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案例式教研是圍繞一個具體案例(人、實例、行為或現象等)進行深入剖析和研討的教學活動。基于教師視角開展案例式教研活動,我們需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需要進行不斷地學習,需要進行有效的反思,需要形成教研共同體,需要及時歸納和提升。文章對幼兒園案例教研活動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教師;案例式教研;幼兒教育
作者簡介:華莉霞(1979—),女,江蘇省無錫市云林幼兒園。
案例式教研是圍繞一個具體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和研討的活動,活動參與者應選擇一個典型案例進行解剖式的分析和研究,感悟其中的道理[1]。案例式教研有鮮明的情境性,它能幫助教師重回案例現場,用旁觀者的視角審視教育行為,針對情境案例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尋求理論支撐和有效的溝通策略。
一、霧里尋花徑——案例式教研存在的不足
第一,案例缺乏典型性、真實性。若案例選取不夠典型、真實,便無法有效解決教師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不能體現研討的價值。
第二,教師的研討主體性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并非所有的教師都能積極參與到研討中,我們應確保教師的研討主體地位。
第三,教師自主建構意識具有從眾性。教師應該從集體分析和思辨中實現個人自主建構。
第四,案例式教研對教師的發展價值不足。我們要避免案例式教研一味地就事論事的局面,提高案例式教研對教師的發展價值。
二、思中似芳馨——案例式教研的關鍵問題
從案例式教研活動的研討內容的選取到教研活動價值的展現,以及相關經驗的羅列和總結,是遞進式的、有層次性的。因此,我們需要梳理幾個關鍵問題。
(一)什么是案例
案例就是實例,幼兒園生活中的現象、幼兒行為、教學實例、家園交往等都可以成為研討的案例。
(二)誰來研討
要想讓園本教研活動有意義,教師的參與非常重要,教師在參與過程中的狀態也非常重要。教研活動中,主持人是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而教師是參與者,教師在教研活動中主動、積極的參與狀態才是案例教研的關鍵。
(三)怎么研討
案例研究就是教師分享教育經驗,解決教育困惑,以案例作為反思的載體,借助教研共同體的分享,在對話和比較中修正“以往的自我”,構建“新的自我”。學會個性反思和自主構建是案例式教研的核心。
三、求得梅花馥——案例式教研的行動
(一)案例式教研內容模式
教研內容應從教師的實際需求中得出,包括課程研究、班級管理、家園溝通等;從活動層面考慮,包括項目課程、主題活動、區域游戲、戶外活動等。案例內容呈現的是立體的教育過程,它包含時間、地點、人物、過程。
1.選取案例的原則
(1)真實性原則
選取的案例應是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確實存在的問題或遇到的現象,這樣我們才能針對真實存在的問題或片段展開研討,進行深入剖析,從而獲得經驗提升,指導實際工作。
(2)典型性原則
幼兒園可下發案例研討調查表,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選取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例開展研討。
(3)沉浸式原則
幼兒園案例式教研要緊密聯系教師的工作過程,避免斷點式的、平行式的案例研究,要形成系統、深層次的研究。
2.案例式教研主要研究內容
幼兒園研討團體在案例研究過程中需要一個能共同分享、共同商議、尋找有價值案例的互通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成員能分享自己的嘗試,吸收群體智慧,確定案例方向。
(1)活動組織。立足于幼兒園活動,著眼于活動實際問題、教師的組織管理、幼兒的主體參與、活動過程組織、活動效果評價、幼兒發展等方面,分成項目課程、小組活動、主題活動等。
(2)日常管理。關注幼兒成長、幼兒間的人際交往、幼兒的行為偏差、幼兒的群體意識以及特殊兒童的追蹤研究;關注教師與家庭的溝通方式、家庭參與幼兒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構建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聯盟。日常管理內容可以分成教學活動、班級管理、家園聯系等。
(二)案例式教研行動模式
我們可以通過有計劃的調查式收集、靈活的生成式收集等途徑收集教研案例,如文字型——撰寫有一定格式的案例記錄,述說型——日常生活中的口述,將教師工作中典型案例進行記錄、整理、匯總。
研討案例的模式:重回現場,尋找源頭,問診把脈(如圖1)。案例式教研從確定研究主題開始,結合幼兒已有的經驗生長點,探尋教育實踐中的突破口,尋求先進的理論作為突破“舊我”的支撐點,在實踐型的學習共同體——案例式園本教研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對接與突破;最后回歸實踐,解決問題,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促進幼兒的成長。
圖1 案例式教研行動模式
1.重回現場,問題呈現——出題
案例研究為教師提供了解決教育過程中特定問題、分享團隊間教育經驗、不斷反思的載體。
案例再現形式多樣,如以下幾種。
文字:以文本材料為載體呈現的活動案例,能讓研討人員了解案例發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師、管理層或者區級教研員的有效合作,使相關人員共同關注熱點話題,引起理性反思,由此優化教育實踐。
情景劇:通過教師群體表演的方式將案例再現。此形式可以彌補案例搜集時未能及時記錄畫面的遺憾,能較好地展現案例情景。
視頻:教師有目的地將幼兒活動過程拍攝下來,具有真實性、直觀性的特點。
案例式教研現場:教師活動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
主持人:各小組進行了小規模的游戲活動研討,我們摘取一些游戲活動視頻片段,一起來練練我們的火眼金睛,在分析和對比反思中加強對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話題:游戲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是否能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
案例分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與幼兒共同確定開展游戲所需的材料,可提供操作性強、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
小結:本次研討著重對游戲活動材料進行研析,通過觀察和分析案例,讓教師反思和梳理游戲活動的材料準備存在哪些問題,對材料的投放和組織進行探索。
