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園園
摘要:對于電視媒體來說,輿論監督是其社會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沒有受眾的關注,對輿論就無法做到良好的把控,作為電視媒體人,應該對當下新媒體語境下電視媒體發展的困境做出深入思考,提高電視媒體的受眾數量和傳播影響力,提高電視媒體在受眾心中的地位,讓電視媒體能夠對輿論進行有效把控。本文講解了新媒體對電視輿論監督的影響和新媒體語境下電視輿論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新媒體語境下電視輿論監督的發展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媒體;輿論監督;問題;發展
媒體行業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一直發揮著傳遞信息、維護輿論的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播媒介的數量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報紙媒體作為主流傳播媒體,到現如今的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造就的媒體融合時代,這對于電視媒體來說,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巨大挑戰,也同樣是巨大的機遇。
作為電視媒體,需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意義與時代的轉變,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自身的導向作用,對新聞事實進行報道,對輿論發酵的方向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把控,為社會的穩定貢獻自身的力量。在新媒體語境下,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便捷,時效性大大提升,對于電視媒體來說,給其完成輿論監督的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電視臺需要不斷對自身進行提升,提高輿論監督的有效性,發揮媒體輿論監督的社會功能,彰顯電視媒體的存在價值。
一、新媒體對電視輿論監督的影響
(一)電視輿論監督的話語權下沉
所有形式的傳播媒體在運行的過程中都需要有受眾的支持,只有存在受眾,才能實現信息的傳播,對于輿論監督來說亦是如此,只有受眾去觀看相應的電視節目,電視媒體人對輿論的引導才能被大眾看到,從而起到良好的監督效果。根據目前電視媒體的發展狀況來看,由于電視媒體的受眾數量不斷減少,直接導致了電視輿論監督話語權下降的狀況。在新媒體平臺誕生以來,大眾的傳播喜好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因為新媒體平臺所帶來的便捷性,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應用新媒體媒介來接收與發送信息,其能夠滿足受眾隨時隨地接收新聞信息的要求,并且在信息接收的層面上來說,新媒體平臺做到了突發事件及時傳播,讓受眾的信息傳播體驗感不斷增強。然而,電視媒體正是在新媒體這些傳播優勢的沖擊下,導致電視媒體的受眾群體不斷減少、傳播影響力不斷下降,輿論引導、言論監督時也沒有得到較好的效果,呈現出輿論監督話語權下沉的狀況[1]。
(二)輿論發展狀況透明化
在新媒體技術誕生之前,傳統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主流媒體,其在輿論引導的時候可以自主對輿論進行控制,受眾的言論沒有辦法通過具有廣大傳播力的傳播媒介傳播,對于電視媒體來說,可以通過自身收集信息的渠道,了解社會輿論的發展狀況,但是在利用傳播媒介控制輿情的時候,不一定要對所有輿論內容進行公開,可以對部分具有極壞社會影響的輿論內容不予公開。但是,在新媒體語境下,輿論變得更加透明,受眾有了發表言論的渠道,所有接受新聞信息的受眾都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新媒體平臺發表自身的看法和觀點,引發了受眾之間的討論,出現了不同方向的理解。在大眾激烈討論的過程中,新媒體平臺對大眾的觀點屬于全面公開的狀況,也就是說,每一位受眾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了解到其他受眾的看法,電視媒體所給出的回應也會通過不同的媒介渠道進行播報,中間處理的過程和舉證的過程也是完全公開的過程,具有絕對的透明性。
(三)對輿論發展的把控不夠嚴格
以往對輿論進行把控的方式就是通過傳統媒體渠道對相應的事件或是解決策略進行二次解讀,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以后,傳統媒體不再是傳播信息的唯一途徑,受眾在接收信息傳播的時候,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相應的輿論內容,不少地區的政府部門意識到了,對輿論的控制依舊采用“堵”的方式只會引發受眾的反感甚至可能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的不斷發酵,引發更壞的社會影響[2]。因此,在這種狀況下,有部分地區的政府部門不是思考全新的輿論監督和把控方式,而是將這一工作完全交由媒體工作者。在存在輿情的時候讓不同的媒介渠道對自身平臺中傳播的輿論進行控制,這無疑是給予了輿論發酵的空間,增加了輿論監督方面的難度,讓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的社會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新媒體語境下電視輿論監督中存在的問題
(一)輿論監督的相關機制建設不完善
