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青

摘要:目的:探討宮腔水囊壓迫法治療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產科2020年1~2021年12月期間收治80例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作為數據分析基礎,結合治療方案差異分為對照組(40例)和實驗組(40例),分別實施紗布填充止血和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對兩組止血效果等指標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手術時間、止血時間、填塞物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產后2h、產后12h、產后24h等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接受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治療,能夠獲得較好的止血效果,推廣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宮腔水囊壓迫法;陰道分娩;產后出血
【中圖分類號】 R714.46+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產后出血指的是產婦分娩后24h內陰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這也是誘發產婦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誘發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胎盤因素和宮縮乏力等,如果產婦無法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則會造成其短期內大量出血,甚至發生休克等不良后果,并直接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對于出現產后出血癥狀的產婦,通常采取按摩子宮和使用宮縮藥物等方式來減少出血量,保證產婦的安全,然而,常規的止血治療無法獲得最佳效果,因而需要實施其他止血方案。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產科2020年1~2021年12月期間收治80例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作為數據分析基礎,結合治療方案差異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40例,年齡范圍22~40歲,均值(31.52±4.23)歲,孕周范圍38~41周,均值(39.66±0.42)周,實驗組40例,年齡范圍21~41歲,均值(31.48±4.15)歲,孕周范圍38~41周,均值(39.54±0.38)周,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產婦分娩后24h內出血量在500ml以上,符合產后出血診斷標準;2常規藥物治療未達到預定效果;3產婦及其家屬對臨床研究目的和過程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剖宮產手術者;2合并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3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觀察對象實施紗布填充止血治療,選用專門的宮腔紗布開展強行止血治療,配合200ml濃度為2%的甲硝銼注射液,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對宮頸進行拉勾器具牽拉使其充分外露,并填塞浸濕藥品的紗布,依據從宮底到宮頸的順序進行填塞避免出現縫隙,將紗布尾端留置在陰道口部位,了解患者有無脹腹、腹痛等癥狀。該治療方案適用于剖腹產產后出血患者,保證患者完全填塞后縫合傷口即可。
實驗組觀察對象實施宮腔水囊壓迫法治療,常規消毒產后分娩者的陰道和周圍部位,將水囊置入宮腔內,利用注射器將生理鹽水注入水囊內。若患者存在宮頸口松弛情況,則需要重點進行填塞處理,水囊置入后、注水前放置無菌棉墊,防止水囊掉落。選擇陰道中段部位置入碘伏紗布,并對導管末端進行包扎,且這一方法也適用于剖宮產的產婦,即將水囊置入宮底部位,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宮腔大小注入相應量的生理鹽水,控制陰道出血問題。通常情況下,宮腔內放置水囊管12h后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情況進行監測,如果尿量和指標結果均處于正常范圍,則陰道出血量會明顯減少,則可靜脈注入縮宮素配合擴張器治療。對患者陰道出血等情況進行動態觀察,確定其有無再次出血的風險。宮腔內留置水囊12h后,若其生命體征恢復穩定,其未見血跡或是出血量明顯減少,則可從宮腔內取出水囊。若患者陰道出血量保持在10~20ml之間,則持續進行1h觀察,確定無出血征象后抽水。對于出血量持續在20ml以上的患者,需要再次注水30~50ml,并持續進行2h觀察,確定無出血征象后抽水。但宮頸內水囊持續放置時間不應超過24h。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兩組研究對象手術時間、止血時間、填塞物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等指標結果;對兩組觀察對象產后2h、產后12h、產后24h等不同時點出血量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團隊全部工作人員均通過Excel表格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整理記錄,經SPSS22.0軟件對表格進行處理分析,以此為依據判斷整體療效。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和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觀察對象手術時間、止血時間、填塞物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出血量比較
實驗組觀察對象產后2h、產后12h、產后24h等不同時點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產后出血指的是產婦分娩后24h內陰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或是剖宮產產婦分娩后24h出血量在1000m以上的情況,也是產科上誘發產婦死亡的常見因素。產后出血通常發病迅速,若其無法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則會危及產婦的生命安全。當前臨床常用的產后出血治療方法包括縮宮素等藥物治療、子宮切除手術、保守性手術等手術治療。宮縮乏力是誘發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需要通過靜脈滴注縮宮素和按摩子宮的方式控制出血[1]。
常規的宮腔壓迫止血所用紗布填塞方式,盡管能夠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但治療時間較長,且填塞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均勻的情況,無法達到全面壓迫止血的目標。盡管紗布質地柔軟,但也會產生一定的摩擦作用,進而增加子宮內膜組織損傷等并發癥風險,這就會限制宮腔紗布填塞壓迫止血的治療效果,降低治療的安全性,整體應用價值有限[2-3]。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法是一種新型的改良止血治療方案,能夠像宮腔內填塞球囊,并注入無菌水來擴大球囊,通過球囊所產生的壓力全面壓迫宮腔產生止血的作用。同時,球囊注水擴大和抽水縮小的過程也不會對子宮內膜組織產生摩擦損傷作用,治療的安全性較高。水囊擴大后會對子宮內膜表面的靜脈產生壓迫作用,形成子宮肌層的刺激并促進其收縮,臨床醫師可以結合產婦的宮頸形態對水囊形態進行適當調整,保證隱匿性出血部位的壓迫效果[4-5]。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法注水和抽水速度都相對較快,能夠保證醫師精準控制容量,操作方法比較簡單,且壓力分布更加均勻,能夠保證宮頸內膜均勻受力,需要關注的是,水囊在宮頸內的留置時間需要控制在24h以內,降低并發癥風險。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需要控制注入的水溫在37℃左右,以增強患者的耐受度,避免出現腹脹和腹痛等癥狀[6-7]。
參考文獻:
[1]呂昕瞳.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法治療產后出血的療效[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7):137-138.
[2]杜欣.陰道分娩產后出血不同治療方法效果比較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 2019,35(20):3219-3221.
[3]王翠群.宮腔水囊壓迫法治療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療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3(11): 26-27.
[4]李凈.宮腔水囊壓迫與宮腔紗條填塞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6):140-141.
[5]王蔚,劉鈞陶.宮腔水囊壓迫治療嚴重產后子宮出血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5):139-140+147.
[6]何玉碧.探討對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應用宮腔水囊壓迫法的效果及產婦結局影響[J].人人健康 ,2020(14):237-238.
[7]皮興芳,劉艷妮.宮腔紗布填塞術與宮腔水囊壓迫法治療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0,24(1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