“通過這些圖書,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國際安徒生獎,分析對中國兒童文學的啟示,推進中國原創兒童文學向著世界最高標準進發。”
曹丕說過:“蓋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文學作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兒童文學作為主要面向兒童群體的文學種類,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兒童文學本身也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經典作品,無論是我國古代的《農夫與蛇》《揠苗助長》《鄭人買履》等短篇寓言,還是西方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湯姆索亞歷險記》,或是現代的《稻草人》《草房子》,這些文學作品都成為經久不衰的文學經典。
2012年,張明舟促成了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與巴西著名插畫家羅杰·米羅的合作,完成了圖畫書《羽毛》,并推動巴西和中國的兩位共同創作者先后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
“‘一根羽毛托起兩座高峰,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們創造了世界童書界的一個傳奇和童話,也為中國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特殊貢獻。中國逐漸從單純的童書大市場,同時逐漸成為一個原創的高地,很多優秀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逐漸被海外讀者了解。
2018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第36屆世界大會在希臘首都雅典的大雅典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張明舟全票當選IBBY主席,成為該組織最高領導崗位上的首位中國人。2018年11月8日,張明舟獲得2018年“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2020年,張明舟再次當選IBBY主席,成為在這個崗位上連任的首位中國人。在張明舟的直接影響和推動下,IBBY先后增設了斯里蘭卡國家分會與柬埔寨國家分會。
在此之前,張明舟曾作為評委會主席評選“IBBY朝日閱讀促進獎”,其中柬埔寨一個專做高棉語原創兒童讀物的候選單位吸引了他的注意,“在經歷戰亂傷殘之后,還有人能夠開展高棉語的兒童讀物的原創,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支持這種各自的國家民族的文化差異,應該知道每個國家都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一定是原創作品帶來的。”
從2008年首次擔任IBBY國際執委至今,張明舟參與了IBBY包括選定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委員在內的所有重大事項的決策。“國際安徒生獎是一個非常公正的獎項,由11個不同國家的專家評選,他們要花大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大量閱讀參選作品,完全獨立開展評選工作,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干涉,即使我是IBBY主席,也不能過問這個獎項。”
不僅如此,張明舟還策劃推動國際兒童讀物聯盟與國際出版商協會兩大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系,把每年的4月打造成國際讀書月,并共同開展SDG讀書俱樂部書單評選工作,圍繞2030年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評選出好書書單,用聯合國6個工作語言在全世界廣泛的傳播;策劃推動國際兒童讀物聯盟與深圳愛閱公益基金會設立“IBBY-iRead愛閱人物獎”這一全球閱讀推廣人獎項,廣受世界同行贊譽。“它作為一個由中國機構贊助國際組織設立的國際獎項是很罕見的,表達了中國的善意與善行。”
回望在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工作的這些年,張明舟坦言:“其實一開始,沒有想到會走這么遠,最初我很少發表意見,因為要學習,多聽、多看、多了解,不斷積累在兒童文學、少兒出版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后來發現,也許因為我不是做少兒出版和兒童文學專業出身的,視野可能更開闊,他們更需要聽我的看法。”盡管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背景、政治背景,但是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的成員們卻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通過高品質童書促進國際理解,維護世界和平。他們堅持為孩子們創作、編輯、出版、推廣真正好的讀物。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張明舟倡議發起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創立生命樹童書網。談到創建網站的初衷,張明舟提到疫情期間給他很大觸動的兩段視頻:一個小男孩邊哭邊往外跑,哭喊,“我不要老悶在家里,我要出去玩,我要和病毒玩兒!”還有個小姑娘,看到媽媽要出門,緊緊抱著不撒手,“媽媽你不要出去!你要是出去染上病毒,我們就都完蛋了!”這些視頻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小孩在哭的時候,大人可能只當個玩笑,但實際上他是真的非常難過,這種情況下應該讓孩子們通過他們能夠聽懂的語言和形式盡早了解疫情,不至于過分恐懼,也不至于隨便往外亂跑。”
此時,我國的一些出版社已開始創作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繪本,并在這特殊時期,將電子版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張明舟由此萌發了一個想法:征集并選擇抗疫題材的繪本,翻譯成各種語言,放在網上,陪伴各國兒童度過這段艱難的戰“疫”歲月,也用實際行動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善意和智慧。
“給誰打電話都特幫忙,都特事特辦。”張明舟很感慨,短短一個月,就收到了五十余家出版社和作者繪者捐贈版權,十幾個語種近400名譯者報名,一起為全球抗疫童書作品進行免費的公益翻譯和上線推廣。
“本來我是想把它征集來放在一個大網站上,后來發現沒有一個網站有這么多種語種,我就自己做了一個網站。”而“生命樹童書網”這個名字,則來自斯里蘭卡國家分會主席提供的一個小圖案:這是斯里蘭卡傳統的108個吉祥圖案之一,取名“生命樹”,寓意著奇跡、希望、繁榮。最終直接參與“生命樹”項目的志愿者有500人,成立了包括法律事務、編版設計在內的很多小組。其中就有2014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巴西插畫家羅杰·米羅,這位世界著名的插畫家免費為生命樹童書網繪制了精美的海報。網站上線后,在世界各國引起了很大反響,有100多個國家的讀者瀏覽過,有5種譯本在78個國家的5萬座圖書館里作為2020年暑期重點推薦書。
“網站建完后,我知道疫情早晚要過去,這個東西擱置了挺可惜的,便注冊了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作為一個公益組織,張明舟會繼續做優秀童書的推廣,打造中國童書走向世界的一個高端專業平臺,與世界各國的同行廣泛深入交流。2021年,張明舟和他的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舉辦了主題為“我的冬奧夢”的中俄青少年寫作繪畫比賽,共甄選出100篇優秀作文,再邀請雙方小朋友為入圍優秀作文互配插畫,最后出版一本中俄雙語的書。今年則計劃圍繞中俄雙方傳統諺語成語做插畫。
40多年前,他從東北的山坳里走出來,《小種子旅行記》是他改變人生的開始;之后兜兜轉轉,進入世界兒童閱讀領域的權威組織,成就一株“生命樹”。回望來時路,張明舟感慨萬千:“愛心沒有國界,公益是人類的共同語言。閱讀和公益,讓我更好地理解世界。愿我們每個人可以堅守初心,永葆童心。”
2022年9月,張明舟將卸任IBBY主席一職,即將卸去光環的他仍作為一名熱情而堅定的童心布道者和行者,在永不停息地探尋前方未知的路。
鄭苗苗
《新聞文化建設》 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