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徐寧偉 李育華

摘要 實地調研冀東地區沿海鄉鎮的經濟、社會、歷史發展背景、產業發展現狀、生態環境情況等,將沿海鄉鎮按照自然地理條件,分為以泥質灘地為主的沿海地區類型和以沙質地為主的沿海地區類型,使后續的自然生態景觀適應性設計更有針對性;按照沿海鄉鎮的主要產業分為以養殖業、捕撈業為主的海洋產業型鄉鎮,以工業、港口運輸業為主的鄉鎮和以農業、旅游業為主要產業的鄉鎮,使后續的產業景觀適應性設計更有針對性。從鄉鎮政府駐地景觀、鄉鎮產業景觀、鄉鎮自然生態景觀、鄉村生活景觀4個方面,分析冀東沿海鄉鎮景觀現狀,總結存在問題。重點運用風景園林學、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等學科知識,在綜合分析沿海鄉鎮整體布局、區域布局、景觀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景觀適應性設計策略。
關鍵詞 鄉村振興;冀東地區;沿海鄉鎮;景觀適應性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 98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8-017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8.04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Landscape Adaptability Design of Coastal Towns in Eastern Hebe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NG Yang 1,XU Ning-wei 1,2,LI Yu-hua 1 (1.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Hebei 066000;2.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astal towns in Eastern Hebei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spot.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coastal towns are divided into coastal areas dominated by muddy beaches and coastal areas dominated by sandy lands, so as to make the subsequent adaptive design of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more targeted;according to the main industries of coastal tow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marine industrial towns dominated by aquaculture and fishing, towns dominated by industry and port transportation, and towns dominated by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making the subsequent adaptive design of industrial landscape more target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resident landscape, township industrial landscape, township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rural life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wnship landscape in the coastal area of Eastern Hebei and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layout, regional layout and landscape status of coastal town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landscape adaptive desig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Eastern Hebei;Coastal towns;Landscape adaptive design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局限在“鄉村”這樣具體、狹義的地理環境中,在城鄉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鄉鎮作為鄉村的“集合體”、產業集中地,無論從地域、人口、經濟、環境等因素看,它們既具有鄉村相異的特點,又都與周圍鄉村保持不可缺少的聯系 [1]。