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金霞

美術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情感和人格的發展。而體驗式教學能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直觀地呈現或再現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教師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美術課堂,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從而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
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與個性化發展,能充分彰顯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教師借助體驗式教學構建高效的小學美術課堂,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此外,教師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小學美術課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應用體驗式教學,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教師更快、更好地達成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
(一)完善與優化美術教學的方案
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個性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積極創新與優化教學方式,以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還應不斷完善與優化教學方案,設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構建高效的小學美術課堂。以部編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重重疊疊”一課的教學為例,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重疊”這一知識點。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描述物體重疊之后的樣子,從而引出畫面空間感的概念。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擺放積木,讓學生深入地了解“重疊”的概念。最后,教師可以引入物體重疊后的色彩選擇,讓學生討論“如何利用色彩,讓畫面更加豐富與生動”,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美術課堂,有助于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教師可以將美術教學和學生的真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部編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魚兒游游”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各種魚的外形、色彩等,并讓學生描述魚的外形特征,以此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教師還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美術素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內心想法,挑選喜歡的顏色進行繪畫。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戶外寫生活動,讓學生充分接觸自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由地繪畫花草樹木、藍天白云,讓學生感受生活和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美術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強烈沖擊,讓學生對美術產生一個全新的、全面的認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進而提升美術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以部編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我在太空飛”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太空世界的故事,再利用多媒體展現一些飛碟、宇宙飛船的圖片,讓學生
看圖思考并回答問題,如“圖上的物體是什么”“圖上的物體有什么作用”等。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播放相關視頻,介紹一些簡單的太空知識和人類探索太空奧秘的內容。在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畫出自己心中的太空世界,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還
可以根據美術教學內容設計微課視頻,以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以部編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童話里的小屋”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喜歡的童話故事,回憶童話里的主人公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再播放相關的微課視頻,帶領學生挖掘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
(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結合教學內容,制訂切實可行的體驗式教學方案,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以部編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會動的小紙人”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美術材料,如橡皮泥、彩紙、彩筆等,利用雙面膠、剪刀等工具,通過撕、貼、粘等方式,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制作出自己心中的紙人。在學生完成創作后,教師可以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鼓勵學生積極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創新評價方式
體驗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能真正做到欣賞、包容并尊重學生,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同時獲得愉快的課堂體驗。創作是美術課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力自由創作,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此外,評價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作品,以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以部編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風景寫生”一課為例,該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并利用所學的透視和構圖知識進行風景寫生,以鞏固學生對透視概念的理解,讓學生學會合理利用透視和構圖知識繪畫。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并進行創作。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增強學生的繪畫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特定的主題,讓學生自由創作。在學生創作結束后的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簡明扼要地說出作品的創作思路和構圖角度,并進行自我評價。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以便學生發現別人的長處和自身的不足之處。最后,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作品,指出學生作品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為學生指明改進的方向,以便學生能更加高效地學習美術知識。

綜上所述,教師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美術課堂,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自由創作,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通過完善與優化美術教學的方案,提高美術課堂的質量。教師還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生活化的美術教學,并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美術知識,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祁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