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小型博物館因為館藏文物數量較少,專業策、陳展人員及經費保障薄弱,策、陳展理念及方法落后等原因,使得這些博物館的展覽水平滯后。尤其是基層小型博物館的臨時展覽,更是暴露出諸多不足與發展困境。面對這些現狀與困境,基層小型博物館應該充分利用自身藏品資源的特色,明確辦展目標,尋求多方合作,在有限的資源支持下,真正地將臨時展覽辦好、辦活。
基層小型博物館,多存在于我國縣(區)級行政區劃內,是目前我國博物館序列中數量最大的一個存在,但也是發展較為緩慢的一個群體。截至2020年底,我國共有各類博物館共計5452家,其中,一級博物館204家、二級博物館455家、三級博物館565家,三級以上博物館共計1224家,僅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22%。除過三級以上博物館外,仍有4000多家博物館尚未評估定級,占到全國博物館總數的88%,而這其中,基層中小型博物館占到了絕大多數。而在三級以上博物館中,也有相當部分縣(區)級小型博物館的存在。占比如此大的基層小型博物館,在國家及省級補助資金的支持下,充分發揮著博物館職能,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身力量。
與國內各大、中型博物館相比,基層小型博物館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與不足,尤其是在展覽的策劃和陳布展工作上。據國家文旅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各類文博機構共舉辦各類展覽29347個,其中基本陳列16682個,臨時展覽12665個。可以看出,基本陳列與臨時展覽的比重僅為1.3∶1。在現在各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多依靠策展公司及設計公司制作,且完成后基本處于較為穩定的情況下,臨時展覽因其靈活、多樣,且形式豐富等特點,已成為衡量一家博物館辦展能力高低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提升博物館整體業務水平和發揮社會教育職能的重要途徑。
根據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要求,各類博物館每年舉辦臨時展覽的場次最少也在2次以上,而2020年我國各類博物館年均臨時展覽舉辦場次約為5場次。可見,大、中、小型博物館都極為注重臨時展覽的策劃和陳展工作。但基于藏品數量少,專業策、陳展人員及經費保障薄弱,策、陳展理念及方法相對落后等客觀原因,基層小型博物館在臨時展覽舉辦上仍然面對諸多困境。
館藏文物數量少,僅靠自身力量難以長久實現臨時展覽的不斷更新
基層小型博物館大多館藏文物數量較少,且珍貴文物多被省、市大型博物館所調撥和借調。館藏總數較少,珍貴文物數量也少,是基層小型博物館共同的特點。再除去基本陳列中已經展出的藏品,留給臨時展覽使用的藏品數量就更少了。即便勉強能夠支撐起一個臨時展覽,但臨時展覽的性質決定了僅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可能滿足長久需求的。藏品數量一定,臨時展覽的次數卻是無限次的,一定的數量是不可能滿足無限次的需求的。基層小型博物館目前的臨時展覽還多以傳統的文物類別來進行,如“館藏精品錢幣展”“館藏字畫展”“館藏陶瓷器文物展”“館藏銅器展”等,也有以文物時代來進行的“館藏秦漢簡牘展”“館藏明清碑刻展”等等。文物的類別和時代只有十幾種,即使每個展覽都有足夠的實物支撐,舉辦十幾次臨展后呢?還用什么方式來策劃和陳布展臨時展覽?更何況大多基層小型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數量和文物類別都是有限的。
缺乏人才、經費,臨時展覽陳布展理念滯后
文博專業人才的緊缺,是基層小型博物館發展緩慢的又一重要原因。具體到展覽的策劃及陳布展工作上來說,專業的策、陳展人員就更是鳳毛麟角了。缺乏專業人才的指導和支撐,基層小型博物館的陳展理念多還停留在傳統的純文物排列式展出模式,展覽制作簡單,設施設備簡陋,缺乏應有的互動性體驗與科技支撐。這種傳統式的陳展模式,明顯已不能滿足現代群眾對于博物館展覽的需要了。基層小型博物館急需掌握先進陳展理念的專業策、陳展人才,以發展和創新現有的陳布展理念。
基層小型博物館一般展館面積都較小,且免費開放補助經費也相對較少,這就使得基層小型博物館在舉辦臨時展覽的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展館面積及經費保障的制約,從而直接影響臨時展覽的策劃設計及陳布展質量。當然,這種限制在財政情況不同的基層縣區各有不同,在財政情況好的縣區,博物館的建筑面積和經費都會很好的得到解決;但在當地財政情況較為困難的西部地區縣區里,展館面積及經費仍然是影響博物館臨時展覽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西部基層縣區級博物館里,有的博物館還處于依托各類寺院、隍廟等古建筑內(圖1),展廳面積小,有的甚至難以提供臨時展廳。在這類博物館中,是很難完成一個高質量的臨時展覽的。
