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祥毓
摘 要:思想品德課在小學階段教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有著直接且重要的影響,而教育敘事是小學教學中常見的教育方法。本文探討了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意義,并針對目前思想品德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將教育敘事合理有效的融入到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方法,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教育敘事;小學;思想品德課
教育敘事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說明一件事或闡述一個問題,是思想品德課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小學階段是思想品德養成的啟蒙和初始階段,必須引起重視。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融入教育敘事的方式,來逐步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
一、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意義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國家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
(一)教育敘事能夠構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通過教育敘事,可以為課堂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重視思想品德課以及自身思想品德的塑造,通過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起情感共鳴,更好的為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提供幫助。
(二)教育敘事能夠鼓勵學生自我思考
根據教師生動形象的教育敘事,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自我思考,培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逐步從以前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
(三)教育敘事的內容和方式具有靈活性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教育敘事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靈活性更高,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的良好溝通,將較復雜的知識和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形式簡單化地傳遞出去。
二、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應用措施
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缺乏創新,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在長期應試教育的環境下,相對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學生和家長更注重語數英這些主課的成績,對思想品德課的重視程度較低。再者,由于網絡信息的發達,大量網絡信息影響著思想意識不健全,分辨能力較弱的小學生的心智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1],針對以上問題,為將教育敘事很好的融入到小學思想品德課中來,具體提出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和理念,提高思想品德課的重視度,通過教育敘事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應提升自己敘事的能力,根據課程內容,查找挖掘與本課程知識點相關的故事或真實案例來激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為課堂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更樂于接受。
(二)合理教育敘事,豐富教學內容
在教育敘事的應用過程中,也要逐步豐富教學內容,將敘事的真實性、完整性、趣味性和時代性相統一。
1、注重教育敘事的真實性
在教育敘事時,應結合課程內容,注重敘事的真實合理性,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挖掘能夠打動人心的真實案例或故事,緊密聯合班主任和各科老師,捕捉學生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然后在思想品德課中通過教育敘事的方法來歸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例如在講到關于誠實這一思想品德課的時候,通過講述學生身邊實際發生的事情或案例給給予警醒,讓學生知道誠實的重要性和欺騙的壞處,從而培養誠實的基本品質。
2、注重教育敘事的完整性
在教育敘事過程中,應注重故事情節的完整性,時刻緊扣主題,分析生活當中的現象和問題的本質,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從而不斷提升思想道德品質,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材中有關于介紹家鄉文化和家鄉發展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當地的風俗和特色進行引入,將學生吸引到情境中,然后講述這些風俗和特色的歷史和小故事以及所傳遞出來的思想和情感,通過歷史的變化和如今的發展狀況,讓學生真正了解家鄉的風俗,因為現在的孩子對本地的風俗知之甚少,每天被各種網絡信息充斥,所以通過這樣完整講述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特色,從而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情感,逐步從小家引入到大家,激發學生的愛家愛國情懷。
3、注重教育敘事的趣味性
如果只單純進行敘事,長時間會讓學生產生枯燥心理,所以教師應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注意力,這樣對思想品德教育的傳遞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材《挑戰第一次》一課,為了增加課堂趣味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想要挑戰的從未嘗試或不敢嘗試的事情,然后隨機進行挑選,當場挑戰并完成,最后由教師通過分享小故事,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勇于嘗試、勇敢挑戰,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
4、注重教育敘事的時代性
教師在選擇教育敘事素材時,應結合學生當下關心的問題以及當前所發生的時事熱點,來增加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例如,在小學法治與道德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材中有關于《我參與,我奉獻》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入近期人們最關心的新冠疫情,講述在疫情期間付出和奉獻的醫護人員和社區的志愿者們,以及他們經歷的點點滴滴,來喚醒學生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美德,讓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知道美好的生活是由他人守護的[2]。
(三)創新敘事形式,引發學生思考
在進行教育敘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通過PPT或影像等形式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材《讓生活多一些綠色》一課,教師可以通過影像或PPT,展示由于環境污染給城市、生活、大自然帶來的影響和變化,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刻的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再通過教師講述身邊所看到的危害環境的行為和事件,來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思想[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是一種科學、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重視教育敘事應用,通過思考和挖掘真實合理有效的內容,在完整性、趣味性和時代性并重的基礎上,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真正了解和體驗到所傳遞的教育內容,從而有效開展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思想素質的提高,為培養有理想、有禮貌、有紀律、有道德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羅育輝.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淺析[J].教育界,2017(25):69-70.
[2]解智豐.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4):166.
[3]劉春江,辛均庚.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0(2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