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鄉鎮發揮更重要的區域性作用,并且成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紐帶。在鄉村振興的內涵中,生態宜居的村落環境,逐步完善的生活基礎設施,以及形成良好的鄉風、村風,都是重要的戰略內容。鄉鎮景觀設計不僅直接影響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建設,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村民的精神世界,影響鄉風、村風等精神文明建設。筆者在對冀東地區沿海鄉鎮景觀現狀調查的基礎上,總結鄉鎮景觀存在的問題,從而為進一步的景觀適應性設計研究提供理論依據。4816ABB1-975C-4573-BBA1-99D00592A76B
1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概況
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冀東地區作為京津的“右翼”,發揮重要的區域作用。同時,河北省海岸線綿長,冀東地區海岸線占70%以上,具有明顯的沿海區域優勢。冀東沿海地區主要城市為唐山市、秦皇島市。唐山市作為河北省的經濟強市,一直是典型的工業、港口城市。從2016年開始籌劃建設國家森林城市,2019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可見唐山市逐步轉型為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良性發展的新型工業及港口城市。秦皇島市是著名的旅游、港口城市,對生態環境及景觀環境質量依賴性更高,一直非常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環境景觀建設,每年都吸引眾多的國內外游客旅游、度假,城市知名度不斷上升。
1.1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類型劃分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具體分布區域,包括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開發區、北戴河區、撫寧區、昌黎縣,唐山市樂亭縣、灤南縣、曹妃甸區、豐南區。該研究的范圍為傳統意義上的鄉鎮,因此不包括因城市擴大,而已經并入城市,僅沿用鄉鎮原名的城市區域。
1.1.1 按照沿海自然地理條件區分鄉鎮類型。
按照沿海自然地理條件,分為以泥質灘地為主的沿海地區類型和以沙質地為主的沿海地區類型。
泥質灘地為主的沿海地區類型鄉鎮,主要集中在唐山市,包括豐南區黑沿子鎮,曹妃甸區柳贊鎮,灤南縣南堡鎮、柏各莊鎮,樂亭縣姜各莊鎮、馬頭營鎮、湯家河鎮、古河鄉、王灘鎮。
沙質海灘地為主的沿海地區類型鄉鎮,主要集中在秦皇島市,包括昌黎縣茹荷鎮、劉臺莊鎮、團林鄉、大蒲河鎮,撫寧區留守營鎮,北戴河區牛頭崖鎮,山海關區石河鎮,開發區東區渤海鄉。
按照沿海自然地理條件對鄉鎮進行分類,將有利于研究沿海鄉鎮自然生態景觀的設計與營造。依據不同的地質、水質條件,選擇適宜的景觀綠化植物,有利于改良土壤性質、改善環境質量,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景觀適應性理念。
1.1.2 按照主要產業區分鄉鎮類型。鄉村振興戰略概念中,產業興旺是重點 [2]。冀東沿海地區依托海洋資源,鄉鎮的經濟發展一直處在優勢狀態。如何為鄉鎮產業的發展提供更適宜的環境,如何讓鄉鎮居民安居樂業,愿意為鄉鎮的發展貢獻力量,這都需要環境景觀設計進一步提升環境品質,建設充滿吸引力的鄉鎮景觀。因此按照產業區分鄉鎮類型,進而研究景觀適應性策略,成為研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以養殖業、捕撈業為主的海洋產業型鄉鎮,如豐南區、灤南縣、樂亭縣沿海鄉鎮。以工業、港口運輸業為主的鄉鎮,如樂亭縣沿海鄉鎮。以農業、旅游業為主要產業的鄉鎮,如昌黎縣、撫寧區、北戴河區的沿海鄉鎮(表1)。
1.2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景觀現狀
1.2.1 沿海鄉鎮政府駐地景觀現狀。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地帶雖經歷歷史的變遷,但目前沿海鄉鎮都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沿海產業的發展,空間布局、建筑設施等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變,而形成現代鄉鎮格局。
鄉鎮政府駐地,交通便利,道路空間格局因時代變遷而發生變化,具有一定的自發性、隨意性,缺少整體規劃性。建筑較鄉村地區密集,公共設施較完善,也因缺乏整體性前期規劃,改建的隨意性、自發性,而顯得較為雜亂,沒有形成統一布局與風格。景觀綠地率較低,綠化植物沒有形成群落效應,生態效益差。因缺乏統一管理,綠地被侵占的情況較普遍。在統籌城鄉發展的背景下,小城鎮建設盲目追求同大城市建設的一體化發展 [3],風格不明顯,地域性、文化性、藝術性都明顯欠缺。
1.2.2 沿海鄉鎮自然生態景觀現狀。
