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社會提倡素質教育,要求“五育”并舉,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而“五育”中的德育是現代幼兒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德育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當代幼兒教師不容推卸的重要職責。延安紅色資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依據和參考,文章對幼兒園利用延安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策略進行研究,旨在回顧歷史,不忘初心,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幼兒園;延安紅色資源;愛國主義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研究——以延安為例”成果(課題編號:SGH20Q180)。
作者簡介:蘇亞亞(1994—),女,陜西省延安洛杉磯保育院。
延安是我國的革命老區,是抗戰時期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這里不僅留下了老一輩革命者的傳統和血脈,更留下了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優秀作風,是我國的紅色圣地[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要將愛國主義轉化為務實行動,成長為受國家重視、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為此,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延安紅色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將紅色資源與教學活動結合
紅色教育主要是指以我國的革命根據地、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和優秀作風等為教育依據,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2]。延安紅色資源是承載我國紅色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資源之一,將其與幼兒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教育教學的內容,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結合故事情境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小學要求幼兒在升學時進行測試,并將測試成績作為升入小學的參考,這就導致很多幼兒園將教育教學的重心放在了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方面,而忽略了幼兒身心發育特點,對幼兒核心素養和核心能力的培養并不重視,導致很多幼兒升入小學之后,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幼兒教師應當積極提升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通過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境,將紅色教育融入幼兒的教育培養當中,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進行爬山遠足活動時,由于山路比較崎嶇,路程也比較長,很多幼兒的體力和耐力比較弱,在途中就想要放棄。對于幼兒出現的這種情況,教師首先應該表示理解,畢竟現代幼兒生活的條件比較優越,戶外鍛煉的機會比較少,而后可以帶領幼兒原地休息,在休息的過程中給幼兒講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在革命年代,紅軍戰士穿著草鞋,爬雪山、過草地,一路上不僅道路崎嶇,還有敵人的圍追堵截,形勢非常嚴峻,但是他們沒有放棄,靠著心中堅定的信念,不畏困難,終于取得革命的勝利。幼兒們在這個故事的激勵下,開始振作起來,再次踏上遠足的山路。教師通過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鼓勵幼兒,培養他們堅持不懈、不懼困難的精神,同時也將紅色精神融入幼兒教學活動中。
(二)結合游戲情境
游戲一直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之一,游戲種類多樣,內容豐富,符合幼兒喜歡熱鬧、喜愛玩耍的特點[3]。紅色教育的內容一般比較嚴肅、正式,而且涉及的年代比較久遠,難以引起幼兒的共鳴。針對上述問題,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對幼兒展開紅色教育,有效培育幼兒的愛國情懷。
例如,在組織趣味游戲活動時,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教師可以將傳統的接力賽和投球比賽,改為模仿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游戲。如設計“支前運糧”的游戲,先準備較大的玩具推車,設置五十米的距離,讓幼兒在該項目中將起點的書包等物品運送至終點。由于幼兒對推車的使用不熟練,很容易將車推翻,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和鼓勵幼兒,讓幼兒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將比賽順利完成。比賽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述革命年代人們推車運糧支援前線的故事。教師還可以設計“爬雪山過草地”的游戲:提前準備好橡膠輪胎當作障礙物“雪山”,再利用一些環狀的較大的玩具當作“草地”。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體會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不易。其間,幼兒可能會出現摔倒的現象,對此,教師在確定幼兒安全的情況下,應當鼓勵幼兒學習紅軍精神,堅持完成比賽。
上述游戲活動利用現代的幼兒教學道具,能夠讓幼兒切身體會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而教師通過給幼兒講述紅色故事,能夠使紅色精神浸潤幼兒的心靈。
二、將紅色資源與重要節日結合
節日慶祝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對弘揚和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4]。將紅色資源與重要節日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讓人們對紅色思想和紅色精神有所了解,還可以將這部分歷史深深地印入人們心中,鞭策人們不忘初心,傳承紅色記憶。幼兒教師應該對紅色資源進行深入的研究,結合重要的節日,培養幼兒的紅色精神。
(一)國慶節
我國的很多節日都與紅色資源息息相關,國慶節就是其中之一。我國的國慶節是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設置的,是全民性的節日,體現了民族凝聚力與民族精神。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將紅色教育與國慶節融合,讓幼兒在慶祝節日的同時感受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輩,進而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
