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
摘 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時代號角已經(jīng)吹響,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的重點。小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目標。本文將以班級管理中小組管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為主題展開分析,通過科學建立小組、維系小組成員關系、培養(yǎng)小組好學氛圍、小組共建班級制度四部分,提出小組管理對于激發(fā)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可行性,并通過小組管理建立學生自我監(jiān)督、自主管理的班級氛圍。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小組合作;自主管理
引言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有言: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現(xiàn)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全方位、高素質的人才需求,使得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逐漸成為學校教育中亟待解決問題。小組管理模式由于其科學性、高效性,成為從教師管理班級過渡到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重要途徑。通過小組管理模式這一自我管理的平臺,可以順利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構想。
一、科學建立小組,奠定自主基礎
通過小組合作機制實現(xiàn)學生對班級自主管理的前提是小組的科學建立,此時的小組絕非按照座位順序的簡單安排,而是需要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針對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緒外露、情緒波動較大等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合理安排小組成員構成。分配的原則為:組間差異小、組內差異大,即盡可能保證各小組的學習能力、操作能力等處于均衡狀態(tài)。小組分配的具體指標可歸類如下:學習成績、學生性格、性別比例等。這便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多多關注每位學生的個人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因人分組。
分組之后,考慮到小組內部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教師應在小組內部按照身高安排座位。在保證正常上課紀律及學生視野需求的同時,安排小組成員坐在一起,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有效管理交流及互相監(jiān)督。不僅如此,在小組組建之初,教師可以允許小組成員自行決定組名,這既是組內的第一次討論,亦是小組模式給予學生的第一次自主選擇。自擬組名同時還能增強組內成員的民主意識,提高學生對小組生活的期待值,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二、維系小組關系,增強集體榮譽
科學的小組組建完成之后,距離學生自主管理的實現(xiàn)就近了一步。首先教師應提供不同的崗位安排供小組成員選擇,小組成員可根據(jù)不同個人特點進行毛遂自薦,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推動學生自我意識的成長。在保證小組每位成員都有事可做的同時,賦予小組成員責任感,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進而提高小組乃至整個班級的凝聚力。
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將小組工作與教育教學融會貫通,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增強小組的集體榮譽感。教師應該抓住收發(fā)作業(yè)、課間操、運動會等集體活動契機,維系小組成員關系,加速小組成員的凝聚。如在作業(yè)收發(fā)時,要求小組長的職責為督促組員交作業(yè),學習組長的職責為檢查組員的作業(yè)是否按量完成,在大大縮短作業(yè)交接時間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在班級的公共區(qū)域衛(wèi)生管理方面,教師可以將待清掃區(qū)域平均分成兩部分,分別安排兩個小組進行衛(wèi)生清掃工作,各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可由組內的衛(wèi)生組長負責安排。在每組完成衛(wèi)生清潔后,教師可組織其他小組成員對兩組的衛(wèi)生清潔情況進行投票,對于獲得票數(shù)較多的小組給予贊美與肯定,對于票數(shù)較少的小組給予鼓勵與建議。在班級內部形成良性競爭氛圍,在競爭中提高小組管理的主體意識及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
三、培育好學氛圍,實現(xiàn)整體提高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學生小組管理外,教師還可將小組管理模式應用到學習方面,通過小組的集體力量,營造和諧民主、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教師應鼓勵組內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助學習能力較差同學,從一花獨放,發(fā)展為百花相競,最后成為萬紫千紅。使學生在互幫互助中點燃學習熱情,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收獲助人為樂的滿足感。
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在組內自由組隊,細分成“一幫一互助組”,互相探討,共同進步。同一道數(shù)學題目,是否存在不同的解法?同一篇語文文章,又能否讀出不同的感悟?相信在不同認知水平、不同成長經(jīng)歷下學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與此同時,經(jīng)過小組討論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又能否迸發(fā)出新的想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精神。學生之間的友誼也逐步加深,不僅能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還將逐步實現(xiàn)自主管理能力與學習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
四、組間合作討論,共建班級制度
在組內成員友誼迅速升溫之際,為防止出現(xiàn)“小團體”,教師還應盡快組織各小組為班級制度的建立群策群力。秉持一切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班級制度內容要盡可能考慮學生的權益,同時又要有一定的約束力。
教師可先邀請各小組進行組內討論,分別得出本小組認為最重要的三條班級制度,賦予小組自主管理的權利。隨后開展班級集體討論,各小組分別講述本組的討論結果及制度建立的出發(fā)點,教師與其他各組成員可以對其點評。對于出發(fā)點正確,約束力恰當?shù)闹贫龋處煈o予充分的表揚與認可,對于較為偏激或不合適的制度,教師應在肯定其中可取之處的前提下,引導學生修正與完善。通過組間的合作討論,共商共建出適合本班級的班級制度,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主旋律之下,學生構建小組管理的模式在有效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營造了班級舒適健康的學習氛圍,使班級的管理井然有序。作為學生教育的管理者,細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教師應采用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學子,將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小組管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摒棄傳統(tǒng)的班主任對班級的全權管理,轉變?yōu)橐揽繉W生小組模式的集體力量進行自我管理,積極引導學生發(fā)展,促進學生自主管理班級。
參考文獻
[1]華仁波.讓學生自主管理成為班級管理的“原動力”[J].試題與研究,2019,(03):120.
[2]吳萬峰.以小組合作為載體 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10):125-126.
[3]邵小英.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長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09):20.
[4]王侃.發(fā)揮綜合小組作用,建設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195.
[5]晉黨新,張俊.淺談推進學生自主管理的核心要素[J].中華少年,2016,(29):17.
[6]晉黨新,張俊.推進學生自主管理的核心要素[J].文學教育(下),2016,(0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