在國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生態宜居”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已被明確寫入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與總要求中 [4]。
沿海鄉鎮因優越的海洋自然生態資源而受益,自然生態景觀是鄉鎮景觀的基底,也是鄉鎮人們的家鄉印象。但因海洋所形成的鹽堿地質、灘涂地質、沙質地質等,以及人為的干擾與破壞,也對生態景觀格局的構建提出了挑戰。唐山市沿海鄉鎮大多面臨土壤鹽堿化的問題,導致大片鹽堿荒地的出現,不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加之多數鄉鎮第二產業發達,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秦皇島市的沿海鄉鎮地質條件普遍較好,但因旅游業的發展,自然生態景觀受到人為活動干擾越來越大,如何保護沿海鄉鎮的自然生態景觀,構建良好的沿海生態景觀格局,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1.2.3 沿海鄉鎮產業景觀現狀。
鄉鎮產業的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冀東沿海鄉鎮產業類型豐富,大多與海洋資源有緊密聯系。產業發展在近幾年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姿態,但產業景觀的發展滯后于產業發展,將不利于鄉鎮產業的長遠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以養殖業、捕撈業為主的海洋產業型鄉鎮,產業生產特色已凸顯,如“漁光互補”,但未與景觀美學結合起來,未形成“漁美”景觀,對此類鄉鎮產業景觀的研究還有較大空間,可以與旅游業結合,形成特色產業景觀,以創造更大的產業效益與生態效益;以工業、港口運輸業為主的鄉鎮,產業景觀多數停留在滿足綠化指標的基礎上,但也有少數工業企業開始探索工業旅游項目,由此將產業與旅游景觀結合起來,值得進一步推廣;以農業、旅游業為主要產業的鄉鎮,景觀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業與景觀的結合尚不明顯,旅游業景觀風格稍顯雜亂,沒有體現地域文化特色。
1.2.4 沿海鄉鎮鄉村生活景觀現狀。
沿海鄉鎮下轄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交通設施條件的不斷提高,對鄉村道路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景觀格局隨之發生變化。鄉村建筑設施的自主性較高,因此建筑風格多樣,建筑布局及個體景觀美學性不高。加之對于綠化的忽視,鄉村綠化率不高,綠化配置的合理性、藝術性均有所欠缺。景觀設施不完善,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意識不匹配。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民網絡生活普及、視野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對鄉村公共活動空間景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如何留住“鄉愁”,體現鄉村特色與文化背景,也是急待研究的問題。4816ABB1-975C-4573-BBA1-99D00592A76B
2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景觀適應性設計
廣義的適應性可以定義為:“特定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互利性的良性循環模式”。適應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適合,多指客觀環境或需要等 [1]。該研究中提到的適應性即為適合的意思,但又包含2層含義:首先研究對象固定在冀東地區沿海鄉鎮,研究的可行性、針對性較強,既符合我國相關重點發展政策,又充分利用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研究實力。冀東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下的重要區域,沿海地區是經濟社會發展前沿又是生態保護區域的重點組成部分。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立足秦皇島市,服務輻射冀東地區,具有良好的服務、科研背景。適應性一是指適合冀東沿海鄉鎮。其次,冀東沿海鄉鎮景觀與城市景觀存在差別,鄉鎮之間既存在共性又有差別,鄉鎮景觀又可分為幾個不同區域或類型,研究將按不同區域或類別考慮與環境、功能的適應。在進行物質形式的設計時,應以“適應”為標準,通過“適應性”的設計達到物質形式與自然環境的“平衡” [5]。
2.1 鄉鎮政府駐地景觀適應性設計
