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論述了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狀,探究了新課標下化學日常學習評價對高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在本研究中,筆者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相同的化學教學,發現實施有效的日常學習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其學習成績。
關鍵詞:日常學習評價;自我效能感;學業成績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教師個人課題“新課標化學日常學習評價對高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編號:G2020300)的成果展示論文。
作者簡介:苗穎(1973—),女,河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一、研究綜述
(一)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其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和感受。它不僅與個體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相關,還與個體能否利用這種知識技能有關系[1]。
在學習方面,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自己能否達到某一學習水平的預期和判斷,是其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和認識,產生于行為之前,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最有利于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應該略高于個體實際技能水平。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到五個因素影響。(1)成敗經驗。個體經歷的成功經驗越多,其自我效能感越強。(2)替代性經驗。觀察、模仿與自己類似的人的成功經歷會使個體相信自己若處于類似情景也能獲得成功,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3)言語勸導。被他人口頭說服并相信自己有能力,這種方式使用范圍廣,簡捷高效。(4)情緒喚醒。當個體體驗到積極的情感時,會增強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容易獲得成功。(5)情境條件。不同環境提供給人們的信息不同,人們在其中具有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與強度也不同[2]。
自我效能感具有影響功能,其能影響個體的行為選擇、努力程度、思維模式、動機過程、身心反應等。
2.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狀
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學、教育學領域受到非常高的重視。主要研究包括以下方面。
(1)影響自我效能感因素的研究。鄭海燕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積極效應與自我效能感的各個維度相關[3]。王凱榮等人發現中學生的歸因與自我效能感存在線性關系,求成歸因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4]。
(2)自我效能感作用的研究。有學者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更有毅力,努力程度更高,會運用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成績。劉海媛研究發現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英語成績之間有密切的關系[5]。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屬于內在個人因素中的一部分,受特定因素影響,會對個體行為產生影響,在認知和行為中起中介作用。
(二)日常學習評價的研究
日常學習評價屬于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的表現、課堂相關活動參與情況進行評價,不僅包含師生之間的評價,也包含生生之間的互評以及學生的自評。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化學學習評價是化學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功能。但是,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評價內容片面,形式單一,缺少過程性評價,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標準,不能及時反映學生學習的效果,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學習評價方式與自我效能感關系的研究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到評價方式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支持是影響其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評價方式與自我效能感、學習成績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二、問題提出及研究意義
(一)問題提出
筆者提出假設:充分利用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有效開展并優化化學學科的日常學習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在本研究中,筆者力圖解決以下幾個問題:高中化學教學日常學習評價的現狀如何?高中學生化學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如何?實施有效的日常學習評價能否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否提升學生的化學成績?
(二)研究意義
筆者使用問卷調查與綜合量表相結合的方法對本課題進行研究,并以自己所教班級為試點,進行實地實踐,用科學研究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以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鑒,推動高中化學教學的發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自我效能感綜合量表。該表共31道題目,適用年齡11—20歲的調查對象,測量個體不同層次的自我效能感。
2.調查問卷。編制化學教學日常學習評價情況調查問卷,共13道題目,用以了解高中化學日常教學評價現狀。
3.日常學習評價記錄表格。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表、合作小組評價表以及學生自我評價表。
(二)研究方法
1.施測。入學初期筆者對自己所教高一年級兩個平行班進行團體測試,將量表和調查問卷發給學生填答并當場統一收回。
2.統計數據。筆者將自我效能感按照問卷得分分為:高自我效能感(分數高于或等于120)、中自我效能感(分數處于90—119)和低自我效能感(分數低于或等于89)三個等級,統計班級不同等級的人數,并算出百分比。