教學案例對教師實踐工作有指導意義,對案例進行分析與研討,能促使教師更理性地思考區域游戲材料的提供策略:如何體現材料的適宜性和科學性;如何體現幼兒主體地位;如何使區域活動更有實效、更具挑戰。
2.尋找源頭,分析反思——答題
我們只有了解了事件的本源,才能開展相應的研究。案例以教師的實踐知識為主,其能幫助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研究分析自己或者同行的教學行為,或對某一現象進行解讀。分析反思過程中,教師要反思和解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對成功經驗進行分析和總結,有效調整教學方法,激發新問題和新思考,等等。
案例式教研現場: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案例回溯:某個幼兒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經常攻擊他人,許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有的家長甚至要求老師讓他單獨坐。
分析反思:幼兒產生行為偏差通常有一定的成因,如家庭溺愛、缺乏溝通等。經過教師調查了解,這名幼兒攻擊其他同伴是為了博得大家的關注,其屬于不善于交往的孩子,對此教師可以鼓勵他學說文明的交往用語,幫助他學會正確的交往方式,贏得同伴的信任。
3.問診把脈,自主建構——解題
針對案例的發生過程和可能成因,教師應結合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法。一般的案例式教研會開展諸如頭腦風暴的沙龍研討活動,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每個教師都要針對案例中的問題及問題解決方法展開積極的討論,發表見解,這能大大提升教師的思維能力。教師不僅能從教研案例中發現自身不足,還能學習同行的優秀經驗,通過自主加工、自我建構,形成自己的觀點,獲得個性發展。
教師應結合自身實際,不斷追問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把教研活動當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好機會,構建適合自身的學習模式,實現個人發展。
(三)案例式教研組織模式
園本教研逐漸從“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形式化研究回歸到草根式、原點式的務實研究。
1.實問題是起點
要成功開展教研活動,抓準要解決的問題是基礎和關鍵[2]。我們要回到教師群體中尋找實際存在的問題,回到幼兒群體中尋找實際出現的行為和現象,從本質上確保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尋找教研活動的研究重點要遵循“三貼近”的原則,即貼近幼兒找現象,貼近教師找困惑,貼近實際找問題。教研活動案例的選擇要做到“四有”:有共鳴、有探討、有挑戰、有實踐。
2.真主體是關鍵
研討主題的確定需要教師的親自參與。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時要有主人翁意識,主動準備研討活動,做好案例分析、文案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從“即興發言”變為“深度思考”。教師主動參與研討互動能確保自己的研究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在園本教研中,園部要保證每個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都能知道教研活動的基本信息,讓教師清楚教研活動的研討重點、教研活動開展的原因、教研活動的開展方式等,這樣才能生成有準備、有條理、有層次、有深度的研討活動。
此外,教研活動要避免“一言堂”。在研討過程中幼兒園要采取適宜的組織方式,讓每個教師都有發言的機會。
3.好方式是基礎
有了實問題還不夠,我們還要輔以好方式加以研究。每個教學案例都有著自身的特點,教無定法,研究方式當然也不盡相同。例如,體驗分析式:教師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體驗角色的困惑;比較追蹤式:將類似案例或對立案例放在一起研究,能迅速梳理出案例重點,確定研究方向,有效找到解決方法;歸納提升式:案例式教研的分析規劃、研究提煉必須具有普遍性、推廣性,教研活動必須對所研究的案例進行歸納、提煉,概括出相應的模式。
案例研討強調不同的教師從不同的角度發出不同的聲音,是教師進行平等對話的平臺。教師在實踐中積累,受到情景觸動后,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在研討分析中茅塞頓開,獲得更多的靈感,從而探索適合自身的教育行為模式。
四、終覓梅韻來——案例式教研的優勢
骨干教師豐富的實踐智慧需要通過案例教研加以傳遞,在教研現場針對案例進行探討時,教師的智慧得以碰撞和激發。
同行積累的經驗可以通過案例教研與大家共享。案例有偶發性和普遍性,事件親歷者可以通過研討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經典案例與同行共享,讓其他教師形成相應的認知。實踐共同體借助案例教研的交流、探討,變得充實而富有意義,教育共同體的建設越來越注重群體作用[3]。在案例教研過程中,教師能通過相互溝通與交流達成某種價值約定或某種共識。
案例研究為教師提供了典型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以發生在幼兒園中真實案例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載體,開展草根式研究,集中探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問題,能夠集教師的智慧于一體,在反思、分析、辯證中得出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達成共識并不等同于標準化,幼兒園的研究活動要以幼兒的發展為基點。
案例式教研活動使大量的教育教學案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教師在積累大量案例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懂得思考,也提高了反思能力;在探討與激辯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顏曉燕.園本教研多樣化模式探析[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5(9):24-27.
汪京莉.有效組織教研活動的四要點[J].學前教育(幼教版),2007(10):14-16
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走進新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