群眾認知度較低,難以形成有效互動
在基層博物館所在的基層縣(區),縣區居民包括村鎮居民對博物館的準確認知度嚴重不足,其中又以村鎮農村居民更甚。絕大部分群眾對博物館的認知還只是個“閑散單位”,更有部分群眾甚至還不清楚博物館的具體職能和存在。在這種低認知度的背景下,也就很難在臨時展覽的舉辦過程中形成與觀眾的有效互動了。沒有群眾基礎的展覽,即便再好,也失去了展覽的價值和意義。
面對困境,努力提升臨時展覽的策、陳展水平
對于基層小型博物館來說,當地基層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從博物館建筑建設、文物保護、到人才及資金、政策等的工作,都需要基層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在當前“文旅融合”及“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臨時展覽將更多的與基層政府的文旅規劃相配合,這就更加需要基層政府的大力支持。
面對這些客觀困境,基層小型博物館的臨時展覽決不能滿足于現狀,裹足不前。應努力提升臨時展覽的策、陳展水平。
豐富藏品來源,注重藏品多元化征集,擴大博物館收藏范圍。展品,是臨時展覽最基本的前提。作為基層博物館,直接面對群眾生活,且處于文物出土現場的前沿,這是基層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最大的優勢。已被群眾淘汰且不使用的一些具有時代價值的老舊生產生活物品,當地群眾在施工建設中意外挖掘出土的一些文物,當地公安部門查處繳獲的一些涉案文物等,這些都應作為基層博物館藏品來源的途徑。此外,基層博物館大多還代管著縣(區)內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工作,通過搶救性發掘及日常野外不可移動文物巡查工作,都可采集到相關文物及標本,以達到豐富館藏的目的。這其中,尤其應該注重挖掘當地行業發展成就、非遺見證及體現建國以來及改革開放以后生產生活新面貌的見證物,真正實現“為明天收藏今天”的指導理念,使基層博物館成為當地地方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多館聯合,館校聯合,多形式多組合辦展,積極創新辦展模式。眾人拾柴火焰高,基層小型博物館之間可以充分尋找共性,積極聯合辦展,集多館之力共同完成一項高質量的臨時展覽(圖2),積極爭取大、中型博物館及大學院校的平臺與指導,借助這類大型展覽平臺與資源,提升自身辦展理念與能力。基層小型博物館可充分利用網絡及各類新媒體等資源,積極策劃各類線上臨展,豐富和創新臨時展覽的舉辦形式與方法(圖3)。
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在展館建設及專業人才引進及資金方面獲得保障。足夠的展館,專業的策、陳展人員及有效的資金保障,這是保證基層小型博物館臨時展覽舉辦的重要條件。而這些,都需當地政府部門的政策及財政支持,基層小型博物館應努力爭取,以提升臨時展覽的舉辦水平與基本的展廳安全保障,服務當地文旅建設。
面向基層群眾,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意識及博物館工作職能,積極聽取和參考群眾對博物館展覽的意見與建議。要讓廣大群眾都走進博物館,參與到博物館的建設與工作中去,這也正體現了博物館的開放性與包容性。辦群眾需要的展覽,辦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展覽,讓博物館的臨時展覽成為廣大群眾認知博物館,提升文化素養的重要場所。
基層小型博物館所面對的這些困境,也并不是一時都能夠解決的,但基層小型博物館應該根據當地及本館實際情況,發展問題所在,有針對性的逐步改善和提升自身的臨時展覽策、陳展理念、能力與水平。積極做好藏品征集工作,豐富館藏數量與類別;積極學習臨時展覽策、陳展理念與先進方式方法;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引進專業人才與資金;積極向廣大群眾宣傳博物館工作,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博物館,傾聽群眾對臨時展覽辦展的意見建議。通過以上舉措,讓基層小型博物館更好的扮演起一個地方歷史見證者與參與者的角色,逐步解決臨時展覽的困境,真正發揮出博物館應有的職能。
作者單位:涇川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