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小學音樂課程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以往的音樂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歌唱教學為主,以音樂欣賞為輔,而今,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小學音樂教學不斷優化,音樂欣賞課程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形式的創新,從不同的層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文章對基于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作者簡介:邵曉玲(1988—),女,江蘇省興化市第二實驗小學。
一、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學校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音樂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對此,教師應該從不同的層面落實音樂欣賞教學,積極展開多元化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貫徹落實以美育人的教育任務,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以及思維的創新。教師要通過音樂欣賞教學,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音樂欣賞技能,掌握多元的音樂欣賞技巧,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精神生活,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質的發展和提升。
(二)有助于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當中,教師往往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音樂知識的講解,這樣內容貧乏、教學形式單調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消磨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在基于核心素養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音樂欣賞課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演奏、游戲互動、舞臺劇表演等游戲中,感受音樂學習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此外,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音樂課堂會更加精彩,能彰顯青春的活力,有助于構建高效的小學音樂欣賞課堂,在整體上提高音樂教學的實效性。
(三)有助于發展、傳承音樂文化
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教師除了立足教材的知識,還可以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規律、認知規律等,積極地引進新穎的教育資源,如優秀的民族音樂資源、經典的音樂文化等,并在課堂上進行靈活教學,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此外,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和學生實際生活比較貼切的音樂作品,融入音樂欣賞教學中,組織學生聆聽、學唱、演繹,讓學生感受音樂文化的魅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立足文化傳承的角度,對傳統音樂進行二次創作,為傳統音樂注入新鮮的血液,積極地傳播、弘揚、創新傳統音樂文化,推動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1]。
二、當前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支持力度不足
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小學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另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學校對音樂教學的支持力度不夠。音樂屬于一項聽覺藝術,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加深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認知,促進學生領悟音樂表達的情感,使學生通過持續性的學習,發展音樂素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沒有深入解讀素質教育對教學提出的要求,對美育和德育的教學地位認知不足,進而導致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目標和落實產生了較大的偏差,難以發揮音樂欣賞教學的教育作用。此外,部分學校并沒有將音樂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放在同一地位,對音樂教育的落實還停留在課外活動層面。
(二)教學模式落后,缺乏有效引導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將大量的課堂時間用于教學生唱歌,缺乏對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視。而且,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教材中的音樂素材,教學模式較單調,忽視了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使學生難以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特點,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淺顯。另外,還有的音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較少,導致課堂的氛圍沉悶枯燥,不僅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難以投入具體的音樂情境中,還會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降低,難以體會音樂所傳遞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了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教學活動才能更具科學性、先進性。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師應該從更新教學理念著手,剖析、解讀適合當前的教育教學的理念的內涵,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落實音樂欣賞教學,保證教學軌跡不偏離核心、不偏離主題,以此構建高效的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此外,教師還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組織學生立足音樂作品本身,在聆聽、欣賞的基礎上,辨析音樂的速度、節奏,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學校方面應該加大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支持力度,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更多的便利,拓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空間,促進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2]。
例如,教師在教學湘文藝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下冊《幸福快車》這首歌時,應該積極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從傳統的教學思維中解脫出來,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開展聽、唱等多種活動,使學生了解該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體會該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在課堂導入環節,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幸福快車》這首歌曲,通過美妙的歌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教師進一步為學生講解該歌曲的主題內涵、音樂風格,讓學生在反復聆聽欣賞該歌曲的過程中,感受多聲部的和聲效果。基于歡快、活潑、動感的曲調,學生會主動將這首歌與自己生活中快樂的事件進行聯系,產生精神層面的愉悅感,從而對這首歌有更深的認識。
(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積極地運用多元化的教學元素,使小學音樂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同時,良好的教學氛圍能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加強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共同挖掘作品的內涵,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更有深度。
例如,教師在教學音樂作品《向未來出發》時,應明確教學目標,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聽賞的過程中感受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結合與歌曲情境相關的事件引導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在2003年10月15日這一極具紀念意義的一天,發生了一件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事情,我國的飛天夢想得以實現,你們知道具體是什么事情嗎?教師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積極展開思考、探討。之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答案進行陳述性總結:“在這個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一天,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這標志著我國的飛天夢想得以實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歷史性的一刻。”接著,教師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內容,讓學生通過視頻感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的壯觀場景,并提出如下問題:在此之前,飛天一直是我國的航天夢想,當看到飛船發射成功,同學們有什么樣的感想和感悟?對未來有什么樣的期盼?在引發學生思考后中,教師以此切入課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和憧憬,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而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欣賞童聲合唱《向未來出發》,讓學生對這一首歌曲的基調形成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互相分享對這首歌的理解,再讓他們派出小組代表,說一說這首歌曲的整體風格和情緒變化,說說這首歌曲的歌詞有什么特點等。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音樂作品進行深度欣賞。這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促進音樂欣賞教學有效開展,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三)創新教學形式,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感不足,積極性不高,難以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了有效促進音樂欣賞教學開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音樂教師應該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創新教學形式,為學生搭建一個更自由、開放的學習平臺,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進行自主探索。
其一,教師可以加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為此,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將音樂作品以更加生動、形象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音樂教學從聽向視聽結合轉變,使學生在視聽的過程中獲得更強烈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調動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動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欣賞活動中,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等[3]。例如,教師在教學《春雨蒙蒙地下》這一首歌曲時,可以先給學生播放春雨灑落、滋潤萬物的視頻或者圖片。春雨掉落在土壤中,植物的嫩芽慢慢地冒出來頭;春雨灑落在樹上,樹枝慢慢長出了綠葉;春雨灑落在河流之中,被農民伯伯用于澆灌農作……通過這樣直觀的畫面,學生明白,這首歌中的春雨就是一場及時雨。而后,教師為學生播放《小雨沙沙》《春雨蒙蒙地下》的音頻內容,讓學生進行對比欣賞,并說一說這兩首歌曲在節奏感、音樂情感等方面的差別,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比欣賞,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音樂美,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春天、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其二,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法運用于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個人的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積極與其他人交流,就難以拓展思維,造成認知局限。基于此,教師可以對班級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分組分工之前,教師應該切實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實際學情,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按照異質相吸的原則劃分小組,使同一小組的學生可以相互幫助、學習,從而在合作欣賞音樂的過程當中互相溝通和交流,發現音樂的奧秘。例如,教師在教學《美好的收獲》這首歌曲時,可以以問題導入課堂,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美好”的內涵,并分享自己的美好收獲。在討論結束后,讓各小組派出代表分享討論的結果。之后,教師可以將《歡樂頌》《土撥鼠》等音樂作品引入課堂中,讓學生在聆聽、跟唱、欣賞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思考和領悟[4]。
其三,運用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活動,教師將游戲教學法運用在音樂欣賞課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課堂學習中[5]。例如,教師在教學《壯鄉早春》這首歌曲時,可以以《開心的感覺真好》這首歌作為導入音樂,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拍擊手臂、大腿等,通過肢體律動讓課堂活躍起來。
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構建更加高效的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師要主動更新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新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多元的音樂活動當中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感受音樂學習的樂趣,獲得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康雪琴.讓耳朵去“旅行”: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1(46):78.
耿文青.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五).[出版者不詳],2021:877-879.
王悄然.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策略研究[C]//《新課改教育理論探究》第四輯.[出版者不詳],2021:279-280.
黃曉慶.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135-136.
李靜杰.“視覺音樂”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