2.1.1 商業、服務業設施景觀設計。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政府駐地都是本鄉鎮的商業、行政中心,各類設施比較密集,交通人流量較大。不僅服務于本鄉鎮,大多數還承擔對外服務與聯系的功能,與城市中商業、服務業設施功能較為接近。因此,相應的景觀設計應以滿足其功能、營造良好鄉鎮環境、符合現代商業、服務業需求為宗旨,從生態功能的改善角度,應注意盡量擴展綠地面積。冀東沿海鄉鎮政府駐地大多是缺乏前期整體規劃,沒有考慮足夠的綠化面積,尤其是商業、服務業設施因與交通的關系密切,通常臨路設置,綠地景觀面積更是狹小,難以形成生態效益。在設計時,應盡量利用零散地塊,形成“點”“線”系統,以發揮綠地系統的生態功能。同時,又要充分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行為習慣,將適當引導與尊重習慣相結合,形成合理的綠地系統規劃。在具體設計上,應采取現代景觀設計手法,形成整齊、簡約的景觀空間,應注意景觀與建筑的風格統一或相似,如有條件,適當營造地域、文化氛圍等。
2.1.2 主要景觀節點的設計。
鄉鎮政府駐地景觀節點,可以彰顯一個鄉鎮的形象、文化氛圍,形成公共活動空間,為鄉鎮居民服務。不論是面積較大的鄉鎮公園還是面積較小的游園、小廣場等,都需要特別注重景觀設計的藝術性與人性化。冀東沿海鄉鎮都是現代鄉鎮,景觀設計的藝術性更傾向于體現簡約之美、和諧之美等現代審美情趣。強調人性化設計,是因為鄉鎮政府駐地居住密集,鄉鎮居民之間日常交往比城市居民更為密切,民風、民俗活動傳承較好,在節點景觀設計中,為鄉鎮居民提供集體活動空間、交往空間、活動設施是必不可少的。
2.1.3 綠化環境景觀設計。
冀東地區沿海鄉鎮政府駐地,各類用地規劃布局合理性欠缺,用地被私占私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綠化用地呈現破碎狀態,尤其是鄉鎮核心區。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因地制宜,不宜大拆大建,以“見縫插綠”的形式初步解決綠化環境問題。利用綠化形成隔離代替硬質隔離,利用規則式綠化弱化核心區房屋建筑雜亂的布局。在綠化樹種的選擇上,適地適樹,如樂亭縣馬頭營鎮土壤鹽堿化,應選擇耐鹽堿樹種。還應注意綠化樹種符合鄉鎮人們傳統習慣或審美心理,以營造特色鄉鎮景觀。
2.2 沿海鄉鎮自然生態景觀適應性設計
冀東沿海鄉鎮地處平原地帶,多數鄉鎮有河流水系流經匯入海洋。因此,水系廊道、沿海廊道成為冀東沿海鄉鎮生態基底的重要組成。在河流、沿海地帶設計防護林帶或風景林帶,應以生態保護為原則,減少人為擾動,以原生林、原生植物群落為綠化景觀設計的主要組成,適當融入人工植物群落,形成生態美學為基礎的“藍綠并行”的景觀效果。自然生態景觀設計重點從人性化轉向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廊道對于生物物種的意義重大,尤其是動物物種。因此,在景觀設計時,應調研沿海鄉鎮物種多樣性,從而為多物種生存創造良好生態景觀環境。通過規劃建設一個融自然生態山水、歷史人文于一體的具有豐富內涵的生態景觀體系 [6]。
2.3 沿海鄉鎮產業景觀適應性設計 沿海鄉鎮的產業景觀主要分為農業景觀(包括漁業景觀)、工業景觀、旅游服務業景觀,幾乎涉及我國全部的產業結構體系 [2]。
2.3.1 沿海鄉鎮農業與漁業景觀適應性設計。
農業景觀和漁業景觀,是區別于城市景觀的兩大特色。兩者都與自然生態景觀、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冀東沿海鄉鎮的農業景觀,又可以分為大田景觀與溫室景觀。大田景觀即為原始的田地景觀,在景觀營造中,可以與大地藝術相結合,打造景觀節點。也要注意田地與自然生態景觀、道路景觀的結合。溫室大棚景觀是冀東沿海鄉鎮發展蔬果經濟的產物,可以結合旅游業的發展,重點打造冬季旅游項目。在溫室建筑的設計上,突出地方特色,或是將溫室大棚形象符號化、景觀化,將這種產業形式符號化融入景觀中。
冀東沿海鄉鎮漁業產業主要是淺海養殖、近海捕撈等。淺海水產養殖是人類在淺海區域進行海產養殖的生產性活動,海水養殖區呈幾何形狀的布局,觀賞性十足 [7]。曹妃甸區、樂亭縣沿海鄉鎮,淺海養殖業發達,且結合光電產業,發展“漁光互補”,形成漁業和工業結合的產業景觀。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適當加入服務性景觀設施,如棧橋、碼頭、防波堤等,提高鄉鎮產業知名度,同時讓城市中的游客能夠體驗、參與,感受鄉鎮產業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氛圍。
2.3.2 沿海鄉鎮旅游業景觀適應性設計。
冀東地區秦皇島市沿海鄉鎮旅游業發展較早,依托良好的沿海自然景觀資源,成為國內旅游熱門地區。鄉鎮開發旅游休閑項目以吸引游客,景觀設計品質逐漸提高,但在設計中應注意與地方文化的結合,體現地域特色,而不至于使景觀趨同,失去自身特色。在鄉鎮公共旅游景觀中,應全局規劃設計,體現整體地方特色,在民宿景觀中,可表現個性化、多樣化的個體景觀特色。旅游景觀還應與農業景觀、漁業景觀相結合,使游客充分體驗鄉鎮產業景觀的獨特之處。4816ABB1-975C-4573-BBA1-99D00592A76B
2.3.3 沿海鄉鎮工業景觀適應性設計。
