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鋒
文題速遞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但隨著人口的增多,人類活動的日趨頻繁,空氣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溫室效應等都在加劇。為此,我們應當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請以“低碳生活”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寫作指津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時將所耗用能量盡可能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并踐行低碳生活。然而,因為對于話題概念理解不夠全面,同學們寫這類作文常常出現以偏概全的情況,使作文逐漸偏離主題。若想緊扣作文核心,大家應注意以下方面:
1.完整構思。首先,確定一個主題。低碳生活的主題很多,比如提倡使用環保購物袋,提倡綠色出行,等等。同學們可以描述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情景,也可以寫自己的身邊事。其次,注意作文結構。大家可以先闡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如:全球都面臨著環境惡化的壓力,低碳環保刻不容緩。也可以將國家出臺的某些環保政策適當地融入作文中,這樣可以增強說服力。接下來可以敘述一些你看到的低碳行動,或是你自己的做法。最后,進行總結。低碳生活是一件長久的事,需要大家持之以恒,從身邊小事做起。
2.敘述真實。寫作這類作文一定要寫真實經歷(事件),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寫實際情況,內容不要太空,主題不要太大,同時要有所思考,寫出自己對低碳生活的態度和看法,寫作形式亦可創新。
我們來總結一下,“低碳生活”主題作文寫作時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確定觀點,搜集素材;第二,尋找問題事物;第三,敘述事件,并淺談如何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不環保的問題;第四,人們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么樣的成效;第五,說明“低碳”需要堅持,并倡導大家踐行。如此安排,一篇作文就很容易寫出來了。
習作展示一
執一束低碳之火
◎朱鑫源
歷史老師正講到原始社會的人類靠火把取暖、照明……我神思飄遠,忍不住想,如果科技沒有發展,現在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呢……
學校離家太遠了,我每天都要走一兩個小時的路才能到學校。所以,星星還掛在天邊,我就不得不打著呵欠從床上爬起來。蹲在灶膛前拿棍子撥弄了好久,那火苗才不情不愿地燃起來,像極了剛才睡眼惺忪的我。我蜷縮在灶膛口,誰知火苗溫溫吞吞,一點兒暖意都沒有,鍋里的水煮了許久卻沒有一點兒熱氣。我站起來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無奈地抓了一個昨天晚上剩下的饃,拎起書包就往學校走。
風有點大,夾雜著一些小雪花,饃有些硬,我一口風一口饃,邊吃邊走。好不容易啃完饃,我趕緊用圍巾把自己包裹起來。一路上,我遇見了許多和我一樣頂風冒雪去上學的同學。沒有人愿意說話,大家都在埋頭趕路。我感覺自己的額頭有些濕,不知是汗還是雪花融化的水。
上第二節課的時候,天突然暗了下來,老師讓我們點燃火把照明。同桌是一個調皮的男孩子,不是手摸摸這里,就是腳蹭蹭那里。他一時忘形,火把倒了,課桌上的書本被點著,很快就燃成了灰燼。看著他沮喪的臉,我嘆口氣,這是他不小心燒掉的第五本書了,明明開學才四天。
放學了,天色幾近全黑,我小心翼翼地舉著火把回家。外面冷,家里也冷,墻和門仿佛被凍穿一樣。媽媽還沒有下班,廚房里空空如也。無奈下,我開始寫作業,既要防著火把倒下來,還要不時停下筆搓搓自己凍僵的手……
我猛然回過神來,歷史老師已經從原始社會講到了現代。
隨取隨用的純凈水、明亮的電燈、又快又舒適的汽車……科技造福了人類,而人類呢?人類對慷慨的大自然予取予求,貪婪無度。
那么多的資源不可再生,浪費現象卻隨處可見。明明步行只要五分鐘的路程卻非要花十五分鐘開車去;明明人走了,水龍頭卻沒有擰緊,任由水一滴一滴流走;明明點一盞燈已經足夠明亮,卻總要看到“燈火輝煌”才罷休;明明是完好無損的物品,卻已經扔進了垃圾桶……
如果人類不知節制,我聯想到的那種只剩下火的生活終會成真!所以,讓我們穩穩地握住手中這束燃著低碳之火的火把,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與低碳同行吧!
(江蘇無錫市雪浪中學八·2班)
點評
大自然的慷慨讓人類忘乎所以,但人類終究會為此付出代價。小作者由歷史老師的話展開了一系列聯想,想到了沒有電、沒有車,只有火把的生活,再由歷史老師的話自然過渡到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引發讀者對低碳環保的深思。在作文最后,小作者呼吁大家與低碳同行,全文構思巧妙,立意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習作展示二
低碳生活看我爸
◎陳慕予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文明意識也提高了,低碳生活成了一種新潮流。
電梯口
等電梯的時候,爸爸提醒我以后睡覺前記得關燈,要節約用電。我低著頭不說話,心中卻暗暗反駁:難道我們家連這一點兒電費都交不起嗎?
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說道:“大自然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每節約一點,未來就可以少為這些資源發愁了。”
“可是我們班很多同學都不會隨手關燈啊。”我狡辯。
爸爸說:“凡事都要從我做起,自己做好了,自然會影響到身邊的人。”
地鐵站臺
爸爸有車,但他很少開,他說地鐵很方便。爸爸總是先坐地鐵送我到學校,再坐地鐵去公司。
“爸爸,如果你開車送我上學,我早上就可以晚起二十分鐘了。”我不想每天早起去擠地鐵,我想多睡會兒,然后直接坐車到校門口。
爸爸說:“如果你每天多睡二十分鐘,那我們的天空就會每天多一個灰點,汽車尾氣會讓藍天難過。”
“可是別人都在開車啊。”我不解。
爸爸說:“有事的時候,開車確實方便一些。但很多時候不必要開車,我們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凡事都要從我做起,再去影響身邊的人。”
舊衣物回收箱前
小區里多了兩個大大的舊衣物回收箱。周末,爸爸和媽媽把家里那些半新但已不適合穿的衣服整理了出來,清洗、消毒,然后整齊地裝進袋子里,投進了回收箱。
我很納悶:“為什么要這么麻煩?還不如直接扔垃圾桶里呢。”
爸爸說:“這些衣服都還能穿,扔掉多浪費,就讓它們到有需要的人手里去吧。而且,接收到這些衣物的人也能感受到善意,何樂而不為呢?”
沒錯,爸爸一直在堅持低碳生活,從自己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不斷影響著我。我明白,他一直在用實際行動教給我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讓我們更用心地去愛這個地球!
(江蘇無錫市格致中學八·6班)
點評
本文結構別出心裁,小作者選取了生活中的三個場景來展現爸爸踐行低碳生活,圍繞“節電、環保、回收”三個環節來寫,緊扣主題。而爸爸那句“凡事都要從我做起,再去影響身邊的人”更像是一條線,將場景串聯了起來。“低碳生活,就是讓我們更用心地去愛這個地球”,小作者以此句結尾,不僅完美收束全文,升華了主題,而且像是在邀請讀者一起好好愛這個地球,令人贊嘆。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