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教師要創設語言運用情境,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并運用知識,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一、讀前:聚焦語篇話題,激發表達欲望
讀前環節是閱讀的準備階段。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熱情,為建構知識奠定基礎。
譯林版小學英語(下同)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的話題是夢想,Story time板塊中,Miss Li和學生在小學階段即將結束時一起暢談夢想。文本結構清晰,以對話形式展開,Miss Li分別詢問男生和女生的夢想,并祝福他們夢想成真。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了解教材人物夢想的基礎上思考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以及如何實現夢想,從而規劃自己的未來。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設計Guess about me環節,引導學生猜測自己喜歡的學科、擅長的事情等,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為討論單元話題做鋪墊。
教師利用兒童的好奇心,通過提問的形式與學生展開交流,讓他們有話想說;提問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充分調動已學知識,讓他們有話可說。
二、讀中:挖掘語篇內涵,促進深度學習
讀中環節是學生閱讀和理解文本的過程。教師要捕捉文本隱含信息,挖掘教材內在價值,引導學生剖析和推斷深層信息,掌握閱讀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實現深度學習。
(一)鏈接知識儲備庫,打破思維屏障
教材編寫者在設定教材人物時,對其個性、愛好等有定位。教師可以從教材人物前后信息的關聯著手,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他們的思維,為即將開展的語篇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課文動畫,獲取人物和夢想的信息并完成匹配。教師提問“Why do they have these dreams?”,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形成閱讀期待。學生帶著猜測自主探尋和驗證的過程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
對話文本中,Miss Li首先詢問男生們的夢想,Mike說自己想要成為牙醫。教師結合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a doctor中Mike因牙疼去看牙醫的痛苦經歷,提問“Why does Mike want to be a dentist?”,并提供相關插圖作為提示。學生回答“Because he had a toothache. He felt bad. A dentist helped him. So he wants to be a dentist.”。教師繼續追問“As a dentist, what would Mike say to the children?”,啟發學生整合已學知識和自身經驗,總結保護牙齒的建議,樹立健康意識。學生表達后,教師給予肯定并總結“Oh, Mike is so helpful.”,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
(二)利用語言腳手架,鍛煉語言技能
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搭建語言腳手架,幫助學生在原有經驗和已有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思維活動運用目標語言,鞏固和內化所學知識。
在學習女生們的夢想時,教師提供“... wants to be ... Because ...”句型,鼓勵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復述Yang Ling、Su Hai 和Nancy的夢想。教師還進一步延伸話題,提供“To be a ... she will ...”句型,啟發學生思考要實現夢想,她們需要做些什么。
深度學習強調對知識的深層加工,并通過解決問題得以實現。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句型支架,通過想象、分析、推理等思維活動,整合文本內容、插圖信息和已學知識,完成語言輸出,實現語言能力的提升。
(三)捕捉文本畫外音,豐富情感體驗
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學習語言、發展思維的過程,也是滲透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過程。教師應創設有意義的情景,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在談論Wang Bing的夢想時,教師提問“Why does Wang Bing want to fly to the Moon?”“Have Chinese astronauts fly to the Moon before?”,學生討論后表示“Flying to the Moon is not only Wang Bings dream, but also Chinese astronautsdream.”。接著,教師播放神舟系列宇宙飛船發射升空的場景,酷炫的鏡頭和激昂的音樂讓學生的眼中充滿驚嘆。教師詢問學生的感受,學生表示“Im so excited. China is great. I love you China!”。
學生獲得的積極情感體驗對日后的成長和發展有促進作用。教師從教材人物的夢想延伸到國家的夢想,激發學生對我國航天事業日趨壯大的驕傲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使學生在深刻的情感體驗中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
三、讀后:延伸語篇視野,拓展語言運用
讀后是閱讀教學的綜合表達階段。教師應基于語篇主題意義,針對文本的重點語言項目設計拓展活動,促使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遷移運用所學知識,表達個人觀點,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提問“What makes our dreams begin?”,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得出關鍵詞“hobby”“experience”。教師鼓勵學生思考Wang Bing和Liu Tao的夢想起點。學生陷入沉思,教師適時提醒“Astronaut is a great job. Playing in the world cup is also proud!”。學生得出影響夢想的又一因素“adoration”。此外,教師呈現姚明、郎朗、楊麗萍等人的圖片,指出“Yao Mings parents are both basketball players. So environment is another one. Lang Lang and Yang Liping both have the talent of music.”,從而讓學生懂得夢想起源于諸多方面,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夢想。
在拓展運用環節,教師先借助夢想卡(見圖1)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夢想,然后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夢想,并仿照教師的示范撰寫夢想卡。本環節不僅有口頭輸出,而且要求書面表達,學生從學習他人的夢想到講述自己的夢想,在運用與轉換語言項目的過程中有效提升了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教學中,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都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感知、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的提升。活動是語言和思維的載體。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主題情境中的內容設計和語用場景開發,在多梯度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表達,幫助他們逐步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袁卓亞,江蘇省宜興市南漕小學,郵編: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