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妹
摘 要:從當前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發展的狀況來分析,教師在對高中生進行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特征,以及時代的建設方向,為學生提供具有時代文明與時代暢想的課堂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更高,而且學習的效度與深度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基于此,研究將從西疇精神的角度入手,借助政治教學渠道對高中生進行人格品質的培養,以樹其精神、強其心志、壯其魄力。
關鍵詞:高中政治;西疇精神;滲透;實踐
弘揚“西疇精神”,就是要弘揚艱苦奮斗作風,凝聚攻堅克難的的磅礴力量,并付諸實實在在的行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角度來分析,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夠在促進學生學習素養的同時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改變課堂教學的傳統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深度學習、有效學習與積極學習的素養和習慣。這對于優化后續課堂教學的開展渠道,以及完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具體模式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幫助作用。
一、采用新穎教學方式,點燃學生興致
教師教學手法死板也是現在政治教學沒有成效的原因之一,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趣味,老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接受新思想。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進行談論,讓學生自己感受思想政治的魅力。如果開展小組討論模式,教師需要在課前就設定好討論的內容和問題,以及本節課的課堂目標。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同學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教師也要在課前進行更多的功課,可以更好地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最后教師要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并提出一兩個比較深刻的問題,讓同學在課下進行思考并總結出自己的想法。開展這種形式的課程主要是想讓學生了解政治課的魅力所在,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思想政治對人們的影響作用之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完成西疇精神理念的融合。為了更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致,可以在一段學習之后開展一次交流會,學生可以就自己最近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布置相應的小作業,讓同學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倡同學多了解國家形勢方面的信息,由于高中學生學習緊張課余時間不多,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做好時間上的把控。例如,在每一節高中政治課上課之前,都由一名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新聞,說出自身的看法,從而以新聞為載體,將西疇精神的理念融入其中,采用這種新穎的方式,不單可以培育高中生的良好品格,同時還能夠點燃他們的政治學習興致。
二、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養
基于對政治課程中西疇精神理念融入的要求,需要制定新的教學目標,新的教學模式等等,在這之前,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維,了解現在的思想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教師的思想觀念和其教學素養是有密切聯系的,所以國家對教師的品格素養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要與時代同進步,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了解當代新的思維方式,豐富自己的思想調整自己的思想體系,向著國家要求的方向努力。教師自身的表現,能夠對高中生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首先樹立良好的品德形象,才能很好地教育學生。例如,在教授高中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這部分內容時,對于其中的“孝”,教師可以運用新型教學方式,設置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讓同學自己講“二十四孝”,并讓學生結合身邊的故事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更能讓學生明白孝是什么,更好的避免愚孝。基于此,學生能夠明白什么是忠孝禮儀,這對于促進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以及構建學生的學習政治課程學習認知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以及轉變課堂教學的教學理念也有與一定的支持效果。
三、深入了解理念內容,結合生活實際
如想要學生真正的接受并懂得西疇精神的理念,教師務必認真地落實政策,把政治課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予以融合,讓高中生從內心接受這門課程。怎樣深入了解西疇精神的理念,并結合生活實際講課是政治老師要思考的問題,教師要從僅有的課本材料中了解并掌握教學的目的,結構和內容等等,了解課本中哪些內容有利于西疇精神理念的授課。此外教師還需要把課本上有限的知識進行無限的拓展,這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知識的范圍和開闊視野,自身素養的提高有利于教師設計出更新穎的教學方式,有效地結合時代的節奏變換規律進行講課。為了能夠更好地更好地利用課本知識,教師在講課當中,還可以結合其他與政治相關的學科,促進學生養成聯想思維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現在高中的政治課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最主要的就是太過于形式化只注重表面形式,沒有讓思想教育深入人心。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對思想教育不重視和對教材分析不到位。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要嚴格觀察成果如何,思考怎樣才能更好的進行品德思想的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行教育。落實不到位也有學生的問題,主要是學生認為這種思想離自己太過于遙遠,感覺自己接觸不到、和自己沒關系。關于這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講課時多列舉生活當中的例子,讓同學感受到德育思想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同學感受到學習它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授高中政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說一下自己的消費都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這樣就使課堂更貼近生活,讓高中生也關注生活中的理智消費。然后可以通過播放有關勤儉節約視頻如節約用水、吃飯打包自備餐盒等,讓同學從小事思考,從而引起大的共鳴。
綜上所述,政治課程是培養高中生品德的主要課程,也是文化教育的實體,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觀念,并在正確思想的基礎上開拓創新,“西疇精神”與政治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培養學生擁有正確思維觀念的基礎上也要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與人格,讓學生不僅擁有良好的人格,同時也擁有優秀的品德,因此在未來的高中政治授課活動中,教師務必要做好西疇精神理念的融入。
參考文獻
[1]馬春玲,楊濤.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加強人格教育[J]. 華夏教師,2020,(14):63-64.
[2]秦玉燕. 高中政治教師人格魅力對政治課吸引力及教學效果的影響[J]. 才智,2018,(33):57.
[3]狄曉娟. 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人格的培養[J]. 黑河教育,2018,(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