3.編制化學日常學習評價記錄表格。表格以非正式評價為主,分為教師用表和學生用表。教師用表是教師在教學期間對學生表現的評價記錄。學生用表是學生進行互評、自評時的記錄。兩種表格都是等級性記錄,不記分數。
4.日常教學實施。將1班設為實驗班,2班設為對照班。在實驗班發放記錄表格,隨時記錄該班級學生的日常表現。表格包括以下內容。①課堂活動。教師隨時觀察教與學的過程,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反饋,并記錄在課堂活動記錄表上。②小組合作。評價形式有多種:組內成員自評和互評、小組整體自評和互評等。③實驗教學。當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展現優秀品質時,教師要及時進行鼓勵并記錄。④作業批改。教師為學生寫下積極的評語,并對需要改正的作業提出針對性的建議。⑤課后交流。
5.選擇半年和一年的時間節點,用同一張自我效能感量表對調查學生進行測試,獲取數據,并與相同時間段內學生的化學考試成績相比較。
6.將所有數據輸入Excel表格中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分析以下內容:高中生在化學學習自我效能感和日常學習評價這兩個方面的特征;經過精心設計的日常學習評價行為,學生自我效能感是否有所提升;學生在三個時間節點的化學測試成績的變化。
7.提出使用優化的日常學習評價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四、研究結果
(一)化學教學日常學習評價情況統計結果(如圖1)
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學生對評價抱有一定期望;以教師評價學生為主,評價形式簡單,隨機性強,無系統性及計劃性;鼓勵性評價不夠,甚至有指責和懲罰;評價內容多集中在知識層面,對能力培養、核心素養提高的關注不足;整體評價較多,較少關注學生的人際關系以及個性化發展。
(二)自我效能感情況統計結果(如圖2)
根據數據分析,入學初期,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別不大;半年后,實驗班高效能感的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班;一年后,實驗班低效能感的人數明顯低于對照班。
(三)化學成績情況統計結果(如圖3)
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入學初期,學生的化學成績差別不大;一年后,實驗班的平均分和年級排名前1/4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班,低分人數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班。
五、原因分析及結論
(一)原因分析
在入學初期,由于1班和2班是平行分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化學成績沒有明顯差別。通過半年的日常學習評價,實驗班的學生對自我形成了更清晰的認知,增強了信心,因此實驗班高效能感的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班。但是,由于考試成績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兩班的分數并沒有太大差別。一年后,日常學習評價的效果開始突顯,實驗班學生整體自我效能感增強,促進其產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導致兩班化學學習成績差距拉大。
(二)結論
經過一年時間,在相同的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設施等前提下,和對照班相比較,筆者發現在實驗班采用優化的化學日常學習評價,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學生化學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啟示
結合本次研究,筆者提出幾點教學策略。
1.建立有效評價系統,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應制訂系統的評價標準,建立紙質或電子的評價表格等,使日常學習評價更具系統性和計劃性。在內容上,注重能力、核心素養以及個性化發展等方面的評價。在形式上,將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2.增加非言語性評價方式。非言語評價具有情景性和伴隨性等特點,教師利用肢體動作或神態表情,如微笑、豎大拇指、點頭、語調變化等行為來肯定和鼓勵學生,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3.教師及時反饋,引導學生獲得成功經驗。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在評價時,以學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為標準,予以學生正面、肯定性的反饋。比如,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一些成績一般的學生會對實驗表現出濃厚興趣,但由于其基礎知識不牢固,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對此,教師要先肯定其動手操作能力,然后對學生的不足之處予以指導和糾正,并留下問題讓學生在后續的探究中尋求答案。這樣,既讓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又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4.教師和同伴示范,引導學生獲得替代經驗。學生間的相互示范性作用非常重要。比如,教師拋出幾個由淺至深的問題,先請成績一般的學生回答簡單問題,并及時給予表揚。這樣,與他成績相當的同學就會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解決問題,在討論下一個較深的問題時,就會有積極的行為。
5.言語的勸導。教師的評價不應是“很好”“錯誤”等簡單詞語,而應該有明確的指向性,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表現好在哪里或錯在哪里,通過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與啟發,激發其積極性。
6.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教學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置的情感氛圍,為教學提供情緒背景。學生有良好的情感體驗,在持續穩定的積極情緒下自然會增強自我效能感。
[參考文獻]
董秀杰.高三學生化學學習自我效能感現狀的調查研究[J].化學教育,2015,36(13):55-58.
肖偉偉,胡志剛.中學化學教育領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7,38(23):68-74.
鄭海燕,劉曉明,莫雷.初二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自我價值感與自我效能的關系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4,10(3):23-27,52.
苗穎,王嘉.化學學科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調查分析[J].化學教育,2008(5):46-47,55.
劉海媛.高三學生學習動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業成績的相關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