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禮友
摘 要: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要逐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緊盯新課程改革標準,立足于所教班級的教育教學實際,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明確教學目標,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個性的激發,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和發揮其自身優點和特長,進行分層次的教學輔導考核,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其綜合素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使教師收獲到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有效策略
一、高效課堂構建的意義
高效的語文課堂主要是指教者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全面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構建高效率學習課堂的綜合活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語文教學滿足時代進步和青少年自身未來發展需求,提升青少年運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更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確保新課程改革取得實效的重要舉措。
二、基于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措施
(一)關注課堂重點
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者要注重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盡管筆者在本文前面已經提到,教者要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不同來量身定制適合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個體差異較為多樣,所以教師僅以一己之力,承擔開展全體學生的分層次、個性化教學任務,不但會使教師自身的負擔過重,壓力過大,同時也會導致語文課堂效率的低下,導致高效課堂構建無從談起,面對這種困境,教者就要轉變教學思路,注重青少年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學優生的帶動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教者可依據學生的綜合表現,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次的范圍劃分,在此過程中,教者應該關注到每個團隊內都必須包含不同層次、不同范圍的學生,以此來體現學生之間的個體差距,為促進不同個體之間的溝通交流奠定基礎。
(二)注重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者應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不但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更需要讓學生學會抓住課文的重點,以此來進行深入探討學習,實現自身素質的有效提升,教者只有關注課程重點的提煉,才能避免浪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將課堂效率進行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者可在課前先將本課的重點和核心內容予以明確告知,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效關注,在課前準備階段,要緊盯教學目標,充分掌握教材內容,對重難點了然于胸,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主旨,并以此作為課堂的有效突破口,引導孩子們排除不必要的困難和疑惑。
(三)運用生本理念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導者,通常用單向灌輸的方法來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章節內容的學習,師生之間的地位懸殊較大,二者的區別突顯,這就導致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不濃,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在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全面踐行生本理念,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遵循“盡職不越位”的角色定位,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分量和位置,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發揮,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此過程中,教者應該做到以下三點:首先,要全面激發學生興趣。人們常講興趣是最好的原動力,教師只有通過善用多種教學手段,深層次調動學生探究課本知識的積極性,全面引導學生在自身能動意識驅動下進行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才能有效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轉化,高效實現課本知識的吸收、升華,才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者可以在正式授課之前給予學生五分鐘左右的預習時間,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有初步的了解,通過預習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困惑和疑問所在,以利于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孩子們從潛意識里明確自身在語文教與學的過程中所處的位置。
(四)培養質疑精神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者不但要注重課前的有效引導及課堂的巧妙導入,更要注重學生“學貴有疑”質疑精神的培養,注重教學過程中對孩子們進行語文思維的靈活訓練。語文課堂知識的遷移、理解、吸收和轉化除了必要的大量記憶之外,更需要學生能從文字聯想到其深刻內涵,并以此來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因此教者應當在課程預備階段就充分挖掘課文的主要內涵和中心思想,并將其同關鍵問題和課后檢測聯系到一起,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深度考察和語文思維培養,這一過程既可以是對關鍵字詞句掌握情況的檢查,也可以是對學生進行文章背景、中心思想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提問。在小學階段大量敘事性課文的學習進程中,教師可通過設置特定問題、布置特定課后作業的形式,對學生的思維予以引導,強化思維活躍度訓練,以達到“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掌握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例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教學結束后,教者就可安排學生對文章結尾進行續寫,放飛學生的想象力,用學生自己的語言講述新一輪的故事,對皇帝的感受和騙子的命運進行重新編排,對阿諛奉承的大臣等人物形象進行深入解讀,通過布置個性化的任務,不但能夠促進學生深層次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有效挖掘文章的內涵,同時能夠使學生養成勤學善思,有效拓展自身語文思維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的個性特點、文筆優劣、學習狀態能夠被老師及時掌握,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
結語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智力提升、人格健全、增加知識儲備、身體成長發育的黃金期,小學階段的學習對青少年日后的成長成材,具有非常重要的啟蒙作用,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核心課程之一,其具有理論性和文學性兼備的特點,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拓展學生綜合素養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小學高效語文課堂的研發和構建,自然也成為現階段語文教改中應高度關注的重點之一。
參考文獻
[1] 志瑪.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路徑探究[J]. 中外交流,2020,27(3):312.
[2] 丁月麗.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路徑[J]. 語文課內外,2021(16):104.