工作機制的建設是工作質量的保障,對于電視輿論監督工作來說,建設相關的工作機制可以在輿論影響社會狀況或是受眾心態的時候,媒體工作人員依舊能夠堅持依照既定的工作原理和守則開展輿論引導工作,對輿論的處理過程做到處變不驚,并且能夠實時關注輿論的發展方向,一旦朝著錯誤方向發展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對輿情進行控制,有效減少輿論所帶來的影響。但是,在現如今大部分電視臺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都存在輿論監督機制建設不完善的情況,這一現象并不是說電視臺沒有對輿論監督工作制定相關的監督機制,而是大部分的電視臺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變化,對工作流程、工作內容的創新不足,在輿論監督的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監督方式,時效性和傳播效果都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提升。傳統的工作模式在當下已經不再適用,在傳統機制的影響下,輿情的發展狀況傳到媒體以后,本就存在著一定的延時性,還需要經過電視媒體的回應稿件的撰寫、節目制作等環節,浪費了較多的時間,很難讓受眾滿意。
(二)電視輿論監督的時效性較弱
電視要對社會輿論進行監督,倘若不應用新媒體渠道,只能在輿論發酵造成一定影響的時候了解到受眾的看法,或是受眾主動聯系電視媒體制作人發表自身意見以及大眾看法才能讓電視節目的制作人了解到輿論的具體情況。在新媒體平臺的應用下,電視輿論監督的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由于新媒體平臺的兼容性很強,可以接受各種形式的信息傳播并且受眾在新媒體平臺中也扮演著信息的發布者和信息傳播者的角色,在這一狀況下,輿論可以直接在新媒體平臺中進行體現,電視媒體也可以直接通過新媒體平臺了解到輿論的發展狀況,從了解輿論這一層面來說,新媒體平臺的應用讓電視媒體的輿論監督效率有所提升[3]。但從輿論控制層面來說,電視媒體在控制輿論發酵的時候還是會采用傳統的傳播渠道,電視節目在傳播相應的信息時,需要對信息的內容進行編輯、審核、修改等多個環節,還需要經過節目的錄制,制作完成以后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才能進行傳播,時效性上有較大程度的延緩。
(三)電視輿論監督采訪難度較大
電視是一個普通大眾難以參與制作的媒體渠道,在新聞制作的時候,需要對內容進行再三的審核,有部分公眾在通過電視進行輿論監督的時候,將相應的情況反映給電視媒體,但是在電視臺內容審核的時候會將內容判定為有惡劣的社會影響,導致新聞無法播出。當下,有許多實名舉報的貪污腐敗或是工程不合格等新聞事件,都是受眾自發從新媒體平臺進行檢舉,以往這類事件在電視媒體中難以看到,就是因為電視媒體的內容審核較為嚴格,這類內容難以直接在電視媒體中播出。并且,在記者采訪的環節中,有部分記者對電視媒體的運作有較深的了解,知道這類事件的采訪需要讓相關單位進行調查,確認屬實以后才能通過電視媒體播出,導致部分記者認為采訪了也無法播出,便對輿論監督缺少關注。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記者在調研事情真相、進行采訪的時候,由于事件的影響會侵犯到少部分人的個人利益,導致其對記者的采訪百般阻撓,造成了記者采訪困難。
三、新媒體語境下電視輿論監督的發展策略
(一)提升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的時效性
時效性是作為傳播媒體必須要做到的,失去了時效性,新聞與消息的傳播都會失去意義,在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重視時效性,無論是從新聞本身的角度出發,還是從穩定社會的角度出發,都應該切實做到提升輿論監督的時效性,為受眾提供更好的消息傳播服務。
一方面,從電視媒體自身的角度出發,電視媒體在開展輿論監督的時候,對受眾所反映的情況或是自身所了解到的輿論情況,都需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在調查以后才能夠撰寫相應的新聞稿件,安排適宜的新聞節目或是在某檔新聞節目中播出,要經過新聞稿件撰寫、修改、審核、節目錄制、后期剪輯、編輯等環節,環節煩瑣,耗費時間較多,等電視媒體制作播出以后,新媒體平臺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因此,電視媒體在輿論監督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多種媒介渠道發布,在新媒體平臺中也可以進行有效的傳播,甚至可以對制作的環節進行加速或是減少部分不必要環節的設定[4];另一方面,從輿論監督的信息接收角度來說,電視媒體對社會進行有效的輿論監督就需要對社會輿論狀況進行關注,傳統電視媒體接受資訊的渠道單一,等電視媒體通過傳統渠道了解到輿論信息再進行調查會嚴重耽誤輿論監督的時效性,在了解相應事件全貌的時候耗費的時間較長,通過新媒體平臺可以及時地了解,這體現了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差距。在電視媒體輿論監督時效性提升的過程中,需要有效拓展電視媒體的消息獲取渠道,在發生社會輿論事件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對事件有較高的了解程度,在采集信息的環節時效性提升可以有效提高輿論監督的時效性。
(二)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
