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明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逐漸趨于完善,市場對人才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職業中專教學要順應市場變化,強化對教學模式的調整,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了解行業人才需求現狀,針對性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在真實崗位環境中鍛煉自身能力。服裝設計專業與行業的聯系較為緊密,校企合作模式能夠為其提供前沿的行業信息,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校企合作;職業中專;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策略
服裝設計專業與行業的聯系較為緊密,學生只有保持創新思維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近年來市場加大了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但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需要不斷改革與創新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學校開展教育改革工作,讓學生提前適應市場環境,使其綜合能力朝著市場改革方向發展,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加強企業前沿信息掌握,使教育教學與時俱進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程內容主要以教材為主,缺少對行業相關信息的融入,使得學生難以切實把握行業發展。通過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學生可以更加清晰行業發展動態,通過在院校與企業場所中的不斷鍛煉,促使學生更早、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環境,讓學生專業技能水平與知識儲備水平得到良好發展。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強化對自身理論知識的應用,通過工學結合方式強化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此教學模式更具有開放性,學生可以在參與中調節自我,實現綜合能力的發展。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學校不僅要關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同時還應對學生的思想態度進行引導與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幫助學生以正確的方式解決學習矛盾。服裝設計本質上是對美學的表達,在市場中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與市場人們審美觀念,不斷推動設計理念的更新。但在未來職業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會出現個人思想與市場理念的沖突情況,這就需要學生及時調整自我思想,將企業與市場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思維多樣化發展
服裝設計專業傳統教學注重將學生培養為滿足崗位需求的技術人才,但缺少對學生設計思維與能力的培養,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設計潛力。對此,學校可以服裝設計為切入點,強化對學生設計領域潛能的激發,一方面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優化,將傳統單一設計教學方式轉變為全方位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促使學生設計思維的多樣化發展,為社會提供優質的設計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雙向發展。傳統教學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缺少與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導致學生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難以考慮實踐情況,無法結合實際要求進行工作。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強化對理論知識的應用,促使理論實踐的雙向發展,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對此,學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解行業前沿信息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接觸大量社會服裝美學的信息,將自己的才能在美學設計過程中得以表達。
三、適應服裝設計時代發展,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市場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形式,行業企業加強了對人才創新思維與能力的要求。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職業中專學校要積極調整教學方向。相較于普通院校,職業中專更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與專業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在畢業時能夠掌握一門技能。服裝設計行業的更新速度較快,非常考驗人才的創新能力,需要結合消費者需求對服裝設計理念進行更新。校園所提供的實踐場所雖然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模擬工作環境,但與真實崗位環境存在較大差異,不利于學生能力成長。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生可以進入到真實的崗位環境中,切實了解自身水平與行業標準之間的差異,進而獲得更加針對性的提升。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特點較為鮮明,能夠促使學生工作與企業發展的有效結合,讓學生了解到工作的深刻內涵。除此之外,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辦學文化的建設,文化作為一種軟教育,能夠為學生的思想起到促進作用,讓學生更好適應時代發展。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對企業經營理念與發展觀念的融入,讓學生對提前感知優秀企業的內部文化,以此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時下文化的兼容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是職業中專學校順應時代發展開展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服裝設計行業的時代性與實踐性較強,非常注重人才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校企合作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喜歡的新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與職業責任感,使其成為優質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生的培養機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50(12):152-154.
[2]王偉.基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職服裝設計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S1):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