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改變脫離語境的知識學習,將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融入主題、情境、語篇和語用之中,引導學生實現對語言的深度學習。2020年10月,江蘇省無錫市小學英語青年教師優質課展評活動在宜興實驗小學舉行,活動主題是研討復習課型。來自不同學校的兩位教師(以下簡稱教師A和教師B)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為例,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展示。兩位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活動,使復習課變得生動有趣,推動學生主動參與,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單元圍繞四季話題展開,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描述各個季節的天氣、感受和人們常見的活動。兩位教師注重創新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基于學生已有情感體驗的、多層次的情境,并貫穿教學全過程。
教師A設計學習、創作、吟誦四季小詩的教學情境,以單元核心詞匯和句型為依托,結合詩歌意境,為學生創設語言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敘述表達,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吟誦Story time板塊關于四季氣候和活動的小詩,接著引導學生融入顏色和其他元素,創編新的四季小詩,感受四季的繽紛和趣味:
I like spring. It is green.
Green for trees. Theyre tall and clean.
I like summer. It is blue.
Blue for the swimming pool. Its big and cool.
I like autumn. It is brown.
Brown for chestnuts. Theyre hard and round.
I like winter. It is white.
White for snowmen. Theyre cute and bright.
師生共同創編的小詩隨教學環節自然生成,內容豐富,朗朗上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氣氛。學生在優美的詩歌節奏中整體感知,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深入學習,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教師B則引入可愛的卡通形象雪寶Olaf,設計Olaf的奇幻之旅這一課堂教學情境。教師提出,Olaf的世界是白色的,它想看看無錫的四季,感受四季的豐富多彩。Olaf這一卡通形象充滿童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呈現大量四季美圖,引導學生和Olaf一起直觀感受每個季節不同的色彩、美食、活動與聲音,發現四季的魅力。
情境創設是激發學生行為投入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語言進行實踐的能力,強調學生在語境中認知、體驗和理解真實的語言。趣味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了融視、聽、說于一體的語言環境,有利于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促使他們在深度體驗中掌握所學知識。
二、營造生活情境,拓展語言知識
教師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發展思維能力,拓寬文化視野。兩位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創新學習方法,重視學習體驗,將學生的求知欲望牽引到最高層次,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
在創編小詩環節,教師A從顏色、味道、活動和聲音四個方面幫助學生拓展語言知識。當談論秋天的顏色時,有學生提出“Its brown.”。教師拿出糖炒栗子,順勢引出句型“Brown for chestnuts.”。學生興奮不已,紛紛聞一聞、嘗一嘗美味的栗子,真實感受秋天的味道,課堂開始活躍。教師接著提問“How is it?”,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打開了語言的閥門,回答“Its hard / sweet/ round.”,從而編出小詩“Brown for chestnuts. Theyre hard and round.”。教學過程自然流暢,語言習得水到渠成。
教師B準備了大量色彩鮮艷的四季圖片和視頻來豐富課堂素材。視覺的沖擊激發出學生表達的欲望和表現的熱情。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四季色彩的魅力,生成對季節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向往之情。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教師仿照五六年級教材中的Culture time板塊,引導學生根據圖片自編句子,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培養文化意識。學生運用所學語言描述反映本地文化的圖片,如:
1. Sakura Festival in Yuan Touzhu Park is famous in Wuxi.
2. Jasmine is the symbol of Jiangsu.
兩位教師通過創新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使英語課真正地“活”起來,“亮”起來。教師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前提,以調動學生學習愿望、喚起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為核心,促進學生在情感、思維等方面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學習過程,在體驗中真實自然地學習語言。
三、構建應用情境,實現遷移創新
教師創設語境時應考慮使學生真正用語言做事情,設計任務時要考慮語言的真實、活動的真實、情景的真實、教育目的的真實等因素。本次活動中,兩位教師推陳出新,通過制作含有季節元素的書簽和手賬,引導學生內化和鞏固所學知識,發展語言能力。
教師A先讓學生欣賞自己做的季節書簽。教師設計的精巧書簽引起了學生想要親手制作的愿望。教師提出制作要求:1. 選擇一個季節元素,畫一畫;2. 標明季節;3. 寫一首關于該季節的小詩。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選擇個別作品進行展示,最后鼓勵學生課后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書簽。
教師B指出“Olaf must go home now! Lets make a special note book for him.”,然后向學生展示手賬制作方法:1. 四人一組,選擇喜歡的季節;2. 選擇一個該季節的關鍵詞;3. 寫一個關于該季節的故事;4. 畫一畫,貼一貼。教師傳達制作要領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完成作品,并在此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最后展示欣賞部分作品,檢查學習效果。
兩位教師設計的遷移創新活動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保證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全班參與度,兩位教師提供清晰的制作要求和示范,使活動能真正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參與意識,讓課堂更具生命的活力,是每一位英語教師的責任和課程追求所在。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朱靜,江蘇省無錫市蕩口實驗小學,郵編:2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