冀東沿海鄉鎮工業產業發展較早,尤其是唐山市沿海鄉鎮,依托港口運輸業、鹽產業等,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工業景觀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尤其是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的當代,沿海鄉鎮工業企業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環境景觀質量,如樂亭縣德龍鋼鐵廠開放工業旅游項目,將工業景觀與旅游項目結合,是現代工業發展的良好路徑。因此,在景觀設計中,首先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進而融入工業文明,體現工業文化,探索工業與旅游業結合之路。
2.4 沿海鄉鎮鄉村生活景觀適應性設計
冀東沿海鄉鎮中的村莊數量眾多,鄉村聚落整體風貌都是現代鄉村風貌,整體風格不突出。在進行鄉村聚落生活景觀設計時,應以景觀改造提升為主,充分考慮當地經濟條件、村民生活、審美習慣,不宜大拆大建。鄉村建筑多為自建住宅,在住宅形式上雷同,但又存在差異,如住宅高度、新舊程度、運用材料等。在景觀設計中,應尊重并保持現有住宅的各異性,不宜整齊劃一的統一要求,丟失鄉村住宅的個性。可以在主要道路沿線,進行統一的墻面美化,增加鄉村街道的視覺統一性與藝術性。建筑外圍植物,可根據原綠化形式進行配置,突出鄉土植物的應用。每戶門口按照各戶意愿進行種植,不做詳細統一規劃,保證村莊景觀的多樣性 [8]。鄉村道路景觀主要是進行綠化設計,考慮到道路空間較狹小,與周圍鄉村住宅緊鄰,由于住宅布局及形式稍顯雜亂,因此道路景觀設計宜采用整齊、規則的綠化配置,營造整齊的街道空間。鄉村公共活動空間具有改善鄉村生活條件、提供公共服務、提升生活質量等作用 [9]。其景觀設計,應注重景觀的簡約、整齊、美觀,符合現代鄉村生活需求,同時融入地方特色與文化,
文化的延續使得公共空間更具有可辨性 [10],體現鄉愁與鄉思。
3 結論與展望
3.1 結論 該研究調查沿海鄉鎮基礎情況,進行類別劃分。對鄉鎮景觀進行現狀調研,將景觀分為鄉鎮政府駐地景觀、產業景觀、自然生態景觀、鄉村生活景觀,從而制定景觀適應性設計策略。
鄉鎮政府駐地具有城鄉兩面性,景觀綠地不足、零碎,景觀設計應在現狀基礎上,盡量擴展綠地面積、提升綠化品質,為鄉鎮各項事業服務。沿海鄉鎮產業多樣,多集中在與海洋有關的產業上。農業景觀、漁業景觀是體現鄉鎮特色的重點,景觀設計應深入挖掘相關產業的特色,融入景觀美學特征,打造多種產業景觀融合的新景觀形態。鄉鎮自然生態景觀在小尺度上,掌握不同鄉鎮的地質條件,以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在大尺度、中尺度范圍內,尋求區域生態景觀效益,形成“藍綠”生態景觀格局。沿海鄉鎮鄉村生活景觀設計,以“宜居、適宜”為目標,尊重鄉村基本面貌,重在景觀提升,引導良好的村居生活方式。
3.2 不足與展望 該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對于鄉鎮自然生態景觀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僅制定了初步的景觀策略,沒有在實踐中涉及實際的應用;其次,對于產業景觀設計也只是停留在策略層面,沒有進行實踐。
在后期的研究中,將繼續補充調研,繼續發揮風景園林學科的交叉性、綜合性,再結合景觀生態學、城鄉規劃學、建筑學等學科知識,將冀東地區沿海鄉鎮的景觀適應性設計進一步完善,為人居環境、整體鄉鎮環境的提升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徐寧寧.低碳背景下小城鎮規劃適應性方法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2.
[2] 朱春睿.鄉村振興戰略下鄉鎮公共空間與景觀設計探析[D].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20.
[3] 王曉雯.基于氣候適應性的旅游小城鎮景觀基礎設施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4.
[4] 張晉.基于適應性的鄉土景觀認知與研究視角探討[J].中國園林,2020,36(3):97-102.
[5] 孫學浩,張曉燕.鄉村旅游背景下的傳統村落景觀適應性設計研究[J].設計,2020,33(9):158-160.
[6] 曹夢瑩.基于功能轉型的傳統村落空間適應性改造策略:以西溪南村為例[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20.
[7] 宮碩.生產性景觀在沿海漁村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以日照市官草汪漁村為例[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0.
[8] 常高云.“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解村鄉村景觀規劃設計[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9.
[9] 張誠.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公共空間的多元價值[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9,18(1):120-126.
[10] 陳冉.蘇南水鄉城鎮公共空間適應性重構研究[D].蘇州:蘇州科技大學,2017.4816ABB1-975C-4573-BBA1-99D00592A7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