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敏
摘要:目的 淺析中藥熏洗聯合電磁波譜治療儀(TDP)紅外線照射對肛腸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研究納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間收治的130例肛腸手術患者,均給予中藥熏洗聯合TDP紅外線照射治療,評價治療效果。結果 130例肛腸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例(5.38%)。130例肛腸手術患者治愈102例、顯效27例、有效1例、無效0例。治療后疼痛評分低于治療前、舒適度評分高于治療前,P<0.05。結論 肛腸手術患者應用中藥熏洗聯合TDP紅外線照射治療效果樂觀,可減輕患者疼痛感受與身心不適感,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
關鍵詞:中藥熏洗;紅外線照射;肛腸手術;并發癥;疼痛
【中圖分類號】 R285.6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手術是治療肛腸疾病的常用手段,可有效改善疾病癥狀,但術后存在一定并發癥風險,常見并發癥包括疼痛、創面滲血、肛門墜脹、創緣水腫、感染等,肛緣水腫可加重局部疼痛感,增加肛管壓力,肛門括約肌收縮痙攣等因素影響會進一步加重疼痛感,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創面愈合,不利于術后康復[1-2]。電磁波譜治療儀(TDP)是一種理療技術,在局部使用紅外線照射產生濕熱效應,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消散炎癥[3]。中藥熏洗中熏蒸中藥產生的熱氣作用于患處,可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有效消腫、止痛[4]。研究納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間收治的130例肛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中藥熏洗聯合TDP紅外線照射治療效果,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納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間收治的130例肛腸手術患者,其中男98例、女32例,年齡范圍在18-75歲,平均為(45.5±10.3)歲,其中痔瘡92例、肛周膿腫18例、肛瘺14例、肛裂6例。
納入標準: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所有患者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病患及其家屬知情,自愿簽署醫療文書。
排除標準:消化道腫瘤;精神異常;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嚴重損害。
1.2 方法
中藥熏洗方:苦參15g、功勞木15g、黃連15g、側柏葉15g、黃柏15g、大黃15g、澤瀉15g、皂角刺15g、黃花倒水蓮15g,取藥后加水煎煮至2000ml;將中藥液倒入盆中,盆置于熏洗架上,先熏蒸肛門,待水溫達到38-40℃時指導患者坐浴治療,每日1次,必要時大便后可臨時增加1次,每次20分鐘。
TDP紅外線照射治療:使用南寧市三科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的TDP治療儀,在中藥熏洗后進行治療,指導患者取側臥位,充分暴露肛門,照射肛門,每日2次,每次30分鐘,術后第一天開始,治療3-7天。治療注意事項:照射治療以患者感受到溫熱舒適感為宜,照射中注意皮膚保護,照射治療結束后囑咐患者在室內休息10分鐘后再外出,警惕照射過程中有無頭暈、心悸、灼熱表現,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治療7d后復診評估療效,治愈:治療后肛緣疼痛、水腫癥狀呈完全消失;顯效:治療后肛緣水腫面積消退>80%;有效:肛緣水腫面積消退40%-60%;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5]。采用國際常用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在白紙上畫1條10 cm長的直線,一端為“無痛”,另一端為“最劇烈的疼痛”,患者根據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線上作1個記號,以表示疼痛的強度及心理上的感受程度[6]。簡化舒適狀況量表( GCQ )包含30項,分別為環境7項、心理10項、生理5項、社會文化8項;各項評估評分為1-4分,滿分為120分,分數越高表明舒適度好[7]。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術后并發癥情況
130例肛腸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創面滲血1例、肛門墜脹3例、創緣水腫3例、感染0例,發生率7例(5.38%)。
2.2 評價患者術后療效