例如,在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幼兒教師可以設計“認識國旗”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面五星紅旗,引導幼兒認識我國的國旗——以紅色為底色,左上角有五顆黃色的五角星,其中四顆小五角星圍著一顆大五角星。接下來,教師可以詢問幼兒在哪些場合見過升國旗的活動。很多幼兒首先想到的是校園內每周一舉行的升旗儀式,還有部分幼兒看過奧運會,知道在我國奧運健兒獲得獎牌的時候也會舉行升國旗儀式。最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每年的國慶節,在天安門廣場上也會舉行非常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大家知道我國的國慶節是哪一天嗎?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回答出10月1日是國慶節,但是不知道國慶節的由來。教師借此機會進行說明,使幼兒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過程有所認識。借助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目標,從而幫助幼兒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幼兒日后成長成才打好基礎。
(二)建軍節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是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節日,也是我國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5]。幼兒教師一方面可以給幼兒講述“八一”建軍節的由來,讓幼兒對我國的節日有所了解,激發幼兒對解放軍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普及紅色節日的方式,有效滲透紅色教育,進而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了解我國紅色節日”的專題教學活動,引導幼兒收集我國的紅色節日資料,之后,選擇“八一”建軍節進行重點介紹。在對這個節日的紅色文化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模仿紅軍的活動,讓幼兒通過手工活動制作“手槍”“手雷”等“物資”,同時可以給幼兒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讓幼兒對紅軍的生活以及紅軍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幼兒:“你心中的紅軍有哪些美好的品質呢?”幼兒一一列舉紅軍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勇敢……”通過這樣的專題教學活動,幼兒對“八一”建軍節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三、將紅色資源與校園文化結合
現代幼兒園的設施設備越來越完善,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也與時俱進,增加了很多的精神文化活動,能夠有效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更加注重對幼兒的傳統文化教育。將延安紅色資源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可以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以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融入校園文藝活動
校園文藝活動是活躍校園氣氛、增添校園活力的一種重要方式。開展校園文藝活動的意義在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與愛國情懷。將紅色資源融入校園文藝活動,有利于幼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例如,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可以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節的形式,將紅色精神逐漸滲透幼兒的生活。在“六一”兒童節時,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排演《十送紅軍》的大合唱節目。在排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為幼兒播放相關影片,激發幼兒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在節目的準備環節,可以為幼兒準備紅軍帽、紅軍衣服以及小紅旗貼紙,以此使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伴隨著嘹亮的國歌聲,“六一”兒童節表演正式開始。幼兒身著綠色紅軍服裝,手舉鮮艷的紅色黨旗,目光堅定,邁著強健有力的步伐走向舞臺中央,用鏗鏘有力的歌聲唱響《十送紅軍》。
將紅色資源融入校園文藝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革命先輩崇高的道德品質和優秀的思想與作風,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另一方面有效地弘揚了紅色文化,使幼兒更好地傳承革命精神。
(二)融入校園主題活動
幼兒教育的校園主題活動主要以課堂主題討論的形式出現,存在形式單一、覆蓋面小、內容不夠豐富等問題,這種枯燥的主題討論方式使幼兒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這樣有利于幼兒思想教育的全方位推進,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為了傳承與弘揚紅色精神,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幼兒園可以圍繞“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的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形式一,教師可以在“五一”假期時間,組織幼兒開展延安紅色革命根據地的走訪活動,通過有序組織幼兒打卡延安紅色革命根據地,為幼兒講解紅軍長征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鼓勵幼兒學習革命先輩勇敢無畏、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形式二,開展紅色精神的主題觀影活動。活動期間,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長征》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紅軍在江西瑞金整裝待發,而后拉開了萬里長征的序幕,爬雪山,過草地,跨越大半個中國,最終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的故事。形式三,組織“中華魂”演講比賽。幼兒教師在“中華魂”演講比賽中,為幼兒宣講紅色精神,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
結語
愛國主義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培養幼兒愛國主義情懷的必要途徑。延安紅色資源作為重要的紅色教育資源,應當受到幼兒教師的重視。教師可以將紅色資源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利用故事情境和游戲情境的教學方式,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幼兒教學活動中;可以將紅色資源與傳統的紅色節日結合起來,利用國慶節等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將紅色資源融入幼兒園文化建設,利用文藝活動和主題活動,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
[參考文獻]
趙有玲.利用會寧紅色資源開展幼兒愛國教育的實踐研究[J].家長,2021(36):123-124.
吳萍.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8):35.
李靈杰,尚愛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應從幼兒抓起:教學實驗報告[J].新課程(上),2017(7):112-113.
李濤.淺談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1(Z5):73-75.
李習俊.“愛祖國、愛家鄉、愛油田”,促進幼兒愛國主義情感發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