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雪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符合新課改對于教學的要求和標準,并且教學過程單調無趣,依靠學生自己硬背的時代已經過去,信息技術被教育領域廣泛地應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將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通過信息技術逼真地還原出來,同時還可以構建歷史場景,營造歷史氛圍,幫助初中歷史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基于此,本文首先對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價值進行闡述,其次就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現狀進行說明,最后就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歷史學習的方式進行分析,希望為廣大教師朋友提供相關借鑒。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被各個領域廣泛地運用,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一種主要趨勢,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歷史情景進行詳細的還原,引導學生進入歷史情境之中,便于讓他們發現歷史的規律,有利于做出精準、客觀的歷史評價。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價值
(一)提升學生歷史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如火如荼地推進,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觀念落后,致使學生的歷史素養提升緩慢,然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歷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部環節,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例如,在課后歷史知識鞏固環節,學生對于相關歷史背景和重要的歷史意義模糊不清,他們可以通過觀看微課,提升學習質量,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提升他們的歷史素養,同時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因此,信息技術在實際歷史教學過程中具有現實意義。
(二)提升學生歷史興趣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太多的歷史事件,有太多的歷史知識需要學生進行重點記憶和理解,這對初中學生來說是一件嚴峻的挑戰。同時,歷史學科也具備強烈的人文情懷,通過詳細地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他們塑造民族精神和構建人生價值觀念。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對他們的歷史素養提升起到阻礙的作用。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一改傳統教學中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還能通過信息技術方式,將生動形象的歷史事件還原出來,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給學生呈現出一場視聽盛宴,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營造出真實的歷史氛圍,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煥然一新,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促進他們歷史素養提升的同時,還能打造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
二、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保守
隨著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中大放異彩,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同時也為教育領域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便利條件,但是,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教學方式過于保守,經過實際調查,發現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填鴨式”“灌溉式”的教學方式,很少時間運用到信息技術,就算運用了信息技術,也往往是淺嘗輒止,流于形式,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例如,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表面上運用信息技術,實際上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照搬到投影儀上,流于形式,實際上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這樣做根本達不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信息技術素養不高
由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也要在正常應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但是有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有限,因此,無法將其進行熟練地運用到教學之中,更無法將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融合。所以,即使有些教師想要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來,但是因為自身信息技術素養不過關,無法正常使用相關設備和軟件,因此,并不能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致使歷史教學效果還是和之前一樣。
(三)過分依賴信息技術
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這樣的教師,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地依賴信息技術,不管教學內容運用信息技術是否合適,全部采取“一刀切”方式,都使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更有甚者,將相關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樣式,其中配有教師自己的講解,給學生進行自動播放,讓學生依據此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相差不多,對教學效果本質上沒有任何影響,這種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長期下來,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他們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無趣和反感,消減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歷史學習的方式路徑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的創新式運用,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構建一個自主學習環境。在這種學習環境下,教師不再是主導者,而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中扮演著主導者、設計者的身份。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極大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為建設高質量教學做鋪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和相關網絡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制作出“微課”,通過微信溝通群、公眾號等網絡平臺上傳上去,讓學生根據“微課”進行預習,可以極大提升學習效率,避免學生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例如,在講“安史之亂”時,教師在課前將《新唐書》和《舊唐書》等相關內容、教材知識重點以及相關影視資料進行整合,制作成“微課”,提供給學生們進行預習,讓他們詳細的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安祿山、史思明等歷史人物的特點,讓他們對于這段歷史事件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然后在將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反饋,課中,教師針對反饋上來的問題,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解決,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教材能容,對學生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進行。
(二)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高效小組合作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也存在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沒有進行深入挖掘,流于形式而已,效果很低。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充分地發揮出小組合作的優勢,提升學生們的溝通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創建一個良好的小組互助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共同針對歷史資料進行收集、加工、制作,在“生生對話”和“師生對話”的過程中,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同學之情和師生之情的提升,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實現有效合作學習。例如,在講解《鴉片戰爭》時,可以在網上將相關的電影素材和歷史圖片剪輯下來,再結合教學內容制作成PPT,向學生們播放和展示,并且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鴉片戰爭對于中國發展的影響,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深度探索鴉片對中國的危害?林則徐采取什么方式進行戒煙?具體有什么作用?等問題,教師在學生討論完畢之后,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和講解,最后讓學生以小組方式對于相關教學知識點進行整理,并且在課堂上,讓他們展示總結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情況進行適當補充。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探究學習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通過開展課外探究活動,使學生們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精神,用辯證的視角看待歷史問題。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課外探究學習相結合,讓學生走出課堂,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歷史事件的深入認識。在學習“紅軍長征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紅軍長征時期的艱辛,深刻的感受“長征精神”以及“不怕遠征難”的奮斗精神,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外探究活動中,針對課程重點,制作“微課”視頻,將長征的具體信息、社會背景、敵人情況以及長征情況等進行重點說明,幫助他們深刻地認識“長征精神”,讓他們體會到“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豪邁,教師之后可以帶領學生去附近的烈士陵園進行獻花活動。通過信息技術和課外探究活動相互結合,不僅可以讓他們清晰了解到知識重點,還可以提升他們的思想認知,幫助他們構建價值觀念。
(四)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知識鞏固
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就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鼓勵學生將學習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創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成長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制作成思維導圖,提供給學生,幫助他們高效復習,鞏固知識。例如,在講“抗美援朝”時,讓學生認識到中國人民志愿軍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可以通過多媒體向他們播發相關影視資料,通過這些視頻和圖片的描繪,讓他們加深對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的理解。教師將教學內容制作成思維導圖,通過網絡提供給學生們,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復習,提升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幫助他們提升歷史素養,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歷史學習方式,相關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了解其優勢和劣勢,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基礎,運用信息技術,在自主學習方面、課堂合作學習、課外探究以及知識鞏固的過程中,實現精準幫助,為培養學生歷史素養助力。
參考文獻:
[1]石倩凡.利用現代信息元素 優化歷史學習方式——對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求知導刊,2021(49):17-18.
[2]岳櫻.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歷史學習的方式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4):107-108.
[3]劉東偉.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轉變學生學習方式[J].天津教育,2020(19):91-92.
[4]李衛東.信息技術優化中學歷史學習方式芻議[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5(0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