130例肛腸手術患者治愈102例、顯效27例、有效1例、無效0例。
2.3 評價術后疼痛評分
治療前患者疼痛評分平均為(5.80±1.05)分,低于治療后(1.13±0.20)分,(t=49.815,P=0.001)。
2.4 評價舒適度評分
治療前患者疼痛評分平均為(60.80±8.51)分,低于治療后(80.11±6.99)分,(t=19.992,P=0.001)。
3 討論
肛腸疾病患者主要癥狀包括肛門腫物脫出、便血、肛門疼痛、便秘、排便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臨床主張采取手術治療,雖然手術療效普遍樂觀,但術后患者也會伴隨嚴重的疼痛感與較多的并發癥,可能影響疾病預后[8]。手術操作需切開肛門組織,暴露神經末梢,誘發創口疼痛,同時可能因術中創口損傷、暴露括約肌、皮瓣對合不佳,可能誘導肛周局部淋巴循環與血液循環障礙,提高血管通透性,引起水分潴留在組織間隙中,誘發肛緣水腫,從而加重疼痛感,因此臨床需采取積極措施提高療效,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9]。
中醫理論認為肛腸疾病手術操作會損傷皮膚與經絡,或熱毒內壅,濕熱下注,影響正常局部氣血流通,導致瘀阻;中醫熏洗坐浴是常用的外治法,尤其適用于促進肛腸術后切口恢復。TDP紅外線照射可發揮熱作用,加速照射部位的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速度。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30例肛腸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例(5.38%);130例肛腸手術患者治愈102例;治療后疼痛評分低于治療前、舒適度評分高于治療前,P<0.05。分析原因發現,臨床應用中藥熏洗聯合TDP紅外線照射治療,中藥熏洗方中黃柏、苦參、黃連可解毒、清熱、瀉火;功勞木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側柏葉可消腫、清熱、祛濕;澤瀉可清熱、利水滲濕;大黃可排毒瀉下;皂角刺可消腫脫毒;黃花倒水蓮可散瘀、通絡。通過中藥熏洗借助藥物的溫度直接作用于肛門局部皮膚,擴張皮膚血管,改善淋巴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新陳代謝。TDP紅外線照射治療儀的復合涂料板含有30多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產生不同能量與波長的綜合電磁波,經TDP照射可調節機體內5-羥色胺、兒茶酚胺、乙酰膽堿活性,促使腦啡肽分泌,提高機體疼痛閾值,發揮止痛效果,提高身心舒適度。TDP照射可改善肛周血液流量,促進修復創傷組織,提高白細胞吞噬能力,促使吸收炎性物質,紅外線照射產生的熱力可松弛肛門括約肌,解除痙攣與收縮表現,改善淋巴血液循環,有效改善肛緣水腫表現,降低并發癥風險[10]。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中藥熏洗聯合TDP紅外線照射治療肛腸手術療效樂觀,可減輕疼痛,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
參考文獻:
[1] 姚群,黃海群,官信妹. 中藥熏洗對肛腸手術后患者疼痛及水腫的影響[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13):82-84.
[2] 于慶. 肛腸疾病術后應用中藥熏洗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2):231-233.
[3] 劉紅娜. 肛腸外科術后患者應用中藥熏洗護理效果觀察[J]. 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41(1):66-68.
[4] 袁森. 中藥熏洗坐浴聯合銀黃解毒促愈湯在老年肛腸病術后的效果觀察[J]. 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41(6):16-18.
[5] 謝春慶,王志國,譚紅蕾. 自制中藥制劑霧化熏洗對肛腸疾病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41(4):40-41.
[6] 王靈利. 手術結合封閉及中藥薰洗治療慢性肛周濕疹的臨床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16):265-266.
[7] 黎衍香. 光子治療儀聯合中藥熏洗護理干預促進肛腸手術后創面愈合的效果[J]. 醫療裝備,2020,33(10):183-184.
[8] 桂平. 中藥熏洗坐浴聯合針刺對老年患者肛腸術后疼痛的改善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4):157-159.
[9] 田立軍. 中藥熏洗坐浴治療肛腸外科術后創面水腫疼痛的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0):199-200.
[10] 姜建昌,茅慧慧,曹雷. 中藥熏洗療法在肛腸疾病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83):34-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