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電視媒體在開展輿論監督的時候可以對新媒體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來實現輿論監督的有效性。從輿情了解的環節來說,大部分電視媒體所應用的信息接收渠道較為狹隘,在了解新聞信息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延時性,并且有部分信息沒有來源渠道,得不到信息條件的支持,很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電視媒體可以直接通過各個種類的新媒體平臺了解輿情發展情況,所有的新媒體平臺中都有相應的熱度榜單以及熱點事件的話題等,這些都可以供電視媒體來了解信息,電視媒體人可以通過這些渠道采集輿情信息,提前知曉受眾的看法,提高對輿情的把控力度。
電視媒體人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交流,輿論監督本就是由人民群眾通過媒體力量來實現對社會狀況的監督,在這一過程中,電視媒體實施輿論監督行為就需要對受眾的看法有較深的了解,并且還要與受眾進行良好的交流。傳統的電視媒體與受眾沒有良好的交流渠道,其交流只能通過信件、電話等渠道,傳遞到電視媒體中的信件并不是所有內容都能夠被媒體人看到,而電話是一種語言溝通的載體,無法實時進行舉證。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媒體可以拓展與受眾交互的渠道,電視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上注冊自身的官方賬號,受眾通過官方賬號的評論、私信等功能將自身對社會狀況的了解情況傳遞給電視媒體,并且傳遞信息的時候不僅可以采用語言、文字的方式,還能夠發送圖片、視頻等,提高電視媒體與受眾的交互效率,讓電視媒體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輿論監督作用。
電視媒體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輿論維護,電視節目的播出需要經過時間較長、步驟煩瑣的制作與審核,并且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才可以進行信息內容的傳播,對輿情的維護不及時。在應用新媒體平臺以后,媒體人一旦發現了具有負面社會影響或是具有傳播意義的社會事件,就可以利用自身主流媒體的優勢對新聞事實進行了解,了解清楚以后即刻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相應的輿論回應或是對事實后續進行報道,充分體現了電視媒體能夠穩定社會的服務功能[5]。
(三)提高電視媒體人的專業素養
任何工作的有效開展都需要依靠人為的調配和操控,對于電視輿論監督新聞來說亦是如此。人民群眾由于對電視媒體的信任,才會通過電視媒體來進行社會狀況的維護和協調,大眾對一些事件有更高的關注程度,在這一情況下,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社會事件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披露。電視媒體人作為傳播者,只有在自身具備良好專業素養的情況下,才能對輿情有較高的了解程度、能夠短時間內通過簡潔的語言來對輿情進行把控,能夠準確地向受眾表達具體的輿情狀況,并且還能與受眾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一方面,作為電視媒體,應該對電視媒體人開展定期的培訓活動,培訓的內容不僅有作為編輯、記者或是主持人在開展工作時的專業能力提升,還應該考慮到媒體人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只有電視媒體人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才能保障其良好地處理工作,并且在了解輿情的時候對相應的事件進行具體的分析;另一方面,還可以在電視媒體人之間推行績效考核制度,給予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具有創新工作方式的員工一定金額的績效獎金,這對于電視媒體人來說有著激勵的作用。
四、結語
電視輿論監督從本質上來說是基層人民群眾通過電視這一傳播媒介對社會狀況進行監督的行為,其維護的是人民的生活環境和個人權益,輿論監督所涉及的事件和行為內容較多,其中包括社會熱點事件、政府人員的工作行為規范、公眾人物的社會形象展示等,這些都可以由公眾進行有效的監督。根據目前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的工作情況來看,并沒有發揮自身輿論監督的功能,在輿論監督過程中存在機制建設不完善、時效性較弱以及采訪難度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社會功能的效果。電視媒體人需要就這些問題做出深入思考,找到適宜的發展策略,結合各地與各個電視臺不同的發展狀況進行輿論監督策略的設定,有效落實相應的發展策略,讓電視媒體得到更多受眾的喜歡和認可,實現電視媒體的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建美.地方電視媒體輿論監督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報業,2021(23):96-97.
[2] 王一維.電視輿論監督欄目的發展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 2021,42(14):38-40.
[3] 孫嘯武.融媒體環境下把握電視新聞輿論導向的策略[J].記者搖籃,2021(3):129-131.
[4] 夏舒婷.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特點與發展趨勢[J].新聞傳播, 2019(20):95-96.
[5] 鄒韻.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突圍之路[J].傳播力